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年科学》2013,(6):4-8
近些年来,世界各地大地震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地震的限云总是笼罩在人们的心头。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全球已先后发生7-7.9级地震200余次,其中包括8-8.9级地震13次,9级及9级以上地震两次。在此期间,中国就已发生7级以上地震5次,最大震级8.1级。继五年前的四川省汶川“5·12”8.0级大地震后,2013年4月20日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又发生7.0级强烈地震。那些,大地震为何会频繁发生呢?人类面对地震方面还有着哪些困惑呢?  相似文献   

2.
2006年7月22日、8月25日,云南盐津、大关县等地相继发生两次五级以上地震,二十余人死亡,百余人受伤,三十多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7亿元人民币。今年也正好是唐山大地震三十年周年,唐山大地震,是迄今为止四百多年来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24.2419万人丧生(包括天津等受灾  相似文献   

3.
地震是所有自然灾害中最可怕、最具破坏性的。众所周知.目前的科技水平和对地震孕育规律的认识还难以准确预报地震,况且一次大地震往往孕育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长期的平静容易产生麻痹思想.导致社会和群众防震减灾意识薄弱,面对突然其来的大地震不得不付出沉痛的代价。2008年的5.12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是续唐山地震以来伤亡最大、损失最重、社会影响最广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4.
地震灾害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是个小概率事件,毕竟地球上不是经常地发生破坏性地震,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有被瓦砾掩埋的经历。虽然我没有经历过房倒屋塌的惊吓,但感受过多次大地的震动,更经受过几次大地震惨状的震撼。地震究竟离我们是近还是远?我无法说得清楚,但近二三十年中导致重大灾害的地震似乎感觉很多,且都历历在目。就中国来说,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死亡约24万人;1999年台湾7.3级大地震,  相似文献   

5.
益阳 《科技潮》2003,(11):42-44
今年年初以来,世界各地地震频发,尤其是墨西哥哈利斯科州近海发生的7.5级地震、新疆巴楚——伽师发生的6.8级地震、云南省大姚县发生的6.2级破坏性地震、日本北海道地区发生的8.0级地震都造成了重大的灾情,更何况全世界每年有100万次的地震发生……面临如此严峻的地震形势,社会公众太需要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并客观地对待它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有一些大地震发生在大城市附近,造成了人员的大量伤亡,建筑物的严莺破坏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例如:1995年1月发生在日本神户的7.2级地震、1999年8月17日发生在土耳其伊兹米特附近的7.4级地震和1999年12日发生在我国台湾的7.6级南投地震等,这些事件大大增加了人们对地震问题的关切。  相似文献   

7.
于伊娜 《青年科学》2013,(12):44-4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汶川发生8.0级巨大地震,地震造成近7万人遇难,37万人受伤,1万7干多人失踪。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  相似文献   

8.
唐山大地震对相邻断裂段地震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闻学泽  马胜利 《自然科学进展》2006,16(10):1346-1350
1976年7月28日沿NE向唐山断裂发生的7.8级大地震破裂很快触发了相邻断裂段上的3次强震.其中,被触发的滦县7.1级地震发生在唐山主震破裂NE端部外侧的近SN-NNE向滦县断裂段上.对历史地震资料的详细分析表明:滦县断裂段在1976年之前的400多年中发生过5次中强地震,复发过程表现出“时间可预报”行为,并可根据这种行为 “预测”第6次地震应大致发生在22世纪上半叶.然而,滦县断裂段在1976年唐山主震破裂后约15h即发生了一次7.1级地震,比“预测”的平均时间提前了约160年,强度上也明显超出该段的历史最高.这表明一个断裂段原有的、相对平稳的地震复发行为会因受到相邻断裂段大地震破裂的强烈影响而发生显著改变,并使复发过程呈现局部的非线性.相关的实验结果为此提供了一种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9.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地震震中位于玉树县县城附近.截至4月19日上午,玉树地震已经造成了1700余人死亡.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余悸未消,玉树地震又在人们心头蒙上阴影.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不屈中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8年5月12日14∶28,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截至5月20日11∶00,当地陆续发生7000多次余震。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地震,除吉林、黑龙江、新疆无震感报告外,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特区)均有  相似文献   

11.
汶川Ms8.0级地震、青川Ms6.4级地震与厦门天马台观测井水位观测异常记录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发生了Ms8.0级地震以及包括5月25日16时21分在四川青川发生的Ms6.4级地震在内的持续余震.是一次以拟冲为主、兼少量右旋走滑分量的地震。矩张量解及其震源机制解如图1。断层向西北方向倾斜。走向为229°。该地震有感范围遍布我国大部分地区,我国水位观测网的大多数井孔均记录到了水震波。  相似文献   

12.
海外     
墨西哥3月20日发生7.8级地震,震中位于格雷罗州奥梅特佩克市以南37公里处,震源深度为15公里。未造成任何人员死亡,仅有11人受伤。探究本次7.8级地震并未造成严重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当地地震学家和民防部门官员认为,这主要同地震发生的地点以及过程有关。受灾地区主要为多山郊区。少有高层建筑,因此地震仅仅造成部分建筑受损,而少有倒塌。  相似文献   

13.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2004年底北苏门答腊9.0级地震序列两次强余震(系指ML≥6)的发震时间进行了尝试性预测.对2004年12月29日6.3级余震时间进行灰色预测,预测出余震将于2004年12月29日9时7分35.6秒发生,事实上在2004年12月29日13时56分51秒发生了6.3级地震,两者相差不到5小时,比较吻合.对2005年1月1日7.0级余震进行灰色预测,预测出余震将于2004年12月31日20时37分24.6秒发生,比实际余震发生时间2005年1月1日14时25分47.2秒提前了将近18h,预测基本正确。  相似文献   

14.
1927年古浪8级地震的震灾特征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7年5月23日在甘肃古浪附近发生了一次8级大地震,震中烈度达Ⅺ度,造成数万人伤亡和大量建筑物毁坏,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根据历史地震记载资料和新收集补充的震害调查资料,首先分析了1927年古浪8级地震的地表破裂带特征,进而根据各破坏点的烈度情况,修改完善并重新编绘了本次地震的等震线图.分别从人员伤亡、房屋破坏、土地破坏、文物破坏及交通通讯破坏等方面分析了1927年古浪8级地震的震灾特征.地震引发的大规模滑坡、崩塌和严重的次生水灾等进一步加剧了震害程度,并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文物群破坏.科学总结和分析本次地震的震灾特征,对未来的大震科学研究、震灾防御和应急救援等均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879年甘肃武都南8级地震的震灾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79年7月1日(即清光绪五年五月十二日)在甘肃南部的武都、文县之间发生了一次8级大地震,称为武都南地震,震中烈度达Ⅺ度.本次地震造成了严重的建筑物破坏和滑坡、崩塌、次生水灾等震害和约2万余人死亡.本文简要回顾了武都南8级地震的研究历史,归纳总结了本次地震的烈度分布特征和衰减规律,重新绘制了烈度等震线图,重点对本次地震的震害类型及特征、地震形变特征和震后抗灾救灾等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述.总体上看,本次地震震级大,人员伤亡率高,破坏区范围广,震灾非常严重.科学总结和分析本次地震的震灾特征,对未来的大震科学研究、震灾防御和应急救援等均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7.1级大地震。地震震倒了一座座房屋,拆散了一个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7.
《世界知识》2010,(8):12-12
墨西哥西北部与美国交界的下加利福尼亚州4月4日遭遇里氏7.2级强震,美国邻近墨西哥的几个州均有震感。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测定,地震发生于美国太平洋时间4月4日15时40分(北京时间5日6时40分)左右,震级为里氏7.2级,震源深度为10公里。受地震影响最严重的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府墨西卡利已进入紧急状态。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这是自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后,中国发生的最大地震.它震级高、强度大、余震多,范围广、次生灾害大、伤亡人数多、经济损失大,给汶川地震灾区带来深重的灾难.我国西南及周边地区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近年来地震活动频繁.2008年5月12日青藏高原东向挤压,导致龙门山冲断带向东南逆冲,撞击四川盆地,引发汶川8.0级大地震.人类对客观世界、自然环境及发展规律还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地震机理、机制,地球板块运动,以及深达数十、数百km的震源及其活动规律等,远未认识.必须加强对地震机理、机制、地球板块运动、震源活动规律及趋势的探讨、认识与科学研究;逐步提高对地震的预警与预报,预防地震及地质灾害.贯彻执行防震减灾法律条令,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及灾后重建工作.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构建和谐社会,确保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9.
震前电离层扰动研究进展及汶川地震前电离层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震前电离层异常扰动研究进展,大量新的观测证据显示,地震活动前的电离层扰动确实存在,而且在震级大于5级的地震发生前几天到几个小时内的孕震区上空会发生显著电离层扰动。针对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里氏8.0级汶川大地震事件,通过利用漠河、北京、武汉和三亚的地基GPS测量获得的垂直电子总含量(VTEC)数据,北京地面测高仪测量的F_2层临界频率和Es临界频率等参量,考察中国上空电离层在地震前的变化情况,发现地震前1~6 d中,5月6-7,10-11日,白天电子浓度比5月1-5日的值偏低。但f_0E_s增强。5月9日日落后中低纬电子浓度出现异常增强,而这段时间地磁活动平静。探求这些异常变化的机制则需收集更多资料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世界知识》2010,(18):9-9
2010年9月4日凌晨,新西兰南岛发生里氏7.2,级地震一震源深度20公里。地震仅造成两人重伤,数人受轻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