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复方玉屏风与单味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复方玉屏风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GC-MS)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与单味药材挥发油成分进行对比.从复方玉屏风挥发油中分离出124个峰,确认了其中63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0.51%,其组成不同于单味药材挥发油.复方挥发油成分并非构成复方的单味药材挥发油成分的简单加和.  相似文献   

2.
分析桂枝茯苓胶囊组方单味药材(桂枝、茯苓、白芍、丹皮、桃仁)、配伍药材和桂枝茯苓胶囊中挥发油的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和比较。组方药材单独提取的挥发油成分和组方药材配伍混合后提取的挥发油成分基本一致,但是和桂枝茯苓胶囊挥发油成分相差很大。桂枝茯苓胶囊与组方单味药材及组方配伍药材提取的挥发性成分,在数量和含量上有很大的差异,表明桂枝茯苓胶囊在工艺制备的过程中选择性地提取了其中的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与水蒸气蒸馏法(SD)从山柰中提取挥发油. 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3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6%以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51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9%以上. 研究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4.
正交试验优选枳实挥发油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以药材粉碎度、料液比、提取时间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研究枳实挥发油最优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以药材粉碎度20目、加水6倍量、提取时间5h,为枳实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本方法可为开发枳实挥发油新制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清香木叶与黄连木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SD)提取清香木叶和黄连木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清香木叶和黄连木叶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鉴定出清香木叶挥发油的28种化合物和黄连木叶挥发油的59种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总质量的99.54%和83.71%。清香木叶和黄连木叶挥发油都含萜烯类化合物,但清香木叶挥发油以芳香族、萜烯类和酮类化合物为主,三类化合物约占其挥发油质量的95.2%,黄连木叶挥发油以烷烃类、醇类、萜烯类、芳香类和酮类化合物为主,五类化合物约占其挥发油质量的74.2%。  相似文献   

6.
花椒挥发油的提取、分离和抗菌实验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花椒(Zanthaxylum Bungearum Maxim)挥发油的抗菌作用.超临界CO2萃取法(CO2-SFE)和乙醇回流法提取花椒挥发油及硅胶柱分离乙醇回流法所得挥发油,适当处理后共得到8个样品,用滤纸片和试管法分别测定其抗菌活性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试验中8个样品分别对8种受试菌种有不同的抑制作用.说明花椒挥发油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挥发油中极性相对较小的成分主要对真菌起抑制作用,而极性相对较大的样品主要对细菌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聚类谱系图是聚类分析中必不可少的十分有效的分析手段.当聚类样品数较少时,可将聚类结果用手工画出谱系图,但当样品数较大时,用手工绘制谱系图就很困难繁杂,甚至不可能.从而限制了系统聚类法在大样品情况下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编制了通用的计算机程序,用这个程序可迅速准确地把谱系图在打印机上打印出来,聚类结果一目了然.1 基本方法与实例计算 给定一组数据,样品数为n ,因子个数为m. (1)聚类计算 ①开始形成几个类,每类含一个样品.由它们形成n×n距离(或相似系数)对称矩阵; ②从距离矩阵中找出距离最近(最相似)的两个类,设为U和V,…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水蒸汽蒸馏法(SD)和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法萃取地皮菜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经过GC-MS分析,共分离鉴定出80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烷烃28种、烯烃9种、酯类9种、酸类4种、酮类5种、萜类4种、醇类5种、醛类7种、杂环类1种、酚类1种、环氧类1种、胺类2种、醚类2种、酸酐类1种及炔类1种.2种提取物共有组分为8种.用水蒸汽蒸馏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得到的挥发油成分有明显差异.地皮菜挥发油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SFE挥发油比SD挥发油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抑制作用有较强的效果.其最大挥发油体积分数的清除率均超过50%,挥发油样品体积分数与各项抗氧化活性指标呈量效关系,清除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ED50为:SD挥发油分别为9.954%,9.424%,11.394%(体积分数,下同),SFE挥发油分别为8.267%,6.012%,9.121%.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关黄柏药材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HPLC法,Hypersil-C18反相色谱柱,A相为甲醇,B相为0.3%磷酸二乙胺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0nm;系统聚类法,对关黄柏样品的HPLC-FP中各特征峰的相对峰面积进行分析。结果:20批关黄柏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80以上,其中道地药材样品质量较好。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以有效地用于关黄柏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
探讨小青龙汤组方药材组成复方前后挥发油成分和比例的变化.采用枟中国药典枠挥发油测定甲法提取小青龙汤复方、组方中含挥发油的单味药(麻黄、桂枝、细辛、干姜、五味子)及各单味药的阴性对照处方的挥发油,并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应用峰面积百分比法计算相对百分含量.从小青龙汤中共鉴定出80个挥发性成分,其中百分含...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对《中国药典》中四个品种来源的陈皮挥发油GC-MS数据分析比较,鉴别其不同种源。方法对80批次不同品种和不同产地的陈皮样品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利用其共有成分峰面积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共有特征峰进行鉴别区分。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将广东新会茶枝柑样品与其它地区样品大致分为两类。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新会陈皮和其它不同品种来源陈皮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明串钱柳叶片和果实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抗细菌活性,以期为串钱柳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串钱柳叶片和果实中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通过滤纸片扩散法测定了挥发油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串钱柳叶片和果实中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87% 和0.16%,从串钱柳叶片和果实中分别鉴定出14和17个成分,分别占二者挥发油总量的93.34%和90.29%。叶片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桉叶油醇(52.89%)、(1R)-(+)-α-蒎烯(17.28%)和α-松油醇(10.70%); 而果实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桉叶油醇(38.53%)、(1R)-(+)-α-蒎烯(29.90%)和2-莰烯(8.02%); 串钱柳叶片和果实挥发油对7种供试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果实挥发油对根癌农杆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25.2±2.8)mm,而叶片挥发油对桉树青枯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22.3±1.5)mm。【结论】串钱柳叶片中挥发油的含量高于其果实,叶片和果实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均为桉叶油醇和(1R)-(+)-α-蒎烯,果实挥发油的抑菌活性要强于叶片挥发油。  相似文献   

13.
用两种数值分类方法对19种瓶装饮用水所含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聚类分析,EDC法的分类选用欧氏距离为相似性测度,聚类采用重心法;CBM法选用绝对距离与中位数法.结果得到两系统聚类树形图及一统计量表,表明水样可分为四类和定量分级评价为三个等级:不合格(水样M6)、合格(水样M2、D4)、较好(其他16种水样).聚类分析能同时实现瓶装饮用水的分类与定量分级评价.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气敏传感器检测了2个等级香菇样品的挥发性气味,并对所采集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正确判别率均为100%.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气敏传感器阵列和适当的模式识别对香菇的品质进行检测,可为人工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紫花地丁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乙醚萃取浓缩、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紫花地丁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鉴定,采用GC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共鉴定出21个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71.18%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基酯(16.30%),另外有五个化合物含量超过4%.本方法快速方便,重现性好,适用于紫花地丁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桂枝、白术及其药对中提取挥发油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离检测,结合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对重叠色谱峰进行分辨解析;同时,利用程序升温保留指数辅助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从单味药桂枝、白术及其药对中鉴定出66,29和55个组分,分别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94.43%,95.93%和96.35%;单味药与药对共有4种组分,占药对挥发油总含量的13.14%;组成药对后,新增4种组分,单味药桂枝消失33种组分,白术消失7种组分;药对中挥发油主要成分是2-(2-甲氧基)苯甲氧基苯酚、γ-芹子烯和桂皮醛等,它们主要来自于白术;药对种类与含量变化并不是单味药的简单相加,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3个不同产地白术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术是一种传统药用植物,具有抗肿瘤、抗炎和抗氧化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3个不同产地采集的白术中分离提取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 联用进行检测.从浙江、安徽和甘肃3个不同产地的白术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4种化合物,其中21种为共有成分.3个不同样品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均为苍术酮,分别占总量的5807% (浙江)、5741% (安徽)和5749% (甘肃).此外,还检出三叶草烯、Berkheyaradulen、6,10,11,11-四甲基-三环[6300(2,3)]-1(7)-十一碳烯、马兜铃酮和异匙叶桉油烯醇等在白术研究中尚未报道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市售10个厂家逍遥丸(水丸)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GC)进行了分析,建立了GC指纹图谱,并用分层聚类分析法对其GC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了分层聚类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提取的最优条件为提取11h,固液比为1:15,浸泡时间10h,选用正十八烷作为内标参照物较适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的逍遥丸色谱中共有峰面积存在差异,制药过程中的规范和标准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四川枳实和山西枳壳的挥发油成分,采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和选择性离子检测法)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程序升温保留指数辅助定性。定量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结果从枳实中35种化合物,占相对总面积含量的83.07%;枳壳中鉴定出37种化合物,占相对总面积含量的97.74%。二者共有组分20种,主要为D-Limonene,枳实中为50.87%,枳壳中为64.41%。研究表明,将化学计量学方法用于中药挥发油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可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以新鲜柚子花和干柚子花为原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或超临界CO2萃取法对干柚子花和新鲜柚子花的挥发油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相同方法提取的新鲜柚子花和干柚子花的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基本一致,但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不同,不同方法提取的干柚子花挥发油的组成成分与相对含量都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