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语料分析发现,留学生"是……的"句型的习得性偏误率高达41%,远远高于其他类别的汉语句型,不同语言水平、不同国籍习得者的偏误率也有所不同。该句型的8种构式中,"主语+‘是’+状语+动词+(宾语)+‘的’"构式出现的偏误率最高。偏误类型主要有遗漏偏误、错序偏误、误代偏误和误加偏误,其中,遗漏偏误的偏误率最高。偏误原因主要来源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和教材教学的缺失。  相似文献   

2.
聋生在汉语习得中出现的动词偏误较多,大体可分为误代、误加、遗漏和错序4种类型。通过对偏误语料的整理分析可知手语干扰是导致聋生动词偏误的主要原因,已学汉语知识的过度泛化、学习策略及教学策略不当也是偏误形成的重要原因。针对不同成因的偏误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是提高聋生汉语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根据篇章语言学理论,韩国留学生的篇章偏误可分为省略、照应、关联词语、时间词语、词汇衔接等5类。省略偏误包括主语省略、定语省略;照应偏误包括代词照应误为名词照应或零形式照应,零形式照应误为代词照应或名词照应;关联词语偏误包括省略关联词语、关联词语搭配不当、错用关联词语;时间词语偏误包括省略时间词语、错用时间词语;词汇衔接偏误主要是词语重复。其中省略偏误比例最高。依次是关联词语、照应、时间词语偏误。  相似文献   

4.
采用偏误分析和汉英对比的方法,分析"把"的缺失和"被"的误加这两种句式偏误,指出汉英思维差异和汉语语法的过度泛化是偏误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5.
英语母语留学生习得限定性范围副词"单""光""仅"时,出现了错序、遗漏、误加、误代、杂糅五类偏误。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过度泛化、回避策略是其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研究不足、教材编排不当是偏误产生不可忽视的缘由。要有效规避偏误、提高学习效度,需要理性、科学的教研工作:构拟"构式—语块"模型,建构"单""光""仅"的语言类推机制;构拟语言心理,降低语言难度;编排教材,完善得当;着意对比,强化复现;理论少讲、操练多行。  相似文献   

6.
英语口语偏误及纠误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偏误分析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阐述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口语学习过程中常出现的偏误以及偏误类型,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纠误原则。  相似文献   

7.
金英实 《科技资讯》2014,(31):180-181
朝鲜族中学生把字句的偏误主要出现在"把"后宾语、把字句谓语、把字句谓语的前后成分以及语序上。其中"谓语前后成分"偏误占的比例最高,其次为"谓语"偏误。"语序"偏误占的比例最小,语序已不再是把字句习得难点。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是目的语干扰和母语干扰。该文通过调查、统计,分析了朝鲜族中学生把字句各成分的习得情况以及致误原因,并排出了把字句谓语前后成分的准确度顺序,揭示了学生对把字句的认知规律和习得过程。  相似文献   

8.
从误加、误代、遗漏和含混这四个方面分析了动物国俗词语的偏误类别,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留学生在动物国俗词语习得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对动物国俗语语义把握不当、学习策略不当和文化差异等三个导致偏误产生的原因。最后对动物国俗词语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建议,要强化动物国俗词语的教学意识、适当应用文化导入、改善动物国俗词语教学方法和完善留学生动物国俗词语的偏误整理和归类工作。  相似文献   

9.
胡志军 《科技信息》2012,(23):154+185-154,185
在语料收集过程中发现很多留学生在不该使用"个"的时候使用了"个",在该用时却没有用,很多留学生把"个"作为万能量词来使用。本文主要对三种和"个"有关的偏误进行分析:误代、误加和遗漏。本文引用的语料来自中山大学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  相似文献   

10.
省略偏误是留学生中语篇衔接偏误的一种重要类型。对高级阶段埃及留学生作文进行考察表明,留学生对于省略仍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该省略的成分未省略,或者不该省略的成分省略了。在对留学生偏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最小语段"(minimal paragraph)的概念,这对于研究及解释省略偏误现象都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12位泰国学生汉语复元音韵母的习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各个学习阶段的泰国学生汉语复元音韵母的偏误率和偏误形式出现的规律,找出每一个二合、三合元音韵母的偏误特点、存在的难度梯级。其中,二合元音韵母偏误主要发生在ie、ou、üe、uo;三合元音韵母的难点主要是ui、iu。文章最后指出产生这些偏误的主要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偏误,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HSK作文语料库为语料来源,对HSK作文测试中出现的逆序词偏误进行了穷尽检索与统计分析。就逆序词的等级来看,乙级词的偏误最多;就逆序词的结构来看,联合结构的偏误最多;就国籍来看,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较之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偏误更多,他们更容易受到母语负迁移,出现大量混淆逆序词词性和词义的偏误。  相似文献   

13.
外国留学生在动宾式离合词习得的偏误中,A类偏误跟B类偏误有显著性差别。中介语和实验都表明,总偏误率随着学习阶段的上升而降低,且各阶段偏误率差异显著,但A类偏误率没有随着总偏误率降低而降低;A类偏误率显著高于B类偏误率。AB两类偏误率的这种对比关系跟学习阶段、母语背景均不相关,尽管总偏误率各阶段差异显著。因此,在习得难度上,无论对哪个阶段哪种母语背景的留学生来说,A类扩展成分的习得要难于B类扩展成分的习得,教学的重点也就应该放在A类扩展成分的使用上。  相似文献   

14.
欧化结构在汉语语言系统中数量日渐增多,地位日益重要。欧化结构最初是小规模的、临时的,以偏误形式出现,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人们的语感也会发生变化,偏误就成了基础语即汉语语法系统的一部分。从历时角度看,有的欧化现象仅作为偏误活跃一时,然后逐渐消失;有的则由偏误发展为稳固的欧化结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欧化结构应该成为汉语语法中相对独立的系统,与传统汉语句式区别对待。还应该确定欧化结构和偏误的界限,重视欧化结构的启迪作用,利用欧化结构引导学生纠正偏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韩国留学生HSK汉语写作中出现的结果补语偏误为对象进行分析归纳,按照其性质将结果补语偏误分为四类,分别是:成分缺失、否定形式的偏误、替代偏误以及结果补语带宾语的偏误。本文以这四种类型的偏误为基本框架,对韩国留学生在刁得结果补语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现象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日本留学生学习被动表述的偏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日本留学生使用被动表述时出现的偏误情况,指出了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受其母语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的影响;留学生在使用被动表述时出现了过度泛化(overgeneneralization)现象。在教学中为避免偏误我们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法。  相似文献   

17.
"偏误分析"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突破口,因为其基本理论依据--第二语言习得和中介语理论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都有长足的进展,所以"偏误分析"的研究也在有理可依之下,有效地指导着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本文主要针对偏误的类别、产生原因和教学策略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时间名词、时间副词之偏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日本学生关于时间名词、时间副词的偏误情况进行了考察。时间名词的偏误情况主要在于大量生造词的存在,并且对一些意义相近的时间名词不能区别使用。时间副词的偏误情况则要复杂一些,有些时间副词的词义不容易掌握,用法上也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和制约,还有些时间副词词义相近,使用时容易混淆。此外,文章对时间名词、时间副词的滥用或短缺,以及词序等问题都有所涉及。  相似文献   

19.
中继语理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一个很吸引人的理论Interlanguage理论在七十年代的产生,标志着人们对第二语言学习中出现的编设由过去的对比分析进步到了偏误分析阶段.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偏误分析比起以前的对比分析更客观、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了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各种们误.盛炎在他所著的《语言教学原理》中指出:Interlanguage理论是一个“很吸引人的理论”,但还“很不成熟”,“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笔者对这一理论颇感兴趣,愿在本义中作一初步的操索。二、Interlanguage译为“中继语”好。Interlanguage这一概念是赛林格(L.Selinker)于1969年首先…  相似文献   

20.
汉语情态动词是一个封闭的类,数目有限,但意义复杂,对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是个难点。本文以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偏误最多的"要"为例,通过收集到的大量语料,说明情态动词的根情态义学生较易掌握,偏误主要集中于认识情态义上,同时认为汉语情态动词语义—形式的多重对应也是偏误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