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严格条件,这对于制约和监督用人单位的解除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工作权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由于立法规定的弹性化,给予用人单位很大的空间.在调研基础上,对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制度存在的若干不足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结合实践的需要,提出了若干立法建议,使有关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制度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冷荣 《科技咨询导报》2008,(25):238-238
在社会关系中,经常出现劳动合同当事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本文对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振 《当代地方科技》2011,(15):128-128,130
从目前的劳动合同法来看,我国对待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态度是以严格限制合同的解除来维护合同的稳定存续,而在国外很多国家,他们的做法是以建立在补偿金基础上的灵活解约制度来维持一种长期动态的雇佣稳定。因而在国外,无固定期限能够成为一种普遍形式,固定期限才是例外。也就是这种合同解除上的差异造成我国很难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作为一种普遍的签订形式。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法》的通过有利于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但该法在劳动合同解除中补偿金等问题上仍存在不足。通过对补偿金的性质和适用范围的分析,探讨补偿金在立法、标准、内容等方面的一些问题,有利于通过司法解释或进一步补充内容等去完善《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5.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我国一种法定的劳动合同,其对于稳定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人们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仍然存在诸多认识误区。本文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征入手.阐述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实践中的三个误区以及劳动合同短期化的不良影响,进而分析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引导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较稳定长期的劳动关系,保证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赢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本人以我国《劳动合同法》为根据,对各种情况下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及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适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能更好的对劳动者的权益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从无固定期限合同、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务派遣制度和用人单位违反报酬支付义务的法律责任四个方面分析《劳动合同法》的不足,能够为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以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责任制度以及《劳动合同法》相关法律制度和司法解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再议合同解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解除制度是一项很灵活的制度,两大法系中各国合同解除制度构造各异,我国《合同法》以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为共同的逻辑起点构建合同解除制度,包括协议解除、约定解除、法定解除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合同的无效广受关注,但却鲜有人关注劳动合同的无效。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的劳动合同制度,指出其存在无效劳动合同的范围过宽、未建立可撤销劳动合同等制度,使其对劳动者的保护不周,且关于劳动合同的解除事由和无效劳动合同的规定之间存在立法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是职工与企业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凭证,完善劳动合同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深化改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阐述了劳动行政部门对劳动合同管理的作用和企业建立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浅议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京州 《甘肃科技》2004,20(6):168-170,130
我国劳动法律法规对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 ,这对于限制用人单位擅自解除劳动合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但是 ,现行的立法在经济补偿的问题上仍然存在不少缺陷 ,使实际操作偏离了立法的初衷 ,劳动者的权益因此受损  相似文献   

12.
《劳动法》对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期限采取的是一种放任主义的态度,因而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劳动者的职业安全与稳定,限制了劳动者的合理流动,也使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期限立法与世界通行立法相左。要克服这一现象,我国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立法应与国际接轨,对期限与续签次数进行严格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劳动合同当事人不遵守劳动合同的现象非常严重。要使劳动合同主体彼此遵守共同商议的条款,除了要有良法之外,还需劳动合同当事人具有履约的道德习惯,否则仅只依靠法律的强制,难以达到消除劳动合同当事人违约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期限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目前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相当严重,而该问题在立法中却一直未受到重视,2006年初《劳动合同法》草案对该问题的规定依然没有改变现状。文章旨在为劳动合同期限制度的重构提出一些微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合同的变更或解除是合同履行困难或一方严重违约时的一种补救措施,它对于挽救合同,避免损失,妥善解决合同履行中出现的困难,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我国合同变更和解除的基本含义,作用,原则,法定条件,程序及其法律后果,并进行了国际比较。  相似文献   

16.
事实劳动关系制度存在偏离劳动法宗旨、法律规则失调的缺陷,应把其纳入劳动合同制度加以改造,具体的路径是把"用工"作为劳动合同订立的一种形式,以"用工"建构的劳动权利义务作为未来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本质上体现的仍是一种民事合同关系。我国《劳动法》对劳动合同做出的有别于民事合同的规定使得口头劳动合同、事实劳动关系、可变更可撤销的劳动合同以及效力待定的劳动合同等状况失去了法律的应有保障。本文拟从劳动合同的立法目的及其现状出发,针对劳动合同性质、成立与生效的分析,重新确立劳动合同的效力标准及效力状况,并提出善意欺诈劳动合同理论。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在法律属性上具有很大相似性,但二者在合同当事方权利义务、法律适用、纠纷解决程序等重要方面又存在显著不同。在现实生活中屡发的劳务派遣、事实劳动关系等纠纷,也涉及到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分问题。  相似文献   

19.
疫情呼唤着劳动合同中止制度的适用,但这一制度的重新激活和实际运作倍受学者批判。出现学术争议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对于劳动合同中止制度的内涵外延没有形成理论共识。追本溯源,历史上狭义的劳动合同中止制度在劳动法律法规层面“昙花一现”,迫于现实需求和弥补制度漏洞的必要,部门性、地方性立法共同搭建起广义的劳动合同中止制度的框架。在这一框架下,疫情常态化现实中存在适用劳动合同中止的制度需求,一是不可抗力型劳动合同中止,二是依法隔离型劳动合同中止,但现有规定的合法性、合理性都存在商榷空间。劳动立法的固有贫瘠与劳动政策的单保护倾向共同塑造了疫情常态化下劳动合同中止制度的尴尬局面。为了减轻疫情期间的企业负担,从短期来看,中止制度应与失业保险机制相衔接,实现风险的社会共担;就长远而言,应当建立社会补偿制度,以应对重大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司分立在所难免,而公司作为用人单位的身份使得其分立与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于是劳动合同承继制度应运而生,其保护劳动关系稳定性的同时也使分立后的公司能拥有技术熟练的劳动者。但是我国在此制度上起步较晚,本文以公司分立的法律效力作为切入点,在借鉴国外经验、分析我国制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如何使其作用最大化,并对我国劳动合同承继制度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