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十一五规划》强调:“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全面推进法制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1]要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这一战略任务,使各民族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十一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是我国民族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民族走向共同繁荣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国人权保护的核心内容。据此加强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切入点是民族法制的健全和民族法治的建设,只有法制健全和法治的有效规范才能强有力推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族教育是发展我国整个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我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所决定的,民族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将随着我国民族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越来越放射出自己独特的光辉。本文就黑龙江省蒙古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谈谈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韩松 《科技信息》2011,(34):99-99,10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民主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法的重大完善和发展,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实行依法治国与坚持党的领导并不矛盾,而且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要实现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统一,必须正确认识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都统一于为人民服务,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先生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的国家,在处理国内民族问题时,他赞成"五族共和",反对民族歧视,主张各民族和谐共处,促进各民族发展,对培养统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认同意识具有积极意义,也对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有一亿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9%。由于历史原因,少数民族大多居于边疆地区,因此就有了边疆民族地区的说法。边疆民族地区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领土与主权,也关系到国家的统一与强盛;不仅关系到现在,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各民族的前途。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性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既是国家地缘上的毗邻之处,又是少数民族的聚居之  相似文献   

6.
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和社会革命总问题的一部份,也是当今人们十分关注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不少国家为它感到困扰。我国是一个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和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一贯重视我国的民族问题。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和我国民族的实际相结合,科学地分析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特点,提出并制定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理论和政策,从而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使我国各民族共同生活在平等、团结和友好合作的大家庭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康庄大道上携手前  相似文献   

7.
法治是现代文明国家的选择,建设法治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法治建立的思想基础是法治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普遍而深入的形成。在中国建立法治制度,就必须准确把握中国的现实状况,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的法治道路。社会关系的相对稳定,是中国实现法治的社会基础。探讨和认识我国正在建设的法治国家与我国以前和现在所不同的特征,是法学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2010年4月20日,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洛阳市瀍河回族区、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和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这5个特设的城市民族区的代表齐聚郑州,参加首届中国城市民族区发展论坛,共同交流经验,商讨未来发展途径。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上人们的关注,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基层行政法治建设在其特殊的背景之下也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推动整个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民办发【2014】81号文件,大理学院被批准为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是根据《中国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和《中国坚持和完善民族理论政策体系规划(2011-2015年)》,为加强国家民族理论政策研究而建立的基地,是国家民族理论政策研究的重要平台。基地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牢牢把握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  相似文献   

10.
爱新觉罗·玄烨(康熙),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君主。他在执政期间,对国内民族问题作了妥善处理,迅速安定了动荡的局面,统一全国,促进民族融合,使统一多民族的祖国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实事求是地研究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及其处理的得失,对加强我国各民族的团结,巩固伟大祖国的统一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康熙年间之所以能够作为一个巩固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出现,正是因为它在处理民族关系上较之其它王朝有正确高明之处。本文拟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推进对西藏民事习惯的甄别和研究,形成国家法与西藏民事习惯的良好互动,推动国家法的统一适用,文章从历史法制研究、基础理论研究、专题研究三个维度归纳分析了西藏民事习惯的研究现状,从中反思,认为存在基础概念模糊、重历史轻现实、突出整体性忽略特殊性三大问题,明确指出民事习惯法是国家通过一定方式赋予了民事习惯以国家强制力的国家法。以西藏目前仍然存在的民事习惯作为调查研究的新起点,且以各因素类似的小区域为单元进行民事制度整体调查,以此弥补当前西藏民事习惯调查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孟德斯鸠认为,民法是调整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是一个与调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关系的政治法相对应的法律部门;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民法,必须与其政治制度、自然条件、生活方式、人口、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相适应;民法的根本任务在于维护人们的财产和自由,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理念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公民不服从"是一个来自西方的概念,有多种理论试图为其正当性提供强有力的根据。"公民不服从"的发生除需满足公开性、非暴力性等内在要求外,还具有严格的外在条件限定。公民不服从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潜在的可能危险。我国的法制建设在积极完善自我的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公民不服从对法制建设的积极作用,从而为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从民事诉讼裁判的视角对"法无明文规定"下的民事审判问题进行研究,说明"依法审判原则"的发展和法官在法律适用过程中修补法律漏洞的必要性。通过对修补漏洞的方法、意义和制约因素的阐述,找出我国民事审判中法官通过修补法律漏洞进行裁判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确立"法无明文规定时不得拒绝审判"的原则,全面提高法官的素质,充分支持法官修补法律漏洞从而进行判决的行为,尽力保证司法的独立性,着力提高司法的威信力。  相似文献   

15.
注意义务理论符合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它既能保障行为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给予行为人因违反合理的注意义务而给他人带来的损害以合理的补偿,在现代侵权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侵权法理应确立。大陆法系各国侵权司法实践中已被证明科学的一般安全注意义务理论,我国的侵权立法建议、立法草案以及已在各级法院审判实践中适用的安全保障义务都表明注意义务在我国侵权法中确立并实践完全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公民现代法律意识不仅是我国现代社会公民意识的核心内容,而且也是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可或缺的条件。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我国虽已如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整体法治建设与公民法律意识培养是不同步的,培养和提升我国公民新型的现代法律意识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在充分了解公民现代法律意识理论的基础上,从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实际现状出发,吸收与借鉴人类法律文化成果中法律意识培养、法治观念树立的有益因素,力求在中国法制改革道路的模式选择框架中,深入探究中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生成土壤。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培养我国公民现代法律意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把这项工作制度化和长期化,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途径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教育和培养。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确认民事习惯的应有地位,这造成法官在审判实践中不能充分利用当地习惯公正地裁断案件;同时也使民事法律缺乏社会适应性,导致国家制定法的执行困境,使国家制定法难以得到人们内心的认可,甚至使国家制定法被人们敌意规避。因而,我国的民事立法应该确立民事习惯在民法中的补充渊源地位,化解制定法与习惯的冲突,软化立法以增强法律的社会适应性,强化司法以增强法律在人们心中的严肃感。  相似文献   

18.
李扬教授的《知识产权法基本原理》在民法的基本理论上展开,集中反映了李扬教授的知识产权法定主义观念、知识产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民法位阶顺序的整体性知识产权法思想。作者探究知识产权法理本原,以求指导实践,具有理论基石性、内容体系的独创性、实务指导性、批判前瞻性、借鉴启迪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市民社会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经历史环节。放眼当下中国,市民社会的兴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论述启示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征程中,辩证地看待配置调和法律、道德与信仰这一市民社会的三个重要维度,是相当必要和必须的。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更加清晰表述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的宏观背景下,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动摇,正确处理衔接好制度、伦理与精神三要素的对立统一关系,不断调适政权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0.
如何完善我国宪法监督体制是宪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建立宪法监督体制是保障宪法确立的国家制度和根本任务实现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走向宪政的必然选择。我国有必要借鉴国外宪法监督模式的有益经验,构建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案,藉此推动我国宪法监督体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