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超导电的现象是卡末林-翁纳斯在1911年发现的。他在研究氦温度下(指低于氦的沸点——4.2°K——的温度)金属的电阻时,发现汞的电阻在接近4°K 时突然变为零。以后又在23种纯金属与大量的合金上发现这个现象,这些物质转变到无电阻状态,即超导状态的温度是不同的,但这些温度都非常低。合金 Nb_3Sn 具有最高的临界温度(18°K),而合金 Bi_2Pt的临界温度最低(0.155°K)。不必说到在超导电性初发现的时代,当时还不存在关于金属电导的连贯一致的理论,即使在三十年代  相似文献   

2.
3.
Maddox  J 刘兵 《世界科学》1991,13(1):6-6,23
在液氮温度以上的超导陶瓷材料发现三年后的今天,令人惊奇的是仍未曾有解释超导现象的简单理论.但是,至少我们能够较为容易地理解为何会形成超导的现象了.首先,所发现的超导材料似乎都有一个能够解释其特性的共同结构特征——二维层状结构,其中具有变价态的铜离子通过氧原子与其它元素联结.在铜氧化物超导体其它组分的作用仅仅是将有效层(铜氧层)结合在一起、以调节其电子特性的假设下,更合乎情理的解释应当是考虑铜离子层中电子的传导.  相似文献   

4.
当对陶瓷体的超导电性还不能作出解释时,新的实验数据表明传统的电子声子强耦合机制已不适用。具有转变温度30K到100K的Cu-O钙钛矿型材料超导电性的发现提出了建立有关动力学机制问题。目前金属体系的超导电性是用超导态中点阵振动激发即声子的交换所引起的成对电子吸引相互作用解释的。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条件下创造尽可能接近绝对零度的极端条件,这一19-20世纪之交的国际竞争最终导致了电流无阻流动的惊人发现超导电性即电流在材料中的无阻流动,是自然界众多奇观之一。许多人称1987年3月为物理学的中流批技期,数百位科学家聚集在纽约市希尔顿大厅,接收数百份有关高温超导材料的报告。这些高温超导材料的骤变温度是前所未有的。本世纪50年代约翰·巴了(1.n)、里昂·N·库伯(L.N.Cooper),以及J·罗伯特·斯莱弗(J.R.Sltrieffer),就为我们提供了有关超导电性的最佳理论基础。然而如果我们撇开理论贡献,而仅就实…  相似文献   

6.
早期的历程超导电性是由荷兰物理学家卡末林·昂内斯于1911年发现的。当将某一种金属冷却到低于对该金属特定的临界温度时,该金属会突然失去电阻性,这时金属就处于超导电状态。目前超导电性已有广泛的应用。如超导磁铁、各种测试仪器、超高频共振器及计算机存储器元件等。但迄今使用的超导合金的临界温度通常只比绝对  相似文献   

7.
Ba-Y-Cu氧化物液氮温区的超导电性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赵忠贤 《科学通报》1987,32(6):412-412
一、引言 Bednorz和Müiller发现在Ba-La-Cu氧化物系统中可能存在35K的超导电性,Uchida和Takagi等人观察到Meissner效应,从而确定了该系统的超导电性的存在。国内外几个小组在短时间内报道了他们有成效的结果。Chu等人报道了在流体静压下获得起始超导转变温度为52K的结果,Cava等人获得了接近于单相的超导相,其转变温度为36.2K,  相似文献   

8.
盛毅 《科学通报》1988,33(5):342-342
一、引言 根据扬-特勒定理,轨道简并电子态与晶格振动模的相互作用将导致晶格的不稳定性,晶格将发生畸变而使简并能级分裂,电子将占据能量较低的态。当此分裂与弹性恢复力达到平衡时,能量减少达极值E_(JT),E_(JT)=A~2/2Mω~2称为杨-特勒能量。这种现象称为扬-特勒效应,扬-特勒效应有下面三种情形:  相似文献   

9.
曹效文 《科学通报》1983,28(14):894-894
作者及其合作者曾研究了在90—100K的冷底板上凝聚的InSb膜的相变和超导电性,发现了在淀积凝聚以后发生第一次电导跃变,并与温度无关,所形成的相是个金属相,并且是一个超导体,其T_6=2.8K。当温度升高到200K附近时,发生第二次电导跃变,并且在210K达到最大值。当温度继续升高时,电导迅速下降。第二个电导跃变峰值对应的相也是个金属相,并且也是一个超导体,其T_c=4.2K。第二个电导跃变及其性质和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在高压(3.0 GPa)和高温(900℃)条件下,制备出单相MgB2样品.样品的粉末X射线衍射实验和Rietveld精修结构分析表明,所制样品具有AlB2型六方结构,空间群为P6/mmm,a=3.0861(5)A,c=3.5222(8)A.测量结果表明样品的超导临界转变温度(Tc)为 39 K.  相似文献   

11.
曹效文 《科学通报》1982,27(18):1108-1108
结晶态InSb是一种典型的半导体材料。Stromberg等把它在100℃下加压到27千巴,降温到77K,然后,撤去压力,仍然可以保持一个稳定的金属相。这个金属相在低温下具有大块超导体的性质。其T_c=1.89K,并且它的临界场Hc与温度T~2成近似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铁基超导体是继铜氧化合物高温超导体之后于2008年被发现的一类新型高温超导材料.在所有铁基超导体中,β-Fe Se因具有最简单的化学组分和结构而被认为是探索超导机制的理想体系.借助于半导体工业中成熟的分子束外延生长技术,研究者实现了对Fe Se超导薄膜生长、形貌和组分在原子水平上的精确控制,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其超导性质.最近研究者又把Fe Se薄膜的分子束外延生长拓展到Sr Ti O3(001)衬底,发现单层Fe Se/Sr Ti O3体系的超导转变温度有超过77 K的迹象.这些研究成果为解决高温超导体的配对机制以及进一步提高超导转变温度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思路,引起高温超导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罗季雄 《世界科学》1996,(12):15-17
高温超导电性:世纪性的技术革命已经来临罗季雄一、引言自1993年开始.由于超导电子学应用的接连失利;再加上美国超级超导对撞机(SSC)的下马,使得世人普遍对超导技术的前景产生悲观情绪,关于超导材料的探索一下子降低到冰点。(研究经费投人明显减少o世界范...  相似文献   

14.
董成 《科学通报》1988,33(13):977-977
自从在La-Ba-Cu-O和Y-Ba-Cu-O体系获得高临界温度的超导化合物以来,这类氧化物体系的相关系研究工作受到极大重视。已有的研究表明,Y被大部分稀土取代仍能保持超导相的基本结构和超导电性;超导电性和氧含量和氧原子有序化密切相关;另外,Cu~(3+)的表观浓度也是决定超导电性的重要因素。由于氟具有和氧相近的离子半径和相同的离子电子  相似文献   

15.
金华 《科学通报》1992,37(10):950-950
在Bi-Sr-Ca-Cu-O体系的超导体中于液氮温区存在二个超导相,即临界温度为80K的低温超导相和110K的高温超导相,且高温相是通过低温相形成的。迄今,人们已经采用许多方法促使超导体从低温超导相向高温超导相的转变,诸如用Ph元素部分替代Bi、加入过  相似文献   

16.
何元金 《科学通报》1987,32(13):986-986
最近,在Ba-Y-Cu-O三元氧化物系中不断发现了90K以上的超导电性。这种三元氧化物系是一种氧缺陷化合物,通常包含有三个或者更多的相。为了得到化学比的或接近化学比的化合物,我们在Ba-Y-Cu-O三元氧化物系中掺入Nb_2O_5来补偿氧空位,从而形成  相似文献   

17.
Sr(Ba)-La-Cu氧化物的高临界温度超导电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忠贤 《科学通报》1987,32(3):177-177
Bendnorz和Müller报道了在Ba-La-Cu-O系统中可能存在高临界温度超导电性。该类系统具有几种含有混合价态铜的欠氧相,使之在非Jahn-Teller效应Cu~(+++)和有Jahn-Teller效应Cu~(++)离子之间有巡游电子态。强电声子相互作用在该系统中的存在,可能导致从双极化子相(绝缘相)到超导电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正>1引言Bednorz和Müller发现在Ba-La-Cu氧化物系统中可能存在35 K的超导电性~([1]),Uchida和Takagi等人观察到Meissner效应~([2,3]),从而确定了该系统的超导电性的存在.国内外几个小组在短时间内报道了他们有成效的结果~([4~9]).Chu等人~([5])报道了在流体静压下获得起始超导转变温度为52 K的结果.Cava等人~([6])获得了接近于单相的超导相,其转变温度为36.2 K,转变  相似文献   

19.
车广灿 《科学通报》1987,32(11):821-821
文献[1—3]在R-Ba(Sr)-Cu-O系中(R=La,Y)实现了超导电性的重大突破,引起了科技界的极大关注。要想深入了解该体系的超导机制,弄清在该体系中存在几个相,其结构是什么?这些相中哪些具有超导电性?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文献[4—6]对该体系中一些化合物的结构曾有报道。我们测定了该体系的相图,根据相图提供的资料,制备出每一个化合物的单相样品并测定其超导电性。  相似文献   

20.
YBCO块材的力学性质及其与超导电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亮 《科学通报》1993,38(8):694-694
研究高温超导体的力学性质,对其实际应用有重要的意义.YBCO的力学性质,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我们在以前的工作中,研究了YBCO块材的形变和断裂特征,以及掺银对力学性质的影响,观察到在YBa_2Cu_3Ag_zO_(1-y)中,在掺银量x=0到1.5范围内,x=0.3为最佳,此时试样的断裂韧性、硬度和断裂强度均显著提高.但迄今国内外关于YBCO块材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