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光欣  师新辉 《甘肃科技》2010,26(8):146-148
评价了双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在老年人体检中的作用;对102例老年健康体检者行CR(X线数字成双排螺旋CT像)胸部摄片和双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并对它们各自的阳性表现进行分析;102例受检者中,CR的阳性率为37.25%,CT的阳性率为77.45%,CT对小结节等各种微小病变的显示明显强于CR胸片。结论低剂量胸部扫描在老年体检中有重要作用,值得采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距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飞利浦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仪,选取距骨骨折患者180人,随机分作两组。常规剂量组使用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 As,低剂量组使用管电压100 kV、管电流100 m As,进行距骨扫描。记录两组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标(CTDI_(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由两位主任医师对影像质量运用双盲法进行评分取平均值。统计方法采用秩和检验、方差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影像质量均满足要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较常规组的辐射剂量显著减少,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100 kV、100 m As)组扫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同时明显降低病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低造影剂总量与低流速条件下在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中的可行性,并评估其对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方法 将5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正常剂量和低剂量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选择120kV、约220mAs 、45ml对比剂、流速4.5ml/s,低剂量组选择80kV、约155mAs、40ml对比剂、流速4.0ml/s,其余扫描条件保持一致。对照组使用滤波反投影法(FBP)对数据进行重建,低剂量组使用IMR算法对数据进行重建。对两组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价和客观统计分析包括强化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辐射剂量。 结果 2名医师对动脉期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较高。低剂量组各段血管强化CT值、SNR、CNR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明显低于正常剂量组。结论 在头颈部CTA检查中采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低流速与低对比剂总量扫描模式结合IMR重建技术即可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又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和较低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基于字典学习的去噪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降低低剂量CT图像噪声水平的研究.针对体模图像和病人图像,分别选择低剂量CT图像和正常剂量CT图像作为训练样本,采用K-SVD算法,通过迭代学习构建图像字典;然后,结合正交匹配跟踪算法,实现图像稀疏表示,稀疏成分对应于图像的有用信息,其他成分对应于图像噪声;最后,依据图像的稀疏成分重建图像,达到去除噪声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字典的大小、稀疏表示的约束条件等参数会显著影响所提算法的去噪结果;相比低剂量CT图像,将正常剂量CT图像作为训练样本可以得到更好的去噪结果;在相同的噪声水平下,所提算法与传统图像去噪算法相比可以更好地去除图像噪声,且保留了图像的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比下颈部CT常规扫描、双能量模式扫描、无预设值CARE kV联合CARE Dose 4D自动控制曝光技术,探索下颈部CT扫描抑制伪影的个性化方案.方法:随机选取进行下颈部CT检查的患者99例,分成3组,A组:固定千伏、毫安扫描;B组:无预设值CARE kV联合CARE Dose 4D自动控制曝光技术扫描;C组:双能量模式扫描,分别将图像质量评分、噪声值、信噪比及容积CT剂量指数进行对比.结果:C组图像质量评分(3.70±0.51)高于B组(3.36±0.50),P0.05,B组图像质量评分(3.36±0.50)明显高于A组(3.00±0.59),P0.01;B组容积CT剂量指数(6.38±1.40)mGY明显低于A组(9.29 mGY),P0.01;A组容积CT剂量指数(9.29mGY)明显低于C组(12.58±4.74)mGY,P0.01;C组噪声值(7.51±2.29)明显低于A组(12.03±3.52)、B组(12.18±4.47),两者P0.01;C组信噪比(7.57±2.20)明显高于A组(5.19±1.86)、B组(5.51±1.86),两者P0.01;A、B组噪声值、信噪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86,P=0.52).结论:建议常规下颈部CT扫描使用无预设值CARE kV联合CARE Dose 4D自动控制曝光技术,可获得辐射剂量最低、图像质量较优的影像,而双能量扫描模式能更大程度抑制下颈部伪影,在诊断下颈部疑难病变、定位细微病灶时,或在征得病人同意的情况下,可使用双能量模式获得更高质量的影像.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寻找降低儿童头颈部X射线辐射剂量以及对比剂剂量的方法.方法应用西门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儿童头颈部血管进行扫描,A组行常规扫描,B组行优化扫描,以降低X射线的辐射剂量.结果运用优化方法后,发现辐射剂量明显低于传统方法.结论优化方式扫描不仅能降低辐射剂量,还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和组织对比度.  相似文献   

7.
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低造影剂总量与低流速条件下,在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中的可行性;并评估其对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的影响。将5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正常剂量和低剂量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选择120 kV、约220 mA·s、45 mL对比剂、流速4.5 mL/s。低剂量组选择80 kV、约155 mA·s、40 mL对比剂、流速4.0 mL/s,其余扫描条件保持一致。对照组使用滤波反投影法(FBP)对数据进行重建,低剂量组使用IMR算法对数据进行重建。对两组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价和客观统计分析包括强化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辐射剂量。结果 2名医师对动脉期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较高。低剂量组各段血管强化CT值、SNR、CNR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明显低于正常剂量组。说明在头颈部CTA检查中采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低流速与低对比剂总量扫描模式结合IMR重建技术既可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又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和较低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探究128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在肺孤立性结节形态特征筛查中的应用价值。2019年5月—2020年9月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行128层螺旋CT胸部平扫检查中发现肺部结节患者中抽取130例患者,年龄为25~65岁,其中男性72例,女性48例。该批患者均经过128层螺旋CT进行胸部检查并发现胸部结节,将该批患者常规进行常规图像与多平面重建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常规平扫图像编为对照组,并将进行MPR重建图像编为研究组,然后将两组图像交由放射科两位高级主治医师和两位副主任医师对这两组图像随机顺序对的每个患者的图像进行仔细地独立阅读,在阅片时,观察医生不被告知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和信息。常规CT平扫图像与进行多平面重组的CT图像进行肺结节形态特征的评价分析,研究组的肺结节特异性的识别率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在肺结节的筛查与形态特征的评价中进行多平面重组重建技术可以提高肺结节形态特征的检出率,而肺结节的这些形态特征对肺结节良恶性的影像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多平面重建技术应在日常阅片诊断中积极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总结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前瞻性心电门控及CarekV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0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影像资料,其中前瞻性心电门控及CarekV技术扫描组40例,回顾性扫描组40例,均采用ECG管电流自动调制技术.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对所有冠状动脉节段(直径≥1 mm)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统计所有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的辐射剂量.结果:①回顾性扫描组的个人总辐射剂量1.862~9.772 mSv,平均辐射剂量为5.47 mSv;前瞻性心电门控及CarekV技术扫描组的个人总辐射剂量0.862~2.996 mSv,平均辐射剂量为1.27 mSv.②前瞻性心电门控及CarekV技术扫描组40患者评价冠脉543段,能够满足诊断的图像(≤3分)比例为95.44%,评价为优的冠脉节段比例为89.57%.回顾性扫描组40患者评价冠脉576段,能够满足诊断的图像(≤3分)比例为97.82%,评价为优的冠脉节段比例为90.66%.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前瞻性心电门控及CarekV技术应用可提供优秀的、满足临床诊断的影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前瞻性心电门控及CarekV技术应用是减少辐射剂量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引入局部相位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NL-means的低剂量CT图像去噪算法.在非局部滤波器中引入局部相位,设计新的图像子块相似性测度函数,用于低剂量CT图像的去噪.通过与其他4种流行的去噪算法进行模拟图像数值比较,并对真实图像去噪进行临床评价,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对低剂量CT图像去除噪声的同时,能保留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的CT图像特征,如边界、囊肿区及低密度区等.量化及临床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有效地滤除低剂量CT图像中的噪声并保留图像中有用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r对肺栓塞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本组收集2008年2月。2010年12月经CT肺动脉增强扫描证实为肺动脉栓塞患者15例,并将图像进行多层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重建再处理,回顾性分析其像学表现。结果通过64层螺旋增强扫描以及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有效显示肺动脉栓塞累及的范围和肺动脉栓塞间接征象。结论64层螺旋CT肺动脉CTA并图像后处理技术是诊断肺动脉栓塞无创、安全、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剂量CT联合血清载脂蛋白C1(Apolipoprotein C1,APOC1)、甲壳质酶40(YKL-40)在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3月至2020年5月MPP患儿105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MP(general MP,GMP)60例和RMCP 45例;所有患儿行CT胸部低剂量扫描和血清APOC1、YKL-40表达检测;比较两组间APOC1、YKL-40、低剂量胸部CT影像的差异;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低剂量CT成像指标、APOC1和YKL-40水平对RMCP的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计算APOC1、YKL-40和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以截断值为诊断阈值,计算预测模型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RMCP组APOC1、YKL-40值高于GMP组,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APOC1截断值为14.12 mg/L,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1(95%CI:0.755~0.907;P<0.01),YKL-40截断值为34.780mmol/L,AUC=0.759(95%...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基于直接螺旋半扫描数据的有序子集期望最大化(OSEM)迭代重建.该方案省略了螺旋CT中对投影数据的插值步骤,利用螺旋CT中相邻重建层间的相似性,将当前层的重建结果作为下一层重建时OSEM算法的初始输入.实验结果表明,在螺距较小的情况下,该重建方案使得螺旋CT在重建质量优于滤波反投影的前提下,所需的重建时间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成像(SSD)及多平面重建(MPR)在颌面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自2005-10~2007-06对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50例颌面部骨折病人进行常规X线检查、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成像技术处理.结果:螺旋CT扫描后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图像在显示颌面部骨折比二维图像及平片更为优越,无论在骨折的类型、位置、范围、碎骨块移位、骨折与周边组织的关系,尤其是不规则骨折线的走行等空间信息均优于其它常规检查.结论:SSD及MPR能在二维图像或平片的基础上更加清晰的显示颌面部的空间解剖关系,在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上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低剂量双能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DECT)技术可以在提供人体内部结构及组织成分信息的同时减少X射线辐射剂量.然而,剂量的降低会导致DECT重建图像中出现大量的噪声及伪影,从而影响对疾病的精确诊断.为实现在低剂量条件下重建出高质量的DECT图像,提出了一种采用混合高斯模型的正弦图去噪网络来进行伪影及噪声消除.该网络由两部分...  相似文献   

16.
CT三维重建术在颌面骨疾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术在颌面骨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病变部位行薄层(1~2mm或3mm叠加)连续扫描 ,对所得图像行三维重建 ,根据临床角度摄片 ;并将图像与结果和CT断层与X平片的图像与结果比较。结果 :CT三维重建术能够将病变部位的在三维解剖影像和毗邻骨组织关系的信息提供给临床医生 ,而获得多而准确的信息。结论 :在颌面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CT三维重建术有优于其他影像学辅助性诊断方法的价值 ,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7.
低剂量CT是减少对患者辐射风险的有效方法,但它会降低CT图像的质量,使得图像中含有噪声和条形伪影,影响医师的诊断。为了提高CT图像的质量,提出了一种浅层残差编解码递归网络,通过训练网络学习端对端的映射以获取优质图像。该网络通过减少残差编解码网络的层数以及卷积核的个数降低网络的复杂度,利用递归过程提升网络的性能。在每次递归时,都将原始的低剂量CT图像级联到下一次的输入,可有效地避免图像在多次递归后失真的问题,能够更好地提取图像特征,保留图像的细节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网络算法不仅可以在保留图像细节同时有效地减少低剂量CT图像中的噪声和伪影。  相似文献   

18.
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可以有效减轻对病人的辐射剂量。但是成像后的低剂量CT图像中含有明显的噪声和条形 伪影,影响医师的诊断。提出了一种基于Transformer和CNN的去噪网络,该网络是一种改进的编 解码网络架构,其编码端的每一层由卷积模块与Transformer模块融合而成,用来提取每一层的局 部特征和全局特征,同时引入融合模块用来有效地融合提取的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并把融合后 的特征通过跳跃连接融入解码端对应的层,解码端的每一层通过卷积模块提取有效特征进而重建 去噪后的图像。在真实数据集Mayo上的实验结果说明所提出的网络不仅可以有效去除噪声,还能 够保持图像的边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SCT应用CTU重建成像在泌尿系统结石、占位及畸形中的技术与应用.方法:对泌尿系统多层螺旋CT扫描的病例91例,扫描包括常规薄层平扫、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所有数据传输到Vitrea2后处理工作站进行MPR、CPR、VR及MIP等三维重建.结果:(1)重建图像质量与扫描方法、图像重建方法等密切相关(.2)所有病例图像三维重建后,图像能旋转、切割、放大等清晰显示泌尿系统整体和局部细微结构、形状、走行及与周围组织关系(.3)结石患者可显示结石位置、大小及扩张的肾盂和输尿管;(4)肿瘤者局部管腔内造影剂柱变细或突然中断,管壁不光整;单纯狭窄者管腔呈逐渐变细,管壁无增厚(.5)迷走血管压迫狭窄者均位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6)重复肾并输尿管畸形者显示双肾盂、双输尿管.结论:采用适当的扫描方法和重建方法,MSCT应用CTU重建成像在泌尿系结石、占位、畸形诊断中与静脉泌尿系造影(IVU)相比有明显优越性,更能满足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探讨射束硬化对于测量CT系统平面内空间分辨率的影响,在两台相同型号规格的全身16排螺旋CT机上,进行射束硬化校正和不进行射束硬化校正两种情况下,分别计算由被测CT扫描所得小针图像的MTF曲线,然后取MTF曲线幅值的0%,2%,10%以及50%处所对应的空间分辨率线对数进行对比,进而分析射束硬化对与测量扫描系统的平面内空间分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层厚以及不同卷积核重建小针图像情况下,是否对图像进行射束硬化校正对于测量平面内空间分辨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不同的重建图像场景,射束硬化带来的影响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