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判定《离骚》句腰虚词的性质,必须直面三个语言事实:一是《离骚》虚词归类的困境:很多虚词无法归入现有虚词小类。二是《离骚》虚词使用的悖论:既有省略精简的倾向,又表现出过度泛用的现象。三是对应虚词"兮"的存在,对《离骚》虚词的性质判别有着直接的启示。《离骚》的句腰虚词具备两个特点:有声无义,规整排列。这些虚词是诗歌节奏的显性标记。作为节奏标记的虚词,就其来源而言,一方面受到散文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诗经》二分节奏的承续。  相似文献   

2.
《墨子》是历史上最早对汉语虚词进行大量研究的少数作之一,其成就历来为世人所瞩目,但能窥其全豹的学,还在有清一代,其中尤以清末小学大师孙诒让《墨子间诂》对墨子虚词研究用功最多。本总结了历来学对墨子虚调研究所做的工作,肯定了《墨子间诂》在其中的重要价值。同时,考察了《墨子间诂》中孙诒让对墨子虚词释语的认识和解释,逐字分析了孙诒让在发掘墨子对虚词研究方面的贡缺,从而试图确立孙诒让在虚词研究史上的地位。中对孙氏的虚词研究方法作了初步总结,认为孙氏能述前人之所未言,匡正前人之过失,其所作所为堪为后世师。  相似文献   

3.
刘淇的虚词观与《助字辨略》的释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刘淇所撰的《助字辨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体例的虚词专著。在解释虚词时,刘淇把自己的著作放在“构文之道”的范围内,处处体现了其对虚词意义和表达作用兼顾的虚词观。在虚词的具体解释方面,刘淇有着许多独特的开创性的方法,而这些方法正是作者虚词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春秋·谷梁传》重视对虚词的训释,多采用术语"辞"将其与实词区别开来,而且对某些虚词的语法意义获得了正确的认识,但其对一些虚词的训释是为阐发经义服务的。《春秋·谷梁传》采用直陈语义、据境索义的方法训释虚词,这种虚词研究的方式和成果为后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关于《周易》本经的成书年代,从古至今有种种异说,或认为它成书于殷末周初,或认为成书于西周末年,或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初年,更有甚,则认为它成书于西汉昭,宣间。本采用语言比较的方法,将《周易》本经中的大部分基本词汇,实词附加成份,虚词的运用等,与殷商甲骨,《尚书》,《诗经》,《左传》,诸子等先秦献进行了比较考察,确定《周易》本经成书的时间为殷末周初。  相似文献   

6.
李永佶 《科技信息》2007,(22):241-241
"其"在文言文中是最常见的虚词之一,也是《考试说明》规定的高考考查的重点虚词之一。在王安石的佳作名篇《游褒禅山记》一文中,"其"字出现了20多次,较全面地体现了虚词"其"的用法。通过本文,我们对虚词"其"进行归纳,以便更好地掌握"其"的用法规律。  相似文献   

7.
《读书杂志》在汉语语法学上的成就至目前止被揭示得还不够。本文挖掘《读书杂志》关于词性转变、句读、虚词的功能意义等方面的著述资料,再次阐述《读书杂志》在汉语语法学上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藏语传统语法对词的类别划分不是很细化,藏语词典中除了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以外,对其他词类的描述也处理得较为模糊,更突出的是词和短语的界限不明,且时而还有句子出现在词典中。对于虚词不能停留在词类层面的标记,对其进行句法和语义范畴的标记在文本理解中尤显重要,这是由于虚词在结构性很强的藏语中扮演着句法架构和语义桥接的重要角色。文章从语义关系和藏语虚词功能、功能性虚词分类等方面探讨了藏语虚词的功能标记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汉语中,虚词起着“经络”作用,其重要性大大超过实词,而外国人学汉语所发生的语法方面的偏误,有一半以上是由于误用虚词造成的,因此,虚词教学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回顾一下九十年代以来对外汉语虚词教学研究,对对外汉语虚词教学及对外汉语虚词教学研究的继续开展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虚词知识库的研究是语言知识库研究的基础部分.文章根据藏语虚词的传统功能、兼类、半语法化以及对真实语料中虚词用法规律的考虑,着力构建面向机器的虚词知识库,旨在为现代藏语虚词在机器翻译等句法分析领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既有屈折语的特征,又有黏着语的特征,且受汉语的影响很大。造字时为了能用满语翻译汉语古文,不得不选许多虚词与之相适应。满语句子中起连接作用的连词属于虚词的范畴,在满语里存在许多,本文只节选了部分,依照其在句中所连接的内容及句子的语法结构,对其在句中所起到的作用作一简要分类、阐述。  相似文献   

12.
《经传释词》中有相当一部分虚词冠以专门的词类术语,但这些术语含义并不清晰。本文试图通过逐个分析词例,来归纳连词类术语的用法和意义,以及其与现代汉语虚词的对应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释词》以及王引之的虚词观念。  相似文献   

13.
因特网上的写作风格鉴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写作风格来鉴别作者这一问题在国外很早就已经开始研究了,并有很多成功应用,而针对中文的研究却非常少,首次提出了使用文章中虚词频率分布作为特征来研究这一问题,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规格化方法来消除文章长度的差异,并采用了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虚词频率作为特征是行之有效的,即使采用最简单的模板匹配的识别方法都能够取得很好的识别效果,采用SVM等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识别率,此外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使用的虚词的数量,而不损失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诗经》是西周至春秋时期重要的语言材料,从汉语语法研究的角度来说,它对研究当时的语法现象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章以《诗》全部“且”字用例为基本材料,对其中“且”字的用法作定性定量的考察分析,描绘《诗经》中“且”字的使用状况,为研究虚词“且”的用法及变化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5.
近代汉语中,复音虚词的构成情况十分复杂。本文通过对《张协状元》中的复音副词的特殊构成现象进行分析,从复音虚词的一个方面考察了其在构成上的一些特色。  相似文献   

16.
俞敏先生为古汉语虚词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向。他的研究突破了传统语言学仅依靠汉语古文献内部证据的局限,将与汉语同语系的藏语的语法作为虚词研究的重要旁证;借鉴了俄语、英语、法语和拉丁语等语言的语法及汉语各地方言的语法来对古汉语虚词进行研究;并运用语流音变对王引之提出的"声近义通"等现象进行了精确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虚词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与现代汉语相比较,古汉语中的虚词数量更多一些,用法也更为复杂。这些虚词,除了起到他们应有的语法作用外,同时也起着标点断句的作用。由于句子中存在着文言虚词,人们一是可以通过虚词,更准确地理解文句的含义,同时还可以直接利用某些虚词给文章断句。本文就文言虚词对古文断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阐释。  相似文献   

18.
本讨论了《论衡》中的“忽”、“肯”、“独”、“犹”、“正”、“坐”、“劣”等七个词。补正了《汉语大词典》漏释、晚收义项。  相似文献   

19.
《孟子》中的“之”字可以记录不同的语法单位:1、能够独立运用的词;2、用于人名的结构单位。“之”记录的词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实词“之”包括名词和动词;虚词“之”包括连词、代词和助词,其中以助词的用法较为复杂。用于人名中的“之”可以作为构成语素的音节、语素、名词和助词;不用于人名中的“之”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本文着重于对《孟子》中“之”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试图展示出《孟子》中“之”的语法体系及其语法功能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涉及语法问题的论述早就已经存在,不过这些语法分析往往散见于各种训诂学著作之中,没有明确的语法体系,除极个别的名称外,基本上也没有语法术语。《毛传》和《郑笺》中存在大量类似的语法分析,将《毛传》《郑笺》中的语法分析进行比较,发现郑玄对虚词、代词以及句法、句式等方面的认识较毛亨更为深入;同时,将两者加以比较,也可以看出部分语言现象从西汉到东汉的历时变化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