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依诺沙星的热分解机理及热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法(TG)和微分热重法(DTG),研究了非氧状态下药物依诺沙星的热分解动力学过程,运用Coats-Redfern方法计算了其特征热分解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E)、指前因子(A)、热分解动力学方程(k).并通过量子化学AM1方法计算的各原子对作用能,分析推断药物热解过程.  相似文献   

2.
使用基于微扰理论的代数方法(AM),研究了卤素双原子分子Cl2-A′3∏(2u),ClF-A(3∏1)和HgI-X2∑+3个电子态的AM离解能;然后提出了基于AM振动能谱计算双原子分子离解能的新公式,并计算了这些电子态的离解能,分别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使用新公式得到的分子离解能与实验值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3.
聚氯乙烯/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动态热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聚氯乙烯(PVC)/蒙脱土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过程,比较了钠基蒙脱土(MMT)和烷基季铵盐改性的有机蒙脱土(OMMT)对PVC热稳定性和PVC热降解过程的影响.采用Friedman法研究了PVC和PVC/MMT(OMMT)复合材料的热降解动力学,并计算得到其表观活化能Ea.结果表明,在PVC热降解第一阶段,MMT和OMMT均能提高PVC的热分解温度和减少质量损失,从而提高PVC的热稳定性;PVC和PVC/MMT(OMMT)复合材料的Ea基本相近;MMT和OMMT对PVC的热降解速度有影响,但并没有改变PVc热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4.
含磷-氮阻燃剂的合成及在聚酰胺6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氯氧磷、新戊二醇、哌嗪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含氮、磷的阻燃剂——N,N'-哌嗪二(新戊二醇)氨基磷酸[PBNGP](C14H28N2P2O6,Mr=382.38),通过元素分析、FTIR、^1H NMR验证了产物的结构。热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热性能。极限氧指数(LOI)和垂直燃烧表明阻燃剂在PA6中起到了阻燃作用,当PBNGP添加量为10%时,PA6的LOI为23%,当10%PBNGP与10%三聚氰胺复配共同使用,PA6的LOI达28。PA6/PBNGP和PA6/PBNGP/Melamine在空气气氛、400℃下加热分解,采用FTIR和SEM技术分析了不同热分解时间的残炭,FTIR表明在热分解过程中有C≡N的产生,残炭中含有P—O。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用热分析法研究了碱式碳酸锌[2ZnCO3.3Zn(OH)2]在氮气氛中的热分解过程与热分解动力学.确定了碱式碳酸锌的热分解温度Ti,0=471.3 K;由K issinger与Coot-Redfem两种方法求得热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177.1 kJ.mol-1.用13种常见的固体热分解机理函数对热分解过程进行计算,确定了碱式碳酸锌热分解是一级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理,对应的机理函数为g(a)=-ln(1-a).  相似文献   

6.
二苯甲基哌嗪类化合物结构与活性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标题化合物结构与活性的关系,采用量子化学AM1方法对二苯甲基哌嗪类化合物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12种化合物的生成热、总能量、电子能量、偶极矩、前沿轨道能级和电子结构等与其活性的关系,结果发现这类物质的结构与活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其活性部位主要集中在苯环和杂环上,而活性的大小与取代基的种类及位置有关,吸电子能力强的基团(如-F,-NO2)的引入有利于最低空轨道能级的降低,使化合物的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7.
应用Gaussian98等软件,分别采用EHMO和CEP-31G、LanL2DZ等量子化学方法对[Cs(NTO)4·2(H2O)]3-结构单元进行能量和集居数计算,并对其进行了自然集居数分析.结果表明,在目标配合物中,Cs是以离子状态Cs 存在,它与周围的8个配位原子之间依靠静电吸引具有弱的成键作用.其中,2个H2O分子提供的配位氧原子与Cs的键能要弱于NTO-提供的氧原子和氮原子与Cs的键能,在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中首先脱去两个H2O分子,再进行NTO分解.理论计算与热分析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以CNDO/2法计算了甲苯和苯酚两类硝基衍生物,发现劳环上α-CH键和OH键的键级、双原子作用能和共振积分作用能等电子结构参数,与该两类炸药的实验撞击感度之间,存在平行一致的递交关系。α-CH键和OH键可能分别是它们热分解和引爆的引发键.其Mulliken键级与双原子作用能、共振积分作用能线性相关,表明在度量键强度和判别感度安定性方面。它们是等价的.本文的研究结果较Delpuech的类似研究似更合理些.  相似文献   

9.
采用B3LYP/GenECP方法,对内含式化合物Fe@(BN)24的不同对称性构型进行几何优化,找出了几种较稳定构型并讨论了它们的几何参数、布居分析、极化率、包含能、HOMO-LUMO能隙和自旋密度.我们以含有2 个八元环、8 个四元环和16 个六元环的具有S8对称性的(BN)24笼为基础,在其中的不同位置嵌入Fe原子,所选对称性有C1,C4和S8三种.结果发现客体Fe原子倾向于偏离笼的中心位置,靠近笼上的六元环,并且具有C1对称性的异构体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0.
采用热重法(TG)、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了全取代五元瓜环(下面简称CYQ[5])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全取代五元瓜环的热分解过程是一个二阶段过程。根据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重曲线用多元非线性动力学回归计算,分别得到两个阶段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Ea、logA及其最概然机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了阿斯匹林的热稳定性及热解动力学.方法采用TG热重仪测定药物的热解曲线,用多条升温速率法Freeman-Carrollde 法和 Ozawa 法处理热重数据并比较热解活化能和热解温度.结果计算出阿斯匹林的热解动力学参数活化能、指前因子、反应级数;热解动力学方程为dα/dt=1.15×108e-96.04/RT (1-α)1.91.结论阿斯匹林片剂的热稳定性大于原药.由于阿斯匹林对温度敏感,应低温储存.阿斯匹林在室温下分解10 %约需2.08 a.  相似文献   

12.
用RHF/AM1方法研究了亚硝酸过氧酯的热分解反应柚是。结果表明,该反应所循的路径是途径一个四元环过渡态,消去亚硝酸生成酮。  相似文献   

13.
室温条件,在无水磷酸钾存在下,合成了一系列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了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结构.研究了不同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固化性能,并对可固化单体topoleneM上的羟基通过酰化(苯甲酰化和氯乙酰化)进行了改性,将改性后的topoleneM与二苄胺反应得到了折光指数较高、色散能力低的固化膜。  相似文献   

14.
用半经验量子化学AM1方法研究氮杂炔正离子[R1-C≡N-R2] 与2,3-二甲基丁烯的反应机理.优化得到各驻点的几何构型,通过振动分析对过渡态进行了确认,解析了反应路径,并用同一方法研究当R1和R2分别被不同的烷烃基取代的反应情况.结果表明反应体系有两个过渡态,ts1为C2-C3接近时的过渡态;ts2为氢原子的迁移,最后得到产物.不同烷烃基取代有相同的反应机理,支链越多的烷烃基的相对能量越高,由于苯基为一平面结构,能量反而较支链烷烃基团低.  相似文献   

15.
以TG-DTG为手段,研究二乙基次膦酸铝阻燃剂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动力学;利用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法、Flynn-Wall-Ozawa(FWO)法对其进行热分解动力学研究,计算出该阻燃剂的平均热分解表观活化能分别为260.2和259.4 kJ/mol;利用atava-estk法研究该阻燃剂的热分解机理属于相边界反应,得到其热分解动力学方程为g(α)=1-(1-α)1/3。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用热重法(TG)研究替硝唑(Tinidazole,TNZ)原药及片剂中替硝唑热分解非等温动力学以及药物的稳定性,并对用热重分析仪测定片剂含量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推断出原药热分解过程为零级反应,其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Ea)/(RT),热分解反应活化能Ea为99.7kJmol-1,指前因子A为3.60×107s-1;片剂中替硝唑的热分解过程为三维扩散级反应,其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Ea)/(RT)3/2(1+α)2/3/[(1+α)1/3-1],活化能Ea为105.1kJmol-1,指前因子A为1.08×106s-1.实验表明替硝唑原药具有较高的热解活化能,热稳定性较好;在片剂中热分解机理和分解活化能发生改变,说明赋形剂对药物的热稳定性有一定影响.根据得到的热分解反应的机理函数和动力学参数,得到片剂有效存贮期与贮存温度的关系曲线,估算出在室温(25℃)下,分解率为10%时药物的存贮期为26.7年,分解率为5%时所需要的时间约为6.9年.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聚苯硫醚(简称PPS)滤料的热稳定性,采用非等温热重法分析了2种PPS滤料的热降解动力学行为,用Flynn-Wall-Ozawa模型计算了PPS滤料在N2气氛中的热降解反应活化能E,并对PPS滤料的热稳定性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N3试样的热分解初始温度高于B1试样,在升温速率为5K/min时,N3试样失重初始温度比B1试样高12℃;在整个升温过程中,N3试样的失重率为5240%,B1试样的失重率为5367%,N3试样的失重率比B1试样低;同时,计算所得N3试样平均热解活化能比B1试样大55kJ/mol,可知N3试样的热稳定性较B1试样更好,动力学分析可作为滤料热稳定性评价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聚丙烯酸钠的热分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G/DTA联用技术,在10、15、202、5 K.min-1不同线性升温条件下,研究了聚丙烯酸钠的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在空气气氛下,聚丙烯酸钠的热分解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应用非等温多重扫描速率法对热分解过程的第一阶段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并计算得到了聚丙烯酸钠热分解的动力学3因子,分别是热分解活化能E=132.88 KJ.mol-1,指前因子lg(A)=9.103,以及相边界反应型的机理函数,其积分形式G(α)=1-(1-α)12和微分形式f(α)=2(1-α)12.  相似文献   

19.
利用程序升温法在NETZSCH STA409 PC/PG综合热分析仪上研究了草酸钾一过氧化氢在氮气氛围中的热分解动力学,用NETZSCH公司的热分析动力学软件中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找出最可能的几种分解机理,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对其热分解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草酸钾—过氧化氢在氮气氛围中的热分解活化能为119.5kJmol^-1,其热分解机理可用扩展Prout-Tompkins模型(Bna)和2级Avrami-Erofeev模型(A2)来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