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建立二连断陷湖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模型 ,确定油气勘探领域 ,根据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等 30个凹陷的钻井岩性剖面、地震剖面、沉积构造、电性特征、测试结果和油气显示等资料 ,研究了断陷湖盆缓岸的大中型砂砾岩体的形成条件、储层微相特征和含油性 ,建立了相模式 .结果表明 :这类砂体属辫状河三角洲成因 ,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等三个亚相、8个微相 ,存在以牵引流成因为主的沉积构造 .它的前缘水道和分支坝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和成油条件 ,是本区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以野外露头、岩心描述、电测曲线研究分析为基础,结合二叠系盒8、山1段沉积结构、沉积构造特征,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山1-盒8段地层由下至上发育曲流河三角洲相和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其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以及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等4种亚相类型;在对沉积相进行识别和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纵向上标准单井综合柱状图和南西-北东、西-东两个方向的沉积相连井剖面,可知从山1段到盒8段,由下至上表现出由曲流河三角洲转变成辫状河三角洲、水体由深变浅、物源向湖盆推进,整体呈现进积型三角洲沉积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河南科学》2016,(9):1493-1499
孤岛凸起西斜坡古近系地层发现油藏,有一定勘探潜力,但是受自身地质条件约束,勘探和认识程度较低,需加强基础地质和油气成藏研究.通过对该区沉积环境及沉积演化特征研究,结合岩性观察分析、粒度特征、测井曲线特征等相关资料,认为研究区内沙二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发育有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未见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水下辫状河道微相、水下辫状河道间微相、席状砂微相和河口坝微相4种沉积微相,并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系沉积体系演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系的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结合野外露头、岩心、测井解释和地震相特征,研究了沉积相的纵横分布特征并建立了柴北缘第三系沉积体系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盆地边缘的马北、马西和平台地区一带主要以冲积扇和辫状河沉积为主,靠近湖盆中心的南八仙、冷湖Ⅵ号和Ⅶ号、鄂博梁等地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或前缘相带。路乐河组(E1+2)冲积扇较为发育,辫状河相对发育;下干柴沟组(E3)主要发育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下干柴沟组下段(E13)到下干柴沟组上段(E23)是一个辫状河向辫状河三角洲演化的水进沉积序列;上干柴沟组(N1)和油砂山组(N2)发生进一步湖侵,湖盆扩张,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的交互沉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柴北缘古近纪—新近纪从物源区向盆地中心发育的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模式,并探讨了沉积体系演化过程及其油气意义。  相似文献   

5.
北山盆地群侏罗、白垩系沉积体系及其分布、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地质调查并结合前人资料,研究了北山盆地群侏罗系与下白垩统的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分布、演化。结果表明:北山盆地群侏罗系及下白垩统为典型的内陆湖盆沉积,发育冲积扇、河流(以辫状河为主)、三角洲(包括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泊等沉积体系;沉积体系的分布及演化主要受构造及古气候条件的影响,侏罗系及下白垩统属两个沉积旋回,每个沉积旋回大致可以划分为初始断陷期、强烈断陷期和断陷萎缩期3个沉积阶段;由于阿尔金断裂在侏罗纪时对北山地区南部影响较大,导致侏罗纪沉积呈现出一定的南北差异,表现为南部盆地断陷更为强烈.出现了较深湖相沉积,北部盆地断陷强度相对较弱,只出现滨浅湖沉积;早白垩世阿尔金断裂对本区影响不大,其沉积特征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河南科学》2017,(11):1858-1866
针对南堡3号构造区中深层东营组二段(Ed2)-沙河街组三段(Es3)沉积类型认识的不统一,在研究区8口取心井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测井、录井及岩矿等资料,对南堡3号构造区中深层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深水滑塌浊积扇和滨浅湖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物源来自西南方向沙垒田凸起,SQ1层序和SQ2层序时期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SQ3-SQ7层序发育多期叠加的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浊积沉积体系,分布范围受湖盆缓坡带构造背景控制.在此基础上,综合南堡3号构造区构造活动特征、湖盆边界形态、水体深度等因素,从典型地震剖面出发,建立了南堡3号构造区中深层坡折带控制的层序沉积充填模式,旨在对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周红建 《科技资讯》2013,(34):114-115
本文运用测井、岩性、地震资料对茫汉断陷九佛堂组和沙海组沉积体系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建立了该区各种沉积体系的地震相模式和测井相模式,指出研究区断陷层发育四种沉积体系,分别为近岸水下扇、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在单井相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茫汉断陷九佛堂组和沙海组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指出茫汉断陷不同构造上沉积体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岩心观察及分析资料为基础 ,结合测井、录井和油田动态资料 ,研究了真武油田垛一六油组的沉积相类型、微相组成以及主要沉积微相的特征 ,认为该区垛一六油组为一套湖退背景下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底部的 C5单元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前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上部 C1~ C4单元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 .作为储集层出现的主要是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心滩、心滩侧缘沉积 ,以及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河口坝沉积 .其次 ,在沉积单元划分、对比的基础上 ,分析了垛一六油组 5个单元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状况及沉积微相在纵向上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认识内蒙古东部乌兰盖盆地下白垩统巴彦花组沉积特征及其油气意义,通过野外实测剖面、钻井测井等资料,将乌兰盖盆地下白垩统巴彦花组划分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湖底扇等四种沉积类型。巴彦花组一段沉积时期,盆地周围普遍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湖盆面积小,以滨浅湖沉积为主;二段沉积时期,构造活动相对稳定,湖平面缓慢上升,湖泊面积扩大,沼泽相含煤沉积发育,煤层稳定;三段沉积时期,盆地东南部边界断裂活动加剧,湖盆快速沉陷,在盆地南缘发育了扇三角洲沉积,盆地北部则发育了大面积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盆地内部发育了湖底扇沉积;四段沉积时期,构造活动又相对稳定,盆地湖泊面积扩大,发育了较厚的湖相沉积。根据有机地化测试分析结果认为半深湖-深湖亚相和滨浅湖沼泽微相的暗色泥岩和炭质泥岩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是未来勘探的有利区域,这有可能成为中国东北地区油气产量逐渐减少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10.
在对江汉盆地露头剖面野外实测、钻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和测井地质学原理,识别了白垩系层序及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研究表明, 受燕山期幕式构造运动的影响,白垩系可划分为两个构造层序,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氧化型湖泊四种主要沉积相类型;早白垩世,由于拉张断陷强度较弱,仅在盆地边缘断裂前缘的局部地区发育一套粒度较粗的冲积扇-辫状河砂砾岩沉积;至晚白垩世,在区域引张力的作用下盆地整体拉伸断陷,从盆缘往盆内方向依次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氧化型湖泊沉积,构成一个自下而上粒度由粗变细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岩性、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结合区域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探讨辽东湾地区走滑-伸展断陷时期辽西凹陷南洼不同构造单元的沉积充填模式。辽西凹陷南洼古近系东营组第二段分为上下2个亚段,其中东二下亚段沉积时期,裂陷作用减弱,西部物源进入湖盆,近源斜坡带发育以辫状河三角洲为主体的沉积体系,洼陷带和凸起带以湖泊沉积为主;东二上亚段沉积时期,西部沉积物继续充填直至满盆后越过辽西低凸起向东溢出,整个研究区发育大面积辫状河三角洲,其沉积特征及差异主要受构造-古地貌及沉积物供给共同控制。依据沉积相平面展布及连井剖面对比,建立了辽东湾地区盆满溢砂的沉积充填模式。该模式证实远源砂体并不都是来源于长轴方向的曲流河三角洲,也有可能来源于近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各时期物源体系和构造体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效配置合理控制了砂体的聚集方式和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12.
以冀中富油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工区内地震资料、岩心资料、测录井资料的研究,将陆相箕状断陷湖盆按盆缘类型划分为高盆缘型和低盆缘型两种;并且对廊固、霸县及饶阳三个凹陷各个时期的盆缘类型进行了判定。在整个Es3-Es4发育时期,廊固凹陷大部分时期属于高盆缘类型,霸县凹陷既有高盆缘型也有低盆缘型的特征,饶阳凹陷均为低盆缘型。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凹陷相同构造带的沉积特征进行了对比。对比发现,高盆缘型陆相箕状断陷湖盆陡坡带主要发育粗粒的近岸水下扇,中央洼槽带半深湖-深湖沉积范围广阔并发育湖底扇;低盆缘型陆相箕状断陷湖盆陡坡带主要发育较细粒的扇三角洲,中央洼槽带发育规模较小的滨浅湖;二者之间缓坡带沉积特征没有太大差异,都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最后分析得出箕状断陷湖盆沉积特征差异性主要受构造活动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3.
天然气勘探证实徐家围子断陷兴城气田营城组营四段砂砾岩具有较好勘探潜力.为指导该气田下一步的勘探开发,需要确定砂砾岩沉积相类型及其时空演化.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兴城气田营四段砂砾岩的沉积特征、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环境演化进行了研究.营四段砾石以细砾和中砾为主(粒径主要在2-20mm),分选差,成分复杂,以中一酸性熔岩和中一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砂砾岩颜色、粒度、结构、沉积构造、岩石相、测井相以及沉积序列特征指示其为砾质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以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并主要沉积了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微相.营四段上亚段砾石磨圆度较好,砂砾岩沉积厚度大,且横向上连片性好,属于长流程砾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构成了气田砂砾岩的主力储层段;下亚段砾石磨圆度差,砂砾岩层薄且面积小,细粒杂基含量增加,为短流程砾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不发育.  相似文献   

14.
从岩相、测井相和地震相三方面入手,将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划分为扇(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扇(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扇(辫状河)三角洲亚相,并识别出辫状河道微相、辫状分流河道微相、水下水道微相、前缘砂微相、边缘席状砂微相、开阔湖沉积微相和水下重力流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15.
为了查明Velasquez油田剩余油分布,挖掘剩余油潜力,对研究区的沉积环境、沉积微相及其特征进行研究,建立准确的储集层模型.根据岩芯观察,对构造特征、岩性特征、粒度特征和地震响应特征进行分析.利用均方根振幅属性预测砂体厚度,并以此对沉积微相展布进行分析,讨论沉积微相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48-45断块区Guaduas组为一套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并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前缘2个亚相和辫状河道、泛滥平原、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支流间湾6个微相;Guaduas组沉积时期经历了湖平面升一降一升的演化;研究区油层水淹程度和剩余油分布明显受沉积微相制约,辫状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顶部、河口坝侧缘、席状砂砂体沉积区剩余油相对富集,是油田下一步开发调整和剩余油挖潜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下第三系沙四段为盆地断陷初期的产物,以干旱半干旱古气候为特征,沉积厚度变化大,埋藏深度往往大于3500m。根据岩心及沉积构造特征对该地区进行了沉积微相分析,建立了冲积扇-扇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较深湖沉积体系为主要代表的三种沉积模式,对沙四段上部进行了环境分析,这对工区深层油气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沾化凹陷沙四段上部砂体微相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下第三系沙四段为盆地断陷初期的产物,以干旱-半干旱古气候为特征,沉积厚度变化大,埋藏深度往往大于3500m。根据岩心及沉积构造特征对该地区进行了沉积微相分析,建立了冲积扇-扇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较深湖沉积体系为主要代表的三种沉积模式,对沙四段上部进行了环境分析,这对工区深层油气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大量岩心、录井和测井以及地震资料研究,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南屯组分为南一段和南二段),将乌尔逊凹陷南屯组二段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四级层序(SQ1、SQ2、SQ3)。研究得出工区内不同时期的沉积特征主要受构造演化及沉积物供应的控制:SQ1沉积时期,乌尔逊凹陷南部整体开始下沉,湖盆面积迅速扩大,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同时发育滨、浅湖相沉积,半深湖-深湖和湖底扇沉积;SQ2沉积时期湖平面进一步上升,沉积特征与SQ1沉积时期相似;SQ3沉积时期,控陷断层活动减弱,湖面减小,扇三角洲发育规模减小,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规模较大。  相似文献   

19.
滨南油田毕家地区沙三下亚段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区域地质、地震、测井及岩心分析资料,对胜利油区滨南油田毕家地区沙三下亚段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毕家地区沙三下亚段具有湖泊不断扩张演化特征,为陆相断陷湖盆陡坡扇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细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3种亚相,以及辫状水道、辫状水道间、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席状砂以及前扇三角洲泥、浊积扇8种微相类型;古地形和边界同生断层是毕家地区扇三角洲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岩心及薄片观察,从岩石学、沉积构造、古生物标志及测井曲线特征等方面,对川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在须家河组为三角洲、湖泊及有障壁海岸等多种沉积类型均有发育的复合体;并受印支运动的控制发生变迁;其中三角洲沉积体系皆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根据进入蓄水盆地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湖泊三角洲和海相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滨湖和浅湖亚相发育;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潮坪较发育。在此基础上,结合构造特征分析了该区须家河组在不同时期的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认为须一段到须六段总体上为一连续沉积过程;并建立了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三种连续的沉积相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