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在探究皋陶政治理念的基础上,梳理出皋陶的法治观、德治观和法治辅助德治的思想,并分析其对我国汉代以及当代政治理念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法律的故事     
<正>法官皋陶是我国传说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与尧、舜、禹并称"上古四圣",还被尊为中国传统司法官的始祖。他是我国典籍记载的第一位法官形象。据载,上古时期社会动荡,皋陶经过认真考察,认识到应该制定规则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传说皋陶把《狱典》刻在树皮上,呈给大禹,大禹看后觉得很好,就让皋陶实施。皋陶进行普法教育,使人们知法、畏法  相似文献   

3.
舜为德治之祖,他的行政管理思想和以德化人的管理思想很值得后人研究。行政管理方面他勤政为民、敬德慎罚、举贤任能、办学兴孝、完善机制、发展文明;以德化人的管理思想更是光耀古今。  相似文献   

4.
舜为德治之祖,他的行政管理思想和以德化人的管理思想很值得后人研究.行政管理方面他勤政为民、敬德慎罚、举贤任能、办学兴孝、完善机制、发展文明;以德化人的管理思想更是光耀古今.  相似文献   

5.
我们要理解和把握“以德治国”思想的深刻内汤,就要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了解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主体内容,由孔子、孟子、荀子等到儒学家奠定思想基础和理论框架的德治思想,是一个内容完整、逻辑性强的思想体系。对儒家德治思想的认识和了解,对我们正在实施的“以德治国”方略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德治思想是孔子整个伦理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孔子重视德治的思想、孔子对“政”的理解、孔子对某些政德德目的倡导以及孔子的政德修养论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孔子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德治就是通过道德教化使国人对某些思想理念、行为规范采取认同态度,产生自觉心理,从而形成凝聚力,以达到稳定社会、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的目的。德治的时代意义是:德治是市场经济发展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迫切要求,是重铸民族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新思想道德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德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一方面强调“官德”和“民德”建设相结合,另一方面强调德治和法治相统一。  相似文献   

8.
德治思想的产生有其社会经济基础、政治与伦理基础、文化演变基础。“礼”、“仁”、“德”三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德治思想体系,在不同的时代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合理地批判与继承。  相似文献   

9.
梁亮 《科技资讯》2008,(29):226-226
先秦儒家学说强调“德治教育”的原则,强调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儒家提出并建立了系统的德治教育思想体系,把教育作为实施“德治”的中介手段,从而形成了“德治教育体系”。“德治”是西周政治思想中的核心,也是儒家德治教育思想的基础。先秦儒家德治教育主要以四种途径展开,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儒家的教育内容也不尽相同。最后,文章阐发了对儒家德治教育思想对于当今教育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历史上 ,一些统治者和进步思想家从不同的政治变动中看到了民众的力量 ,得出民的背向决定着政治兴衰和国之存亡的理论 ,被称为民本思想 ,指出统治者应该把政策的重点放在争取民众上 ,应该以利民为己任 ,实行仁政、德治 ,同时也肯定了每个人在人格修养上的平等性。民本思想虽然不是今天的民主思想 ,却是一种中国式的“民主” ,今天的民主是它的归宿 ;它虽然不具有人权观念 ,但其人格价值观念、德治思想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只有依靠人民、取信于民 ,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把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协调起来 ,扬德治之长 ,补法治之短 ,使我们的民主制度化、法制化 ,我们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指出法治和德治作为治国方略中的二个子系统,法治是治国的基本方略,德治能够有效降低法治的成本,二者优势互补,具有密切的关系。认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时要注意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妥善谨慎地处理道德法律化问题,使法律的正义、秩序、人权等价值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12.
关于法治和德治的争论在东方和西方产生了相似的激烈争论。这种争论已经持续了约 30 0 0年并将继续。法律是最低的道德 ,道德是法治的环境。对于当代中国来说 ,法治和德治都不可或缺 ,不可丢弃。要建设一个文明、民主和强大的中国 ,依法治国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德治与法治本源于西周时期的礼治,至春秋战国时期,逐渐从礼治中分离出来,成为两种不同的治国手段.儒家虽重"德治",但也承认"法治"的重要作用;而法家虽特重"法治",然亦不排斥"德治".  相似文献   

14.
儒家法治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法治思想的主流。儒家法治思想博大精深,主张德主刑辅,以礼率法,至今对台湾法治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我们应大力倡导儒学,拓展中华文化,促进台湾民主法治进程,实现两岸和谐共荣。  相似文献   

15.
以德治国与大学德育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是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前提和我国当前社会道德建设急需加强的背景下提出的。法治与德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一个靠国家强有力机器的强制和威严,一个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殊途同归,其目的都要要达到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对于一个正常社会的健康运行,各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德育是“以德治国”的基础性工作,要实现“以德治国”,首先得“以德育人”。为了落实“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大学必须强化德育意识,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完成国家赋予大学的德育使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一般做法、“毒树之果”理论以及我国应如何对待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最后论述了一个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关的问题,即警察使用“侦查陷阱”获得的证据是否应当排除。  相似文献   

17.
周公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其思想影响了孔子。周公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于德治、礼乐、教化等方面。德治思想包括:敬德保民、明德慎罚、遵崇天命;治国思想包括:东征平叛、维护统一、营建洛邑安置殷民、分封诸侯安邦定国;在礼乐方面周公对原有的礼乐进行改造,使之更适于完善及巩固政权。  相似文献   

18.
张华 《晋中学院学报》2007,24(1):108-111
西方法治理论的发展经历了“良法之治”“形式法治”“实质法治”三个阶段。中国的法治建设应走实质法治的道路,但需要通过完善一系列形式性的法律制度来推动。  相似文献   

19.
求不定型极限问题是高等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洛必达法则是求这种极限的一种有力手段。本文把利用导数求不定型极根改为利用差分求不定型极限并给出两个基本定理,从而解决了一些通常洛必达法则不能解决的求极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