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三维地震、测井和岩芯资料对三肇凹陷向斜区葡萄花油层油气来源、断裂特征和沉积微相分析表明:葡萄花油层油均来自下伏青二 三段源岩;葡萄花油层断层具有密集成带特征,且密集带边界断层多为成藏期活动的油源断层;密井网沉积微相揭示葡萄花油层发育典型的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微相类型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及末端河控席状砂。结合油水分布和构造特征等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提出向斜区葡萄花油层受油源断层和河道砂体匹配控制油主要分布在断层密集带内及密集带之间的交叉断块圈闭中,最终建立了该区源内短距离垂向运移模式,为开发区外扩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
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地层发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从北往南跨度大,地层厚度、沉积相类型变化较大,层序地层发育模式存在多种不同的认识,也给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带来很大难度。针对地层发育模式存在的争议,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原理,对各种地层发育模式进行了详细论证,最终明确了楔形减薄的地层发育模式,建立准确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对于地层等时划分对比、沉积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三肇凹陷白垩系姚一段葡萄花油层浅水三角洲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地震、测井及岩心资料,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对三肇凹陷白垩系姚一段葡萄花油层浅水三角洲相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结果表明:姚一段葡萄花油层对应于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相当于1个完整的中期基准面旋回,可进一步划分为8个短期基准面旋回;葡萄花油层的地层发育模式为自下而上逐层尖灭导致地层自北向南减薄;平行物源方向的等时对比应遵循"界面(冲刷面)-岩石-界面(沉积间断面)"的对比原则,而垂直物源方向的等时对比应遵循"岩石-界面"的地层对比原则. 相似文献
4.
利用300条地震剖面、672口测井曲线、6口井岩心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断层特征及运动期次、储层沉积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合探井试油和试验区动态资料分析认为,T2断层受控于基底断层具有平面密集成带、剖面"似花状"组合特征,且油气成藏期活动的油源断层多为断层密集带边界断层.沉积微相研究表明三肇凹陷南部扶杨油层为西南保康沉积体系而非多物源交汇区,属于典型的河控浅水缓坡三角洲沉积体系,即主要储层为分流河道砂体,且主要含油目的层扶Ⅰ油层组为向上逐渐退积的演化序列.明水组末期青一段源岩达到生油高峰,油气在超压作用下沿开启的油源断层下排,首先充注断层上升盘一侧河道砂体,即断层密集带两侧上升盘为油气运聚富集区,而断层密集带内多为地堑式组合,不利于油气聚集,在成藏模式指导下刻画出47个有利圈闭,预测新增石油地质储量0.5亿t. 相似文献
5.
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已开发区块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地质条件复杂、区块较多。本文在在评价单元划分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具体地质特征和开发动态特征,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各参数的地质意义和开发意义,优选出6个地质参数和4个开发参数。在单因素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单因素分类评价存在的分类结果不唯一问题,进行了多因素综合定量评价,并建立分类标准,根据分类标准可以将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已开发区块划分为三类。Ⅰ类区块在地质上和开发上好于Ⅱ类区块,Ⅱ类区块优于Ⅲ类区块,分类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相符合。 相似文献
6.
针对三肇凹陷东部葡萄花油层地层对比和划分中存在的不统一现象,依据8口井岩心和1700口井测井资料及地震资料,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对三肇凹陷东部葡萄花油层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将三肇凹陷东部葡萄花油层划分为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9个短期基准面旋回;葡萄花油层的地层发育模式为向南地层厚度减薄,葡萄花油层顶上移、底下移,各层渐薄,而非中部缺失或底部缺失的层序地层新格架。中期基准面旋回的转换点位于SSC4中部,转换点以下为下降半旋回,转换点以上为上升半旋回的地层发育模式,并建立了研究区与三肇凹陷统一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该地层格架的建立为后期油藏开发提供可靠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储层沉积学理论,利用岩心和测井曲线等资料,研究了大庆长垣以西地区泉四段储层沉积特征及演化。通过对泥岩颜色、生物化石、沉积构造及沉积背景等分析,确定研究区泉四段为一套湖侵背景下浅水三角洲沉积,发育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种亚相,具有相带宽、分流河道骨架砂体发育的特点。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将研究区泉四段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3个中期旋回和7个短期旋回。通过短期旋回沉积微相精细解剖,确定沉积相带呈环带式展布,自下而上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浅湖的演变过程,反映泉四段沉积时期水体逐渐加深。分流河道微相砂体最为发育,其厚度大、储集物性好、平面分布广,为泉四段有利的储集层。 相似文献
8.
大庆升平油田葡萄花油层葡一油组浅水三角洲储层构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iall的储层构型分析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分析化验以及生产动态资料,对升平油田葡萄花油层葡一油组进行储层构型研究,建立研究区浅水三角洲储层构型单元层次划分体系及空间结构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3种单砂体内部构型界面,即泥岩—泥质粉砂岩岩性界面、冲刷切割界面、钙质胶结砂岩界面,作为垂向上划分四级构型单元的依据;根据单一分流河道的平面形态以及空间接触关系,可以建立浅水三角洲储层简单层状叠加模式、交错迁移叠加模式、孤立单一河道模式3种空间结构类型;单一分流河道优势连通方向以及单一分流河道空间叠置关系与注采井的空间配置影响注入剂在砂体内部的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9.
断裂密集带在上生下储油运聚成藏中的控制作用—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断裂密集带在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油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利用地震解释结果对断裂密集带发育及构成进行了研究。得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发育大量T11断裂。它们主要由断陷期形成坳陷期活动、断陷期形成坳陷期和反转期活动、坳陷期形成和坳陷期形成反转期活动的4类断裂构成。平面上呈29个密集带分布,主要分布在三肇凹陷北部和中部,为北北西、近南北和北北东向展布。由断裂密集带与葡萄花油层油藏之间关系研究得到,断裂密集带与油运聚成藏关系密切。对成藏与分布具有3个方面的控制作用:①断裂密集带边界断裂对油运移的输导,使油大面积分布在断裂密集带及其附近;②断裂密集带交叉处油更富集;③断裂密集带内的交叉构造有利油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0.
宋站南地区葡萄花和扶杨油层的油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烃源岩、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对宋站南地区葡萄花、扶杨油层进行油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宋站南区葡萄花油层、扶杨油层的油同源,并与三肇凹陷的葡萄花油层、扶杨油层的油同源,均主要来自于青一段烃源岩,其次来自于青二、三段烃源岩;宋站南油源区内葡萄花油层的油主要由青一段烃源岩生成的油在浮力作用下沿有效的断裂通道运移为主,葡萄花油层的油和青山口组烃源岩大量排出的油在古超压作用下通过T2断裂可以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大型生烃凹陷三肇凹陷的油在有效的断裂、砂体等通道的沟通下,能够输导到宋站南地区. 相似文献
11.
巴音塔拉凹陷广泛发育下白垩统巴彦花群腾格尔组、赛汉组砂体,其连通性、渗透性、成层性好,且距物源区较近,铀源充足,利于铀元素的富集成矿。而对沉积体系及成因相带的分析可以明确找矿目的层及其分布范围,进一步精确铀矿富集地段。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太东地区油气的形成条件和油藏类型,通过二、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明确了该区的断层发育特征和构造格局,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确定太东地区葡萄花油层等时地层格架。通过沉积微相研究,详细论述葡萄花油层各类沉积砂体的展布特征、发育规模。结合评价部署新资料,进一步明确太东地区葡萄花油层的成藏主控因素,得出研究区葡萄花油层具有超压间歇释放幕式运移的成藏模式以及油藏类型多样的结论,为斜坡带落实含油区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沾化凹陷孤北洼陷下第三系沙三段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与油气聚集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 ,孤北洼陷下第三系沙三段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十分发育 ,可进一步细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 3个沉积亚相及 5个微相。受沉积物供给速率、可容空间增长速率及湖盆边界断层产状等因素控制 ,扇三角洲又可划分出退积型、进积型、陡坡型和缓坡型 4种类型。位于扇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物性好 ,可以构成优质储层。较深湖暗色泥岩为主要的烃源岩和盖层 ,扇三角洲前缘的砂砾岩体是较好的储集层。本区生、储、盖发育齐全 ,有着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陕甘宁盆地陇东地区长3油组坳陷湖盆岩性油藏成藏模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位于陕甘宁盆地陕北斜坡的南部 ,其中长 3油组发育了一套坳陷型湖泊三角洲前缘碎屑岩沉积 .该区构造发育简单 ,缺乏断层 ,油藏类型属岩性油藏 .通过对长 3油组岩性油藏的储油砂体成因和成藏要素进行分析 ,认为该区长 3油组油藏特征主要反映在储油层成因和圈闭两种因素上 ;储油砂体下伏深水泥岩、巨厚的坝上河砂体、“无根”的断头砂和单斜背景上的小背斜等是油藏 4种主要组合要素 .油气藏的形成有 4种模式 :古地形巨厚砂岩差异压实小幅背斜成藏模式 ;单斜构造背景上的上倾尖灭油藏成藏模式 ;烃源岩内砂岩透镜体圈闭成藏模式 ;鼻状构造高部位与砂体匹配构成构造—岩性圈闭成藏模式 . 相似文献
15.
大安沿江地区是近年吉林油田重要靶区,其油气成藏模式的剖析是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本文运用源控含油气系统理论,对生、储、盖、圈静态要素及其生、排、运、聚、散动态过程进行了综合研究,初步建立了大安沿江地区葡萄花油层的成藏模式。研究了松辽盆地大安沿江地区葡萄花油层烃源岩埋藏史、油气运聚场,揭示了靶区油气成藏模式及控藏因素。研究表明,葡萄花油层油气主要来自靶区北部的齐家-古龙凹陷青山口组一段源岩,由青一段生成并排出的油,在浮力作用下,经沟通青一段和葡萄花油层的断裂进入葡萄花油层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6.
中扬子地区湘中、湘东南拗陷泥盆系-二叠系主要发育4套泥页岩层系,其中泥盆系佘田桥组与棋梓桥组泥页岩主要发育于海相台盆内,二叠系龙潭组、石炭系测水组泥页岩则主要发育于海陆交互环境中的滨海-沼泽相内。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扫描电镜技术、等温吸附技术,并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对湘中、湘东南拗陷页岩层系储层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湘中、湘东南拗陷泥页岩层系的岩石矿物成分中石英、碳酸盐矿物、黏土矿物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9.4%、21.2%和44.6%。孔隙类型中既包括连通性较好的格架孔、有机质孔、生物体腔孔等,也包括连通性较差的溶蚀孔。整体孔喉关系较好。湘中地区吸附气量Langmuir体积平均为1.72cm3/g;湘东南地区吸附气量Langmuir体积平均为1.775cm3/g。对比美国Barnett页岩储层特征,认为湘中、湘东南地区泥页岩层系具有良好的储层特征及含气性,具有较高的勘探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