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绥化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农区,在其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3个方面确定19项评价指标,分析绥化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为绥化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数模型计算得分,判断绥化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等级。结果表明:2010—2016年绥化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从低下向优秀状态转变,各市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明显,肇东市、安达市和海伦市发展水平较高,绥棱县、庆安县、望奎县和兰西县发展水平中等,明水县和青冈县发展水平较低。绥化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呈逐步上升趋势,发展前景较好,其中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制约绥化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针对经济欠发达农区建议走特色城镇建设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5,(5):116-120
通过对新型城镇化内涵的科学界定,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城乡统筹、四化同步、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活环境6个方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安徽省2012年16个市的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分为4个等级:最高(合肥),较高(芜湖、铜陵、淮北、马鞍山、淮南、黄山),中等(池州、宣城、滁州、蚌埠),较低(六安、安庆、亳州、宿州),最低(阜阳).不同城市之间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同一城市不同准则层之间的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  相似文献   

3.
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比性及可获得性原则,从经济发展、人口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等3个方面选取了15个指标,构建了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山东省140个县域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系统聚类.结果表明,山东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十分悬殊,空间分异格局特征非常明显,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沿海高于内陆、沿交通线地带城镇化发展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最后从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对影响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是研究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基础.依据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基础设施城镇化、居民生活城镇化、生态环境城镇化5方面选取指标建立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山东省17地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从而为各地区因地制宜地制定城镇化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城镇化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角度,利用30个省市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影响不同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城镇化发展水平地区在推进城镇化发展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应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教育培训投入、缩小城乡收入差异;城镇化水平较低地区应该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吸引外资流入、保持一定的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
以2015年为时间截面,以安徽省所辖的16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从人口、经济、社会和景观四个方面构建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相关指标,以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各市得分情况,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安徽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城镇化水平整体偏低;从内部差异来看,表现出中部高、东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各地级市内不同要素城镇化水平等级差异不大。采用回归分析法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得出经济发展水平、对外联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是影响安徽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从人口、经济、居民生活和基础设施4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赋权值的方法对山东省南四湖流域综合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重点对流域28个县域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异特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山东省南四湖流域综合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悬殊,空间格局特征具有明显的行政等级性,其中经济、居民生活城镇化指数空间分布格局较为吻合,且基本与综合城镇化发展指数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人口、经济与生态三者间的协调发展问题愈发突出.为了使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人口、经济和生态能更好地协调发展,以河南省为例,建立了人口、经济与生态城镇化指标体系,运用空间关联指数、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马尔科夫链等方法,分析河南省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稳步上升,各市间子系统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2)2006-2018年河南省人口、经济和生态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总体差异呈上升趋势,省内差异不断扩大;(3)河南省人口、经济和生态城镇化耦合协调度不具有维持原状的稳定性,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降低趋势,短期内难以实现跨越式转变;(4)河南省人口、经济和生态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冷热点在空间上呈现“西热东冷”的空间特征,热点区稳定分布在郑州、焦作、洛阳和平顶山4市.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建立关天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空间差异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收集关天经济区相关数据,利用熵值法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了综合测度,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土地城镇化、社会发展、生态环境5个方面,建立了衡量关天经济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Pearson法对各指标与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关天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划分为5个等级:高质量地区(西安)、较高质量地区(宝鸡)、中等质量地区(铜川、咸阳)、较低质量地区(渭南)和最低质量地区(商洛、天水)。结论 1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总体存在差异,呈现出两端发展低,中间突出的特点;2西安作为省会城市,经济、社会城镇化发展迅猛,但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最低,其他城市各项指标发展水平的整体差异不大,但总体上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3社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相关性最显著。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县域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理学、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福建实际情况,选取12项指标构建了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出福建省各县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并对各县域进行排序和类型的划分.结果表明:福建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县域之间、地区之间差异明显;利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及相关分析得出福建省县域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健康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究中国健康产业目前的发展水平及是否存在区域差异,首先在明确了健康产业概念及其界定的基础上,从医疗服务水平、健康保险发展水平、养老服务水平、药品与医疗器械的制造水平、健康旅游服务水平和体育健身服务水平六个维度建立健康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借助这一指标体系对中国近15年的健康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对201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健康产业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进行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健康产业发展迅速但近几年增速有所下降,正处于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阶段;东部沿海地区的健康产业发展水平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地区健康产业发展需要重视人均层面指标水平。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因子分析法,选取15项指标来研究陕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得出结果:陕西城市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进而采用聚类分析法,根据城市群的差异程度可进一步划分为综合发展水平高地区、发展较高地区和发展滞后地区.提出应优先发展"一线两带"地区城市,带动陕北地区城市和陕南地区城市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对五个国家级城市群城镇化发展轨迹采用改进的诺瑟姆曲线对其城镇化水平进行阶段分类,研究认为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城镇化水平较高,进入成熟、质量提升阶段;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差异较大,发展空间大;成渝地区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起步较晚,发展潜力充足、后发优势大。城市群发展面临着城镇化率虚高、流动人口的市民化难、城市群等级与经济地位不匹配、缺乏基本公共配套等共性问题。新型城镇化框架下未来城镇化发展思路: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全过程,坚持产业发展驱动,新型城镇化与现代化协调发展,规模型、粗放型城镇化向集约型新型城镇化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指出单一城镇化评价方法不足之处的基础上,通过对已有的复合指标体系的优化,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构建了包含26个基础指标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对甘肃省14个市级城市进行因子和聚类分析,得出甘肃省各个城市城镇化发展水平排名的空间差异特征,最后就各类城市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科技自2001年以来的发展从区域层面进行了分析,并从投入规模和投入强度、投入结构和投入主体、投入产出效率三个方面对区域科技发展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从资本要素、自然要素、劳动力要素、绿化面积、生态技术、效率产出、城市环境污染等7个要素构建城镇化效率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Malmquist效率指数和DEA-BCC模型,运用DEAP2.1计量软件分析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效率.研究结论:①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效率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整体发展为下降态势.②城镇化效率与技术进步效率具有较大的关联性,技术进步对提高城镇化效率具有重要作用.③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投入变量的非集约较高,在今后的发展中要适当拿捏投入变量.  相似文献   

19.
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有城镇人口约5.94亿,城镇化水平达44.9%,从1982年以来,年均增长0.9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城镇化质量的区际比较及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剖析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选取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居民生活质量、基础设施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和城乡一体化质量等六个方面的指标,建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省内区域差异和中部六省的区际差异,发现河南省各市城镇化质量普遍偏低且差异明显;中部六省中,城镇化质量河南省排名最后,城镇化质量相对中等偏下,与其他五省的差距较大.针对河南省城镇化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城镇化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