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潍坊学院学报》2017,(4):77-81
德国哲学家康德回答什么是启蒙以来,中外学界对于启蒙的涵义和理性原则作出不同的理解和释义。这其中的原因,既有学理的探讨,又有时代变迁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学理和时代的角度追溯启蒙概念的流变,探究启蒙的涵义,分析启蒙的理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康德是启蒙运动的健将,他改造和提升了启蒙运动的水平。康德确定了启蒙的定义,即“人摆脱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他提出启蒙运动的口号是“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性。”启蒙精神是批判的,启蒙是一项长期、持续和反复的社会任务,是人类永不疲倦地追求自由权利,争取自身解放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近代启蒙讨论的关键问题,就是理性与信仰的关系。启蒙出于反对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的目的,提出了对信仰观念的批判,但是由于启蒙没有真正理解信仰,因此它把宗教迷信与信仰相混同。黑格尔从理性主义出发对启蒙信仰观念进行了辩证性批判。  相似文献   

4.
五四新文化运动包含着多种成分并给后世留下了不同的解释.人们需要的是将其放在整体的历史变迁中来认识其必然性和有限性.它和欧洲启蒙运动一样,都是知识分子倡扬科学、理性和民主,批判封建专制及其意识形态的思想解放运动,并都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为民众的政治行动所代替.然而它也不同于法国的启蒙,即由于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及其小资产阶级的特点,以至其思想启蒙过于短暂并带上了激进主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从启蒙到革命是20世纪政治、文化发展最重要的转折之一,这种转折也必然会导致思想史书写方式的转型,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思想书写者从自信的"导师"角色转变成充满"罪感"的学生,从中心走向边缘;二是在写作策略上由"五四"时期的凸显主体到隐匿自我;三是在思想传播上由"五四"时期的良性状态走向困境与尴尬。  相似文献   

6.
《菜园》用温婉的笔调书写了一个美的幻灭的悲剧。造成菜园里玉家母子悲剧的原因是社会的动荡以及青年知识分子的革命追求,这是作者对时代的观照。沈从文作品中的现代性追求正是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相互纠缠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以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的哲学思想观为基础,重点以其“模糊观念”和“先验图式”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揭示了康德的思想对近现代人格心理学中极其重要的两个流派——古典精神分析学派以及认知学派的启蒙。  相似文献   

8.
古典主义绘画艺术发生在理性启蒙的高峰期,艺术中的理性启蒙精神成为可能,由此形成古典主义绘画艺术精神追求中的三个重要症候,即从膜拜彼岸的神的虚幻世界转向关注此岸的人的现实生存空间;对死亡意识的深刻思考和焦虑;理性至上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9.
鲁迅启蒙思想历来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且成绩斐然,但从美学角度来进行的探讨仍然显得较为粗疏,其实鲁迅启蒙思想包含着科学、情感和批判的多元性内蕴,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10.
作为外在于乡村的知识分子,鲁迅审视农民的视角是居高临下的,他针对乡村的言说以启蒙性的话语为主。而赵树理则始终坚持立足于乡村内部,力图融入农民之中,其旨在改造农民精神结构的话语内容是“讽谕性”的。话语性质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文本表现,启蒙话语导引出具有“寓言化”倾向的叙事,多含悲剧色彩;讽谕话语则注重突出文学“新闻化”的品格,充溢乐观情绪。这种话语歧异的产生,不仅由于两位作家的个人视野有所差别,更反映出不同历史条件下“农民想象”的嬗变。  相似文献   

11.
康德、卡西尔、霍克海默、阿多诺以及福柯、哈贝马斯等几代思想大师对"启蒙之问"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们的论述虽然内容迥异,但构成了整个近代西方思想史合乎逻辑的发展的各个环节,也为我们今天重新对启蒙进行反思提供了丰厚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之初,西方哲学何去何从?或说现代之后是什么?这是近几年来中国和西方哲学界,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都在讨论的话题。而前瞻或预测当代哲学的走向,应当准确地把握它的过去和现在,以便更深刻地揭示出哲学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3.
杜威的教师观及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通过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对传统教育教师观的批判,反思进步教育的教师观,在强调"以儿童中心"的基础上提出了他全新的教师观:即教师是儿童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是儿童经验的改造者;教师是儿童学习的参与者;教师是儿童思维的开发者.杜威的教师观,对我们今天的教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35岁(1506)因疏救戴铣上封事,谪贵州龙场驿丞。三年春至龙场,在这极度荒凉险恶之处度过了非比寻常的一年,始悟格物致知,称龙场悟道。十一年45岁(1516)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鬲赣汀漳等处,在江西五年中,他剿平南赣汀漳诸“盗”、平定宁王宸濠叛乱,又经历张忠许泰之变,于百死千难中得悟“良知”之理,十六年50岁(1521)始揭致良知之教。从“龙场悟道”到“揭教良知”,是理论的升华,是知行的统一。其学说在身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位重要文化名人,"五四"运动的先驱者,周作人在日本侵略中国后不久就迅速投靠日伪政权,这是极其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周作人附逆是由于他首先在精神上被日本文化所征服,进而产生民族文化认同困境所造成的.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被西方后殖民文化侵蚀是非常具有启示性的.  相似文献   

16.
启蒙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新写实小说呈现出另一种形态的启蒙话语--"日常生活的启蒙".这种"日常生活启蒙"可以从其"发生"、呈现的生活态度和立场、"日常生活启蒙"的二重性等角度进行深入地分析.新写实小说的日常生活叙事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反抗专制、打破偶像的倾向性,因而很容易和个体要求自由平等、人格独立等进程联系起来,并由此构成对以往启蒙话语的反思,从而使其本身也呈现出别一种启蒙形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入世给山东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给人们带来新的启示。地区经济发展要想取得新的突破,必须进一步加强文化与经济的科学融合。始终坚持发展观念的现代化、注重经济转换的多元化、实现资源挖掘的综合化、关注经文融合中的民族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为经济腾飞增添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初叶的科学革命,使波普尔打破了“科学就是真理”这一古老的迷信,指出科学的本质在于它的可错性,即任何科学理论之中都包含着可能错误。科学之所以永恒发展,根源于真理与谬误的矛盾永远不可能最终解决。科学的发展过程为:科学从问题开始,问题促进科学家思考;针对问题,科学家作出各种各样的大胆的尝试性猜测,即理论或假设;在各种各样理论之间展开激烈竞争,互相批判,并经受观察和实验的严格检验;在检验中清除错误并筛选出逼真度最高的新理论;新理论得到确认并不是被证实,而只是暂时没有被证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终将被证伪而提出新的供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