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二(口恶)英为主的持久性环境污染物质具有强力的致癌、致畸性、致死性,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本实验使用其中毒性最强的环境污染物质2,3,7,8-四氯-二苯基-对-二(口恶)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以下略为TCDD) 作为标准对斑马鱼胚胎进行了染毒.实验结果表明TCDD可以引起斑马鱼下颌的短下,并且这种短小是以TCDD的浓度为依存的,通过原位杂交试验表明TCDD引起斑马鱼下颌短小与goosecoid基因以及与形态发育密切相关的ptd基因表达欠缺.因此本试验预示TCDD引起的下颌短小是特异性的,以下颌的短小作为TCDD对斑马鱼形态学发育影响的一种评价指标是有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2.
以二噁英为主的持久性环境污染物质具有强力的致癌、致畸性、致死性,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本实验使用其中毒性最强的环境污染物质2,3,7,8-四氯-二苯基-对-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以下略为TCDD)作为标准对斑马鱼胚胎进行了染毒.实验结果表明TCDD可以引起斑马鱼下颌的短下,并且这种短小是以TCDD的浓度为依存的,通过原位杂交试验表明TCDD引起斑马鱼下颌短小与goosecoid基因以及与形态发育密切相关的ptd基因表达欠缺.因此本试验预示TCDD引起的下颌短小是特异性的,以下颌的短小作为TCDD对斑马鱼形态学发育影响的一种评价指标是有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福美双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农药,实验研究了福美双引起斑马鱼脊索弯曲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福美双给受精后3小时(3hpf)的胚胎3.5cm的培养皿内染毒(5.2000nM,相当于48-480μg/L)直至24hpf.使用显微镜观察脊索等斑马鱼的外观形态学变化,以及进行原位杂交.结果在24hpf时,没有观察到各染毒组死亡率的明显提高,但在7nM(0.67微克/升)染毒组可以观察到大约半数的脊索弯曲(即有效作用浓度ED50),斑马鱼脊索的弯曲与福美双的浓度相依存.同时观察了与斑马鱼形态学发育密切相关的SHH基因的表达,在染毒组观察到斑马鱼SHH基因表达的增加.结论试验表明福美双引起特有的斑马鱼脊索弯曲与其浓度相依存,这种弯曲与SHH基因相关联,同时试验也进一步说明斑马鱼作为农药评价模型有一定的探讨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对斑马鱼发育的量-毒关系。用不同浓度的异烟肼分别处理发育至2 hpf(hour post fertilization)的斑马鱼胚胎,观察胚胎和幼鱼的死亡率、孵化率、畸形率、体长及形态学变化。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异烟肼对斑马鱼有明显的发育毒性,能导致斑马鱼发育迟缓和畸变。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小于6 mmol/L)异烟肼对斑马鱼无发育毒性,高剂量(≥32 mmol/L)异烟肼显著抑制胚胎的孵化率,并有明显的胚胎致死效应和致畸效应。斑马鱼死亡率和畸形率均随给药剂量的增加和给药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本实验条件下,异烟肼的最大无毒性效应浓度为2 mmol/L。  相似文献   

5.
福美双是我国使用非常广泛、生产量非常大的一种高残留农药,福美双的毒性与高残留性逐步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本研究使用斑马鱼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研究了福美双的毒性机制.结果表明福美双引起心囊水肿等外观形态学的变化,心囊水肿率与福美双的浓度呈正相关,通过组织切片进一步证实其致畸性变化.研究表明斑马鱼早期胚胎作为农药的生物学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实验探究了四溴二苯醚(BDE-47)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复合暴露对斑马鱼胚胎的联合发育急性及细胞凋亡.实验设置不同浓度的BDE-47与MWCNTs复合暴露溶液以及两种物质相应的单独暴露溶液.分别考察暴露96 h胚胎的急性发育毒性、96 h幼鱼细胞凋亡.结果表明:BDE-47与MWCNTs共存条件下,与单独BDE-47暴露相比,胚胎/幼鱼的存活率与孵化率显著下降、心率减慢、畸形率显著上升.由此我们可以得出MWCNTs能够加剧BDE-47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  相似文献   

7.
用焚烧炉进行城市垃圾焚烧处理后余下的粉尘中含有严重危及人类身体健康 ,甚至生命安全的二英。该文利用表面脉冲放电研究了静电除尘器中粉尘的表面化学转化 ,结果发现放电后的粉尘颗粒表面产生物理性脆性变化。这表明脉冲放电引起粉尘及其颗粒的有效脆性化。含量分析结果也表明放电后试品中对人体有害的二英含量明显降低。正脉冲放电比负脉冲放电对粉尘中的二英有更明显的转化作用。可以认为 ,利用脉冲放电 ,特别是正脉冲放电 ,非热平衡等离子体能有效地解除和转换粉尘中有害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常发育48 hpf的转基因斑马鱼为实验动物,以氯霉素处理引起免疫抑制,分别加入25.0~200.0 mg/L的芦笋多糖、6.25~100.00 mg/L的芦笋皂苷,处理24 h,观察各组斑马鱼的发育情况,拍照并统计斑马鱼体内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结果表明,氯霉素处理斑马鱼后,斑马鱼体内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芦笋多糖在浓度为50.0~200.0 mg/L范围内对斑马鱼体内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芦笋皂苷在实验剂量范围内均显示出显著的改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芦笋的有效成分芦笋多糖、芦笋皂苷对斑马鱼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兽用抗生素大部分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最终以原药的形态直接排出生物体,进入到水生环境中,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产生影响.本文以斑马鱼为实验对象,研究了阿莫西林、头孢噻肟钠、盐酸土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钠4种典型兽用抗生素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兽用抗生素均为低毒物质,对CAT和GPx活性影响均较小,阿莫西林暴露的斑马鱼内脏团SOD活性显著增加(P0.05),盐酸土霉素暴露的肌肉SOD和GST活性显著增加(P0.05),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对斑马鱼肌肉和内脏团中GST活性诱导作用显著.因此,在斑马鱼的肌肉和内脏团中,不同的抗氧化酶对兽用抗生素的胁迫响应机制可能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兽药添加剂喹乙醇对水生生物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兽药添加剂喹乙醇是一种在畜禽及水产养殖中应用广泛的促生长剂 ,但其安全性仍存在较大争议 ,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会对环境构成潜在危害 .采用斑马鱼和鲤鱼作为生物材料 ,分别研究了兽药添加剂喹乙醇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对鲤鱼肾细胞DNA的损伤 .急性毒性试验表明 ,96hrLC50 为 1 996.87mg/L ;胚胎发育试验实验结果表明 ,96hrEC50 为2 2 1 .2 0mg/L ;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结果表明 ,喹乙醇能引起较大的DNA损伤 ,与空白对照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并在设定的剂量范围内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对2,3,7,8-四氯代二苯并呋喃(2,3,7,8-TCDF)的OH自由基加成反应机理以及后续的单分子降解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从微观反应动力学角度解释了常温下2,3,7,8-TCDF作为二噁英类物质难降解的根本原因,并阐述了其在高温下的单分子降解反应机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得到了反应势能面上各稳定点的几何结构,同时完成了简谐振动频率分析,并通过内禀反应坐标理论计算出各反应通道的最低能量路径.结果表明,OH自由基容易加成到2,3,7,8-TCDF上,但后续的降解反应的能垒过高,因此2,3,7,8-TCDF降解反应只能在高温下进行.  相似文献   

12.
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斑马鱼(zebmfish)胚胎为实验材料,进行活体观察和系列切片,观察斑马鱼的早期胚胎发育过程,探索了其发育机制。  相似文献   

13.
邻苯二甲酸酯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48 h单一毒性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造成胚胎发育畸形甚至死亡,具有特定最敏感的毒理学终点;4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单独作用时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DBPDEHPDEPDMP;在4种PAEs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混合暴露正交试验中,DBP和DEHP存在交互作用,对其致死毒性和发育毒性影响最大;DBP虽然对斑马鱼胚胎的致死毒性和发育毒性影响不明显,但DBP可导致胚胎发育的严重畸形。  相似文献   

14.
控制产地的环境污染可以从源头上减少人类经膳食途径对污染物的暴露.本文以一般居民对鱼贝类中二英类污染物的膳食暴露为例,通过建立鱼贝类市场流通模型,模拟鱼贝类从产地到消费地的流通,结合具有产地采样点地理信息的鱼贝类二英类污染物浓度监测值,推算出不同地区一般人群鱼贝类膳食摄入途径的二英类暴露量的概率分布.进一步分析二英类暴露量概率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针对产地环境的污染削减措施.实证分析以日本为例.与总膳食研究调查结果的比较显示,各研究地区二英类暴露量的实测值基本上在本研究方法推测值的90%双侧置信区间内.灵敏度分析表明,沿岸产地县中对暴露量分布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是捕获量较大或鱼中二英类浓度相对较高者.  相似文献   

15.
实验以斑马鱼胚胎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浓度的4-氯苯酚(1 mg/L、5 mg/L、10 mg/L)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及细胞凋亡.分别在24 h、48 h、72 h、96 h、120 h时测定胚胎的急性发育指标及细胞凋亡.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的4-氯苯酚溶液中,斑马鱼的孵化率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而降低,斑马鱼的死亡率与畸形率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形态学异常的主要表现为心包囊肿、脊柱弯曲、卵黄囊畸形等多种毒性效应;同时AO染色法以及细胞凋亡酶的结果显示4-氯苯酚能够诱导胚胎产生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标准水生生物毒性测定方法研究了2,2',4,4'-四溴二苯醚(BDE-47)与高氯酸钠(PER)对斑马鱼的联合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BDE-47与PER均属于低毒物质,且两种物质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存在协同的联合作用.通过对复合暴露后鱼体肝脏超氧化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分析,结果显示,复合暴露导致斑马鱼肝脏SOD与CAT的活性较单一暴露组显著升高,说明BDE-47与PER在对斑马鱼肝脏氧化应激的诱导方面存在联合效应.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是由脱水-d-葡萄糖胺和脱水-N-乙酰-d-葡萄糖胺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一种自然多糖,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活性,作为生物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医学领域。本研究以斑马鱼为实验动物,评价了壳聚糖微纳米粒作为鱼类疫苗佐剂的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微粒作为佐剂具有较好的免疫增益作用,其微粒负载抗原蛋白ETAE_1227接种斑马鱼后的免疫效果与商业化油性佐剂Montanide ISA 763A效果相当,且注射接种壳聚糖微粒的斑马鱼伤口未见红肿与溃烂,即壳聚糖微粒作为鱼用佐剂具有更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斑马鱼是发育生物学研究中的经典材料,其形态发生过程及分子调控机制是发育生物学中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作以系统的概述.  相似文献   

19.
芦荟大黄素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及运动行为学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斑马鱼胚胎为模型,研究芦荟大黄素对胚胎发育和行为学的影响。结果显示,1.0 μg/mL及以上浓度的芦荟大黄素对斑马鱼胚胎有致死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芦荟大黄素对斑马鱼胚胎的孵化过程有阻滞作用,1.0 μg/mL及以上浓度的芦荟大黄素使斑马鱼胚胎出现了卵黄延伸异常、发育迟缓和身体弯曲等畸形现象,但是对斑马鱼仔鱼的运动行为学无明显影响。本实验结果提示,临床应用芦荟大黄素治疗如孕妇这类特殊病人时,应充分考虑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相似文献   

20.
实验选择高氯酸钠(PER)作为染毒化合物,将斑马鱼胚胎作为受试生物,研究了高氯酸钠对其的发育过程的急性毒性及氧化应激效应.通过对不同质量浓度高氯酸钠(250、500、1 000、1 500、2 000 mg/L)暴露后胚胎/幼鱼发育指标的统计,考查其急性发育毒性.采用SOD、CAT、MDA以及GSH-px、以及Mn-Sod与Cu/ZnSod基因表达的分析,研究了高氯酸钠对斑马鱼胚胎/幼鱼的氧化应激效应.结果显示,PER具有显著地发育毒性,表现为高浓度PER导致胚胎/幼鱼死亡,诱导畸形.同时,2 000 mg/L PER暴露显著诱导胚胎/幼鱼产生氧化应激,表现为SOD活性显著增加(P0.01),MDA含量显著升高(P0.001),Gpx活性显著降低(P0.01),以及氧化应激功能基因Mn-Sod与Cu/Zn-Sod表达显著上调(P0.01).综上可见,PER存在急性发育毒性,能够诱导斑马鱼胚胎/幼鱼产生氧化应激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