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格尔木-额济纳旗热流剖面及壳幔温度正演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显杰 《科学通报》1995,40(7):639-639
格尔木-额济纳旗热流剖面由18个实测热流组成,不仅数据有限,且分布不均,变幅大(q=30~79mW·m~(-2),q=56±15mW·m~-2),因此难于直接用于壳幔温度计算.本文将用6个热流测区(段)的平均热流正演计算地学断面的壳幔温度分布.表1中汇总了18个热流测点的位置、经纬度、热流值及其质量等级,以及6个测区的平均热流值.  相似文献   

2.
唐古拉地区的热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龙骅 《科学通报》1980,25(9):404-404
在文献[1]中,我们给出了唐古拉地区辐射考察的部分结果,本文给出热状况考察结果。热状况考察期及测点情况与辐射考察相同;所用仪器经计量部门标定;观测时次、项目及观测程序均按气象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相似文献   

3.
蒋志 《科学通报》1983,28(8):490-490
在文献[1]中,曾给出地史上地表温度变化公式。本文将给出这一问题的推导和观测的详细比较。地球表面的能量过程主要是地表和大气不断吸收太阳辐射和地球内部来的热流又不断向宇宙空间发射辐射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吴茂康 《科学通报》1988,33(11):875-875
文献[1]提出了Horn集上输入半锁归结原理,文献[2]则把文献[1]的结论推广到了含有等词的Horn集上。文献[3]提出了处理等词的RUE-NRF推理规则。它的特点是把等词的自反性,可传性以及替换性包括在这一推理规则之中,从而在整个定理反驳证明过程中不再出现任何等词公理。文献[3]证明了这一规则的正确性和完备性,并用布尔代数,群论和环论等十七个定理在计算  相似文献   

5.
纵贯青藏高原的亚东-柴达木热流大断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沈显杰 《科学通报》1989,34(17):1329-1329
中国境内为数众多的地学断面(GGT)中,纵贯青藏高原的亚东-格尔木断面以其独特的陆-陆碰撞造山隆升的构造演化环境,以及厚壳与热壳相容并存的地球物理场特征而举世瞩目。其中大地热流测量结果,建立了全球海拔最高的纵贯“世界屋脊”的热流大断面,自南向北延展近1300km,由普莫雍湖(q=91mW/m~2,热流平均值,下同)、羊卓雍湖(q=146mW/  相似文献   

6.
三热源制冷循环的最佳制冷率与制冷系数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灿 《科学通报》1989,34(7):555-555
文献[1—3]研究了内可逆三热源循环的一些主要性能,可为开发和利用三热源设备提供些新的理论依据。本文将进一步研究工质与三个热源间热传递系数互不相同的内可逆三热源制冷循环的最优性能。  相似文献   

7.
周健伟 《科学通报》1991,36(9):650-650
一、引言和定义 关于两参数过程的马氏性,有各种不同的定义。这主要是因为所考虑的过去不同。即使只考虑宽过去,仍然有几种马氏性的定义。例如文献[1]中的*-马氏性;文献[2]中的宽过去马氏性;文献[3]中给出、文献[4]中略加改变的另一种宽过去马氏性(我们将称为弱的宽过去马氏性)。还有文献[5]中给出、文献[1]中略加改变的L-马氏性。在研究两参数随机微  相似文献   

8.
关于SBK算子对有界变差函数的点态逼近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顺生 《科学通报》1986,31(20):1521-1521
一、引言Cheng在文献[1]中研究了Bernstein算子■其中对有界变差函数的点态逼近度。Sikkema在文献[2]中引入算子(也可见文献[3]p.173)  相似文献   

9.
陈天平 《科学通报》1982,27(12):709-709
在文献[1]中,Meir和Sharma提出了一种五次缺插值样条函数,文献[2,3]改进了文献[1]中的结果。最近,沙震用类似方法讨论了七次、十一次样条。本文目的是给出一种一般的处理方法,不仅大大改进了已有结果,而且可用来讨论一般的插值偶次导数的样条。在§1中,通过Hermite插值样条讨论一种H-B插值样条给出收敛速度估计和渐近展开。  相似文献   

10.
郭柏灵 《科学通报》1981,26(15):897-897
一 在文献[1]中提出了一类由数量场形成的三维孤立于问题,指出了这类非拓扑性孤立子解存在的必要条件,建立了依量子力学稳定性的一般定理,并对特殊问题给出了数值结果。在文献[2]中将此问题推广到具有非Abel内部对称性的情况。正如在文献[3]中指出,文献[1]中研究的方程组为  相似文献   

11.
阮万才 《科学通报》1994,39(10):920-920
为配合浙江省石油天然气的勘探与资源评价及温州—黄山地学断面地热研究工作,于1992年在浙江境内开展了系统的钻孔地温测量和岩石热导率样品的采集以及室内测试工作,在此基础上获得了29个可靠的实测大地热流数据,从而对宁波、金衢等含油气盆地的热流特征及浙江境内区域热背景取得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欧阳铤等曾报道过浙江省境内的5个热流数据,本文着重报道新近获得的这批热流数据.  相似文献   

12.
高恒珊 《科学通报》1973,18(6):259-259
1.在文献中Castaneda对Lewis模态命题演算S5证明了一条定理。此定理表明演算S5具有有穷模型性质,从而由之可推出S5的可判定性。略早于文献[1]时,著者在文献[2]中对于演算(?)_ε得到一条类似的定理,即文献[2]中的定理6。这里应指出,Castaneda在文献[1]中的定理和文献[2]中的定理6实质上是等价的。这里先对文献[2]中有关部分作一些修正。文献[2]的定理6陈述中的“B_0~()”应改为“B_0~(<2n>)”;相应地,该定理证明中  相似文献   

13.
吴詠时 《科学通报》1978,23(10):601-601
1.近年来,具有拓扑量子数(例如磁荷及其推广——对偶荷)的规范场的研究受到了人们的注意。文献[1]曾从主纤维丛理论出发,对U_1磁荷和SU_2对偶荷进行过讨论,在文献[2]中,利用文献[1]的结果,进一步论证了U_1。磁荷的主丛具有U_2(C)不变性(C为复数域),并由此导出了磁荷场中带电粒子的角动量算子表达式,其中含有附加项—Zegr/r=—ZeHr~2(H为  相似文献   

14.
周鸿兴 《科学通报》1985,30(1):15-15
1.问题和假设 1978年,J.Henry首次研究了半线性抛物型系统分布控制的整体能控性问题。本文作者在文献[2]中得到了把有限维情形与无穷维情形统一起来的半线性抽象控制系统逼近能控性理论。在文献[3]中又讨论了半线性热方程的一维控制问题。本文是对  相似文献   

15.
雷光耀 《科学通报》1991,36(8):572-572
如何用较少的计算量得到高精度的近似逆矩阵,是数值计算的重要问题。文献[1]给出了对称三对角阵的近似求逆法。文献[2]进一步给出了对称五对角阵的近似求逆法。文献[1]和[2]的方法只适用于对称的对角优势阵,且难以向多对角阵的情形推广。文献[3]将求逆化成级数展开,并应用于椭圆型方程数值解的计算。级数展开法是向量化算法,但其计算量较大。本文应用文献[4]和[5]提出的矩阵元素阶的概念,在消去法计算中进行高阶截断,给出强主元稀疏阵的近似求逆法。在强主元条件下,该法适用于任意稀疏结构的矩阵。  相似文献   

16.
高恒珊 《科学通报》1989,34(11):874-874
研究直觉主义系统的模态扩充,特别是在文献[1]中意义下属于S5型的有许多。这其中包括文献[2]中的系统IS5,以及文献[3]中的四个系统IM4W,IM4M,IM4S以及IM5。然而在这许多系统中提出最早且  相似文献   

17.
中国第Ⅳ号地学断面大地热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恕信 《科学通报》1992,37(2):143-143
中国第Ⅳ号地学断面是全球地学断面的一个组成部分,该断面西起青海门源,经陕西商县,东止于福建宁德,全长2220km,以北西走向穿越中国祁连褶皱系、中朝准地台、秦岭褶皱系、扬子准地台、华南褶皱系和东南沿海褶皱系等六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和13个二级构造单元,构造十分复杂(图1)。为揭示该断面大地热流的分布与区域地质构造的关系,进而探讨岩石圈的结构、性质、动力学及演化,我们在断面的西段和中段开展了钻孔测温和岩芯热导率的测试,取得了一批新的大地热流数据。  相似文献   

18.
胡庆平 《科学通报》1981,26(18):1089-1089
作者在文献[1]中研究了丢番图方程x~4=1 Dy~2(D为自然数)及其七种变形方程和两类推广方程的超限序数解问题。本文在超限序数的范围内研究更一般的方程 x~α=Dy~β q, (1)其中α、β为任意的序数,而D、q为自然数。本文是在文献[1]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谢力同 《科学通报》1982,27(6):321-321
一、引言有序根树在计算机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讨论有序根树的文章很多,如在文献[1]中讨论了字典序地产生2分树;在文献[2]中讨论了字典序地产生2分树和k分树,以及用0,1序列表示的一般有序根树的方式。而在这些文章中用整数序列表示有序根树,又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吴让泉 《科学通报》1987,32(9):653-653
文献[1]在Lipschitz条件下讨论了随机微分方程X=Φ(X)+F(X)·M (*)解的存在唯一性和稳定性。文献[2]减弱了此方程解存在唯一的条件,推广了文献[1]的结果。本文主要讨论在文献[2]中较弱条件下方程唯一解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