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正>一种新的铅笔板生产工艺,由我院林工系和天津铅笔板厂研究成功,于一九八一年通过了技术鉴定,按照新工艺设计的车间,已经动工建设。 我国的铅笔制造业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铅笔板生产工艺一直沿用传统的将原木锯剖、横截、蒸煮、刨切、干燥、烤板炭化、制成铅笔板共十二道工序,不仅工艺复杂、成本高、劳动强度大、条件差,而且木材利用率低、废品多,影响铅笔的产量,亟待改革。 解放后对铅笔板生产工艺进行过多次改革,但由于技术上没有重大突破,仍在传统工艺上进行部分革新。这次试验,他们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不受传统工艺的束缚,大胆尝试,经过一年多数百次的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了铅笔板生产新工艺,完全改革了沿用五十多年的传统工艺。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用新工艺生产铅笔板可以提高木材利用率11.4%,并可将原来的十二道制板工序减为六道,干燥、炭化(烤板)一步完成,烤出的铅笔板不翘曲不变形,板面平整,色泽均匀,尺寸准确,质量稳定。由于干燥炭化工艺的改革,可以利用材性较差的木材制造铅笔板,如杨木制成的铅笔,质量达到标准,这为发展铅笔制造业,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伴生树种人工林木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组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伴生树种马尾松、杉木可提高人工林木荷木材密度、干缩系数和力学强度及其波动性,且马尾松的影响大于杉木;马尾松使木荷的差异干缩降低,而杉木使其差异干缩提高;伴生树种马尾松和杉木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绝大部分物理性质指标影响不显著,马尾松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绝大部分力学强度指标的影响极显著或显著,而杉木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的力学强度除弦面抗劈力外,其余指标影响不显著;马尾松使人工林木荷木材抽出物含量、纤维素含量和木素含量降低,使人工林木荷木材戊聚糖含量提高,而杉木对木荷的影响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伴生树种人工林木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组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伴生树种马尾松、杉木可提高人工林木荷木材密度、干缩系数和力学强度及其波动性,且马尾松的影响大于杉木;马尾松使木荷的差异干缩降低,而杉木使其差异干缩提高;伴生树种马尾松和杉木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绝大部分物理性质指标影响不显著马尾松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绝大部分力学强度指标的影响极显著或显著而杉木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的力学强度除弦面抗劈力外,其余指标影响不显著;马尾松使人工林木荷木材抽出物含量、纤维素含量和木素含量降低,使人工林木荷木材戊聚糖含量提高,而杉木对木荷的影响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4.
论马尾松板材的高温干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对5厘米厚的马尾松板材进行了3次高温干燥试验,制定了新的干燥基准。新基准较之原基准的预热时间缩短了1个多小时,干燥阶段的平均温度提高了3℃。试验结果表明,干燥速度略有提高,干燥质量也能得到保证。本文还探讨了马尾松成材的高温干燥机理。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amb)是我国南方的一种主要用材树种。但是,马尾松由于其生材含水率高,若不在制材以后立即经过干燥处理,则其木材将因虫蛀、腐朽而降等,用湿材制成的物品,往往严重变形甚至不堪使用。在适于干燥大批量马尾松板材的窑干方法中有常规干燥法、高温干燥法和常压过热蒸汽干燥法。对5厘米厚的马尾松成材来说,高温干燥法和过热蒸汽干燥法的干燥速度要比常规窑干法提高二倍或更多,而且在质量上,除个别力学指标降低外,均有所提高。因此,研究马尾松木材的高温干燥和过热蒸汽干燥对解决马尾松木材的干燥问题具有很大的意义。南京林产工业学院木材干燥实验室对马尾松木材的过热蒸汽干燥已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本研究对5厘米厚的马尾松成材作了进一步的高温干燥试验,制定了新的干燥基准,并对马尾松木材的高温干燥机理进行了理论上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宁正平 《科技资讯》2006,(29):12-13
马尾松为我国主要采脂树种,但对割脂后的木材如何更好地利用,目前少见报道。因此本文想通过对马尾松组织比量、树脂道等主要解剖特征进行研究,为采脂材的更好利用、缓解小材供求矛盾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发现马尾松树脂道平均直径介于96.45~136.36um之间,自内向外呈波动趋势;树脂道比量在1.75~3.75%之间,略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采用有机溶剂进行脱脂,经双氧水漂白的方法处理了马尾松,分别进行了单体和预聚物聚合及高聚的塑化改性,结果表明:刚性链高分子塑化改性的效果不理想,柔性链高分子和增塑聚合物塑化的木材,其冲击强度有明显提高,最大冲击强度比原木冲击强度高3.1倍,同时经塑化的木材尺寸稳定性,耐水性,防腐性均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天童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细根的生物量动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土钻法对天童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细根的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细根生物量随演替进程变化显著(P<0.05),在演替前期的灌丛阶段达最高(3.286 t·hm-2),在演替中期马尾松和马尾松+木荷群落降低(1.066 t·hm-2和1.531 t·hm-2),到演替后期的木荷群落和栲树群落再次升高(2.715 t·hm-2和3.181 t·hm-2).各演替阶段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显著(P<0.01).各群落的活细根生物量在7月达最高,而在11月最低;死细根生物量,各群落皆于11月最小,而在演替早期两群落和马尾松+木荷群落4月最大而其它群落7月最大.各演替阶段细根生物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明显,细根生物量80%左右分布在20 cm以上土层.  相似文献   

8.
陈文杰 《广东科技》2014,(14):159-160
针对新罗区有林地以马尾松林为主,林分生产力低下的问题,开展马尾松纯林间伐后套种山杜英、香椿进行林分改造,通过对马尾松、山杜英和香椿混交林与马尾松纯林的林木生长量、土壤结构、土壤水分养分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混交林生长良好,马尾松、香椿混交林的马尾松各项生长因子增幅较大,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林分总蓄积量分别比马尾松纯林增加15.1%、16.8%、50.6%和13.5%,土壤的全N、水解N、速效P、速效K含量增加,土层0~20cm土壤自然含水量比马尾松纯林提高6.5%,土壤结构破坏率比纯林小8.3%,土壤稳定性明显增强,水土保持功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聚乙二醇处理木材的研究——Ⅰ.处理因素的正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PEG处理是,将木材浸泡在聚合物溶液中,接着在高湿度下使扩散继续进行,而后缓慢干燥。处理因素有:木材初始含水率,处理液浓度,浸泡时间和保持高湿时间。研究中用PEG处理马尾松、椴木和水曲柳。用正交设计 L_(16)(4~5)表,4个因素各变化4个水平,对马尾松和水曲柳各试验16组。考察的主要指标有干增重、湿增重、浸泡中的扩散率、弦向全干缩率和抗收缩系数等。  相似文献   

10.
汽蒸处理对木材横向渗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别对针叶树材的杉木和马尾松木材,以及阔叶树材的假水青冈和香椿木材进行汽蒸处理。处理条件为:杉木和马尾松木材的汽蒸温度分别为90、100℃,假水青冈和香椿木材的汽蒸温度分别为70、90℃,处理时间分别为4 h和8 h,并对汽蒸处理前后木材的弦向和径向气体渗透性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汽蒸处理后木材的径向和弦向、心材和边材的渗透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汽蒸处理温度的提高木材气体渗透性有较大提高,汽蒸处理时间对不同木材渗透性的影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木材是我国南方的重要结构用材,但是它易受真菌和害虫的侵害,以及当这种木材中水分含量发生变化时其尺寸容易发生变化,致使其用途受到限制。本研究试图用低聚酚醛树脂来浸注木材,以提高其抗腐力、尺寸稳定性和其它机械强度。试验室试验表明改性材具有优良的抗腐性能和尺寸稳定性,其它力学性能也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目前收集的濒危树种降香黄檀种源的生长和材性性状差异,为广东地区降香黄檀造林提供优良种源。【方法】 对广东省阳江市11年生降香黄檀种源试验林进行调查分析,观测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木材基本密度和心材比率,在生长和材性性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性状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并依据聚类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进行早期速生优质种源选择。【结果】 8个种源降香黄檀各性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材积和心材比率在种源间的差异最大。胸径和单株材积在种源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P < 0.01)水平,其余3个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P < 0.05)。降香黄檀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心材比率与胸径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 P < 0.01)。降香黄檀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变异主要受种源地年降雨量和年均气温影响,来自年降雨量较少、气温较低地区的降香黄檀种源,其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量较大,木材基本密度较大,心材比率也较高。依据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将8个种源大致划分为具有明显地理格局的两类:一类为东部沿海种源,另一类为中西部山脉种源。 【结论】 降香黄檀的遗传分化与年降雨量和年均气温均有一定的关系。初步挑选出生长快、材质优,心材比率高的白沙种源可作为适宜广东地区造林的降香黄檀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硅处理杉木木材增重率与物性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乙酯为陶瓷前驱体,乙醇为溶剂,乙酸为催化剂(以1:1:0.01摩尔比混合)处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边材,制备二氧化硅/木材复合增强材料,测定增强材料的增重率、密度、细胞壁膨胀率、吸湿稳定性及抗流失性,以了解二氧化硅处理杉木木材增重率与物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二氧化硅增强材料的增重率随着与预处理材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加,当预处理材为饱水材时,制备的增强材料由于细胞腔中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硅而达到最大值.二氧化硅增强材料的细胞壁膨胀率和密度随着增重率的增加而增大,增重率在48%以上的细胞壁膨胀率变化量要比增重率在48%以下的膨胀率变化量大,增重率大于7%的密度增大比增重率小于7%的增大明显.随着二氧化硅增强材料增重率增加其吸湿膨胀率减少,失重率增加.二氧化硅增强材料的增重率越大,增重余量也就越大,其抗流失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木材气相乙酰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木材乙酰化是对木材性质损害最小、尺寸稳定效果最好的一种处理方法。本试验是在具有膨胀剂和催化剂条件下,用醋酐和硫代醋酸对椴木进行气相乙酰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气相醋酐和硫代醋酸乙酰化的木材均可达到处理要求,尺寸稳定。 为进一步了解乙酰化的木材尺寸稳定的机理,还对处理材永久性膨胀和净吸水量作了测定。处理试件经气干后,平均吸湿率降低60—78%。 试验结果还表明:处理试件炉干前、后吸水膨胀率是有显著差异的。因此,应建立测定木材尺寸稳定性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根据木材本身的材性缺陷和木材加工厂的废料存量情况,选择了岑树、山毛榉、花旗松、橡木、白杨和云杉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这些木材在实验室热解条件下炭产品的生产能力.在390~672 ℃范围内,共做28次分组热解试验,试验时间为2 h,每组10个试件;390~440 ℃范围内,共做8次分组热解试验,试验时间为1 h,每组10个试件.分别测试了试件在热解试验前后的质量损失和体积的变化,特别是试件在热解实验后的炭化率.结果表明:所有树种的试件在500℃时完全炭化,试件的相对质量损失约为25%,试件的三维收缩约为30%(T)、25%(R)、20%(L).不同树种试件的炭化率是相同的,木材的炭化率和树种无关,木材热解炭化后的理论孔隙率经验公式为ε=100-30ρ01,通过此公式可研究木材的初始干燥密度预测其生产炭产品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正>本试验对用PEG处理的古船壳板(杉木、松木)进行了物理和化学测定,并以普通杉木和松木作比较。实验证明,PEG几乎可满足古木保存中的全部要求,用PEG处理古木是可行的最有效的方法。从稳定古木尺寸和抗湿的要求来看,以用PEG4,000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准确计算小射野下肺模体中精确的三维剂量分布,本文提出了光子特征线混合笔束模型.该模型首先采用光子特征线算法获得参考射野下肺模体的中心轴深度剂量,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肺模体笔束核进行等效深度修正和加权密度修正.本文利用该算法计算了6 MV光子束在不同射野下不同肺模体的中心轴深度剂量分布,并与蒙特卡罗模拟结果相比较以验证其精度.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剂量基本一致,大多数深度处的相对误差小于3%.主要差异表现在介质交界处及肺组织前部,其相对误差随着射野尺寸和肺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最大相对误差范围为7.8%~36.9%.在肺组织前部,相对误差大于3%的深度范围随射野尺寸的增大和肺密度的减小而增大.因此,该算法在小射野下的肺部剂量计算中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 木材是天然长成的具变异性的一种材料。木材构造的差异主要由不同细胞类型(管胞、射线细胞、导管和木纤维等)的数量比例和它们的尺寸,特别是细胞壁的厚度所决定,通常以木材密度来体现。木材密度同时又是一项重要的物理性能指标。凡影响木材构造的因子,均能影响木材密度。因此,密度除受遗传、生理、机械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外,立地条件、树龄、树干不同部位等因素对木材密度亦有相当大的影响。 测定木材密度的常用方法是,在试样各相对面的中心位置,用千分尺分别测出弦向、径向和顺纹方向的尺寸,准确至0.01毫米,随即称重,准确至0.001克。然后将试样放入烘箱(103±2℃)内烘至恒重(最后两次重量之差不超过0.002克)。取出试样,放入玻璃干燥器称量瓶中,冷却至室温后再取出称重。若试样形状不规整或有裂缝,可用水银测容器或排水法测定其体积。上述测定密度的精度受体积测定限制,同时难以连续地了解木材中密度的细微变化(因试样本身有一定大小,测定结果实际上仅是这一试样内木材密度的近似平均值)。 近年来,为快速和准确地测定木材密度的连续变化,X射线测定木材密度的方法得到重视和发展。此法由法国林业研究中心的H.Polge教授于1963年最先倡用。加拿大、美国、日本、英国、智利、比利时、芬兰、爱尔兰、意大利、挪威、瑞士和澳大利亚等国均先后采用了X射线测定木材密度的方法,并建立了专用实验室。 为推广这一木材科学的新技术,本文对它的理论和方法作如下简介,并以我国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测定为例说明它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南京地区马尾松林生态系统土壤水分与林木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文从生态系统的观点出发,在气候-土壤-植物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水文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南京地区马尾松林的土壤水分变化,确定了一些土壤水分常数,划定了四个土壤水文阶段,揭示了4—6月份为林木生长旺盛、土壤水分供应充足但稍不稳定时期,这一阶段的水分供应对林木生长起决定作用,并指出,若在土壤水分比较稳定的20厘米土层深度以下采取措施促进林木根系往深层发展,就能更有效地利用土壤水分。文中还运用相关分析来研究马尾松林木的树高和早、晚材生长同水热系数及土壤水分供应的关系,以相关计算和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表明,尚可利用水热系数(特别是和土壤水分供应状况结合起来)估算和预报林木生长量。  相似文献   

20.
修正灌水率图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以日均离差极小化作为灌水率图修正的优化准则,建立了灌区灌水率图修正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在上求解这一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编制了灌水率图的修正程序,可根据事先输入的各种作物各次灌水所允许的前、后移动天数,各次灌水允许的延续时间加长天数等,在满足最大灌水率持续时间、允许的最小和最大灌水率的最小比值以及允许的最小停水间隔天数等要求的条件下,自动完成灌水率图的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