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提出一种基于相位信息和实部检测的OFDM盲帧同步方法。该方法对接收信号做同步处理时只保留原信号的相位信息,并仅对滑动相关的实部进行检测以完成基于循环前缀的盲同步,通过仿真与现有方法进行了相应对比,证明该方法能获得更高的定时同步精度。  相似文献   

2.
电磁层析成像(EMT)系统在多个投影方向下各检测线圈的检测信号包含实部和虚部两种信息,为了进行准确、快速解调,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反馈搜索的正交信号解调方法,实现检测信号的实时解调,同时又提出了一种软件量发化修正方法,修正了检测线圈特性的不对称,并采取了动态信号调理的方法,提高了检测系统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3.
同步数字音频盲水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同步数字音频盲水印算法。该算法利用同步信号定位水印的嵌入位置,以提高水印提取的正确率,同时将分段信息加入水印,采用冗余编码,增强了纠错能力。水印嵌入时采用基于模运算的量化方法,以满足水印的盲检测。同步信号嵌入时域,以提高搜索效率,水印隐藏在离散小波变换域的低频系数中,以达到较好的鲁棒性。检测水印时不需要原始音频,水印数据在嵌入之前先加密,没有正确的密钥,无法正确恢复水印。  相似文献   

4.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LTE)系统中,传统天线端口数检测使用盲检测的方式分别对1,2和4端口数进行解码,直至物理广播信道系统消息成功通过循环冗余码校验,该方法会产生大量的计算冗余和时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卡尔曼自回归天线端口数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提取不同天线端口对应的小区参考信号得到信道状态信息,并将信道状态的相位信息进行卡尔曼自回归拟合,将自回归拟合后的相位与接收信号相位作差得到的平均值与预设判决门限进行比较,以得到天线端口数判决结果。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相较于传统盲检测算法节省的时间开销可达49%。在相同信噪比下,相较于其他优化后的门限判决算法,改进算法最多提高约10%的检测成功率且具有更优的抗频偏性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电网故障条件下,传统SRF-PLL在进行电网信号同步时存在频率和相位信号检测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级联滤波锁相环的电网信号同步方法.在QT1-PLL中,利用级联滤波结构改善系统的滤波性能,并使系统的响应速度得到提升.在锁相环路内增加相位和幅值补偿环节以消除电网频率偏移对锁相结果的影响.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电压信号发生20°的相位跳变和4Hz的频率跳变时,可以在1.5个电网周期内实现对频率和相位的准确检测;频率和相位超调量分别为0.5Hz和4°时,满足并网系统快速准确的要求,验证了所提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Parzen窗方法概率密度函数盲均衡算法比恒模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但一样会出现随机相位旋转现象.利用最大后验概率准则中的相位信息,讨论一种基于Parzen窗方法概率密度函数的并行软方向判决盲均衡算法.高阶QAM调制信号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克服了输出信号出现的随机相位旋转现象,并且算法的收敛速度较PPDF算法快,收敛后均衡器输出的稳态码间干扰也较小.  相似文献   

7.
基于系统输出信号过采样原理的系统反向辨识是一种新的盲辨识方法,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最小相位系统,而且也适用于非最小相位系统。通过输出信号的过采样,可以获取未知输入信号和系统更多的信息。文中首先提出了这种解决盲辨识问题的算法,然后利用辨识出的系统模型恢复了源输入信号。这种方法在控制工程领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基于自同步技术的音频水印算法,该算法在小波变换域的低频系数中选取具有重要特征系数作为同步信号.通过修改同步信号相邻的若干系数实现水印的嵌入.水印检测不需要参考原始音频信号,是一种盲检测水印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鲁棒性和不可感知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动汽车电磁辐射测试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暗室技术的电动汽车电磁辐射干扰现场测试系统设计方案。首先,在分析电动汽车电磁辐射特征和虚拟暗室技术要求的基础上,采用多点同步方法检测节点阵列,构建适应电动汽车全工状态的电磁辐射虚拟暗室现场测试系统;然后,对测试系统中的辐射信号和噪声信号的盲源分离数学模型进行研究,建立基于迭代算法的多通道同步信号分离算法;最后,对系统进行仿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对小信噪比、多通道主噪信号进行有效分离,可用于纯电动汽车电磁辐射干扰的检测与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基于Kalman滤波器的多频电涡流信号解调方法.该方法对含有多个频率分量的模拟信号进行直接采样,通过Kalman滤波器递推算法,实时同步解调多个检测频率分量的相位幅值等特征量信息.与传统的模拟相敏检波和数字相敏检波方法比,该方法无需硬件解调电路,电路结构简单,理论上可以软件灵活配置任意多个频点参数,不再依赖于具体硬件电路.  相似文献   

11.
在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帧同步对系统性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IEEE802.16标准,提出了一种基于前导结构的帧同步算法.文中提出的自相关差分算法产生一个尖锐的最大峰,显著降低了传统算法中由于存在峰值平台带来的不确定性,与传统的算法相比,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抗噪声性能.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帧同步准确,复杂度适中,是一种适用于IEEE802.16标准的优化的帧同步算法.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新的频率同步算法,并将其用于无线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该算法根据扩散后的导频能量分布特征,充分利用扩散到相邻子载波上的pilot能量,同时完成了频率粗估计和精估计.还设计了一个实用的积累流程来实现该算法,可以在估计性能和同步时间之间做较好的折中.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多普勒频偏下,该算法都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精确消除相位误差影响,获得良好系统性能,提出了一种新的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公共相位误差消除方法,该方法给出了在频率同步和信道均衡两级联合完成公共相位误差校正的结构,利用全导频,提出新的公共相位误差估计算法.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表明,两级联合校正结构非常适合OFDM系统中的公共相位误差校正,全导频公共相位误差估计算法可以获得优于传统方法的估计性能,特别在恶劣信道条件下,提出的全导频估计算法非常适用.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OFDM系统的符号、帧定时同步算法的基础上,对基于空符号能量检测的帧定时同步算法及延时相关定时算法进行了仿真,提出了改进型的基于空符号能量检测的帧定时同步算法及双自相关滑动算法,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为快速准确地对OFDM系统进行定时同步,对CAZAC序列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包括3个OFDM符号的训练序列帧结构,采用接收到的序列和本地序列相关的方法进行粗略定时和精定时,提出并仿真了一种OFDM定时同步新算法,该算法在低信噪比下,多径衰落信道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的导音辅助OFDM符号定时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提出的算法仅利用一个导音符号来进行符号定时恢复,适合与突发模式的正交频分多路(OFDM)信号,而且OFDM帧同步和符号同步能一次完成,简化同步实现的复杂度,算法采用自相关计算,对载波频率偏移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即使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提出的算法也能快速地实现符号定时同步。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快速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载波频率跟踪算法,该方法采用基于变步长的自适应滤波算法。经过频率粗同步后,以变步长的最小均方算法(VLMS)进行频率补偿。在算法的初始使用大的步长值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然后使用小的步长使残留的频率偏移最小。由于不需要训练序列,故该算法是盲的,没有频带效率损失。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案能显著提高误码率性能,高精度的频率偏移估计几乎可以使频率偏移得到完全补偿,且算法的收敛速度比固定步长的算法快得多。  相似文献   

18.
低信噪比下的并行多延时相关帧同步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正交频分复用(OFDM)在低信噪比环境下的同步性能和抗噪能力,提出了一种并行多延时相关帧同步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帧的前导训练符号周期重复的特点,在接收端滑动窗中并行处理多种延时相关运算,通过阈值判决进行帧检测,同时完成载波频率同步,进而实现OFDM帧同步。该算法无须改动现有系统的物理帧结构,也不增加系统延时。理论分析和在加性G auss白噪声信道下的误帧率(FER)性能仿真证明:该算法的误帧率约为现有参考方案的1/10,信噪比(SNR)比参考方案提高约7 dB,能够工作在信噪比小于-1 dB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 training symbol with L identical parts, a novel carrier frequency offset (CFO) estimator is proposed for OFDM systems. The CFO is estimated in two steps, fine estimate and coarse estimate. In the first step, the fine estimation is perform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minimum variance. However, the fine estimation has ambiguity since its estimate range is limited. In the second step, the coarse estimation is obtained, which results in a larger estimate range but less precision. Using the coarse estimation, the ambiguity of fine estimation is resolved. To fully use the correlation among L identical parts, the fine estimation resolved the ambiguity and the coarse estimation are optimally combined to obtain the final estimation. Furthermore, the estimation vari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derived.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novel two-step estimator outperforms the conventional two-step estimator in terms of estimate performance and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