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女子院校学生体育现状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女子院校学生的体育意识良好,但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有一定的脱节,多数学生除了体育课外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女子院校学生体育消费水平较低.其影响因素主要有:缺乏体育锻炼的氛围,现有体育课开设时间短、课时少.体育社团的建立不够完善,参加体育社团活动的人较少.提出了增加对学生体育活动的资金投入、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研究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体验和认识是逐步完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全面完成学校体育任务“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落实。提高学校体育综合效益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3.
赵丽琼 《科技信息》2012,(34):I0148-I0149
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与体育课相辅相成,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对大学生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泸州市4所普通高校的42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和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和经常参加活动的比例不够理想;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多样性的,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强身健体;学生喜爱在学校体育场馆和空地自由进行锻炼;大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项目比较多,且男女生喜爱的项目各不相同,其中男生最感兴趣的项目是篮球和羽毛球,而女生则更喜欢羽毛球和健美操、跑步等项目;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是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的锻炼意识,其次是缺乏场地器材、时间和指导以及没有合适项目等。建议学校要建立规章制度,切实抓好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激励各部门认真落实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充分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和体育场馆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4.
张永 《科技信息》2007,(20):34-3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河北省贫困地区初级中学学校体育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客观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学校体育受重视不够,客观条件不足;专职体育教师严重缺编;体育教师队伍职称不合理;体育教学形式不正规;“保证学生每天有1h体育活动时间”难以落实;场地、器材的短缺等因素也影响和制约着贫困地区初级中学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建议加强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研究的关注,同时予以必要的经济支柱;及时兑现教师工资和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制定契合贫困地区中学体育教学实际的课程标准,促进贫困地区初级中学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研究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体验和认识是逐步完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全面完成学校体育任务"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落实.提高学校体育综合效益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洛阳市部分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加强学校有关部门对课外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完善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福建省中职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中职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中职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比较积极,但体育人口达不到我国有关法规的要求;(2)强身健体、娱乐消遣、情绪宣泄、社会交往是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3)球类运动、跑步和散步是中职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选择;(4)自由结合的锻炼形式是中职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活动形式;(5)体育设施不足、课外体育内容单一、体育活动组织不完善是制约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法对农村初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初中学生体育活动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课余体育活动时间少,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锻炼。学生体育活动场地、器材不足,时间安排和体育锻炼内容安排上存在问题,学生也缺乏刻苦锻炼的毅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主要还是靠一周2节体育课,为此对农村学生体育活动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体育锻炼行为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到他们毕业后自身参与体育锻炼的程度,而且对今后能否有健康的身体参加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针对我校学生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最终为我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从而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搞好学校体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和大学生体育锻炼进行研究。高校体育文化通过文化的视角感染和影响着大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和动力,目的就在于吸引更多的学生自觉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构建终身体育新模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煜  覃婷  陈冬楠 《科技信息》2010,(27):I0417-I0419
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济南市历下区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历下区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中具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比例较低。对于造成这种现状的内部因素主要提出了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对参与体育运动重要性的理解程度和对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三个方面对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并用统计数据对相关原因进行量化分析;对于造成这种现状的外部因素主要提出了大学体育课对学生的影响、课堂体育氛围学校的体育环境、社会体育环境三个方面对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并用统计数据对其一一进行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代杏杏  王彬 《科技信息》2010,(31):167-168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河南省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研究表明: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比较积极,但女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要明显低于男生;大多数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选择项目较为集中,而且活动持续时间较短、活动频数较低;缺少教师的辅导、缺乏运动场地和器材、和缺少组织与管理是影响课外体育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意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初孺 《科技信息》2010,(27):157-158
本文采问卷调查法,运用体育相关学科知识为指导,对在校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意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有54.9%的大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持积极态度,有91.6%的学生具有体育锻炼欲求,男、女同学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分布所不同,部分同学对课余体育锻炼有反感情绪,体育锻炼知识匮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法,从泰州市五所高校在校大一和大二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入手,探究现阶段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行为方式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提供指导,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帮助.学生的体育意识、校园的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文化、校园的体育场馆设施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因此高校应加速的体育教学改革,加大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改善体育活动的场所,吸引学生更多的学生投入到体育锻炼当中去.  相似文献   

15.
登封市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宏剑 《科技信息》2010,(26):I0247-I0248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登封市部分中学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登封市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明确,认知良好,选择体育锻炼以大众化的球类项目为主,但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持续时间不尽人意,特别是女生。学生对"终身体育"理解不深,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功课忙、运动场地的不足和运动器材的短缺。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学生课外参与体育活动,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运动动机、运动项目、影响课外体育活动因素等方面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上较为单一,而活动的动机并不是单一的,在组织形式上是校内外、娱乐与竞赛相结合的多层次活动形式;学生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有较正确的主观认识和积极的态度,但女同学的积极性不如男同学积极性高。建议多组织开展学生喜爱的娱乐活动和比赛,充分利用场地和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特别是女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培养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应增强对体育的资金投入,改善场(馆)设施,增添器材,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河南省城市居民体育锻炼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多数城市居民,在锻炼的时间安排上呈随意性强,大多数城市居民,喜欢到固定的锻炼场所活动;城市体育指导员主要有体育工作者、高校大中专学生、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组成,并分析了其年龄和学历特点.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泰两国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对参加课余体育持肯定态度的人数和每次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在“30min以上”者泰国学生较多;泰国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项目较多,体育消费意识较强;在影响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因素中,中国排在前二是:缺乏场地器材、缺乏指导;泰国排在前二是:学习压力大没时间、缺乏场地器材。并针对中国高校课余体育提出相应的建议:中国高校应该加大体育设施投入;加强基础教育阶段中的体育教育;构建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一体化的体育教育模式和优化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刘邦华 《科技信息》2010,(32):I0270-I0271
中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直接反映学校体育教育的成效,关系其终身健康和知识、能力的发挥。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在调查分析岳阳市五所中学的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影响岳阳市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力求为培养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提高学校体育教育任务的完成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场地器材、教师、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等教育因素,学生心理因素,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体育兴趣、爱好,家庭影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浅谈高职院校开设体育选修课程现状及应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金菊  骆松 《科技信息》2009,(16):234-235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作者对高职学生体育选修课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明确,认知良好,选择体育锻炼以大众化的球类项目为主,但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不尽人意,学生对“终身体育”理解不深,对学校体育选修课的满意程度不高。同时,本文阐述了改变这种现状的应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