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鸟类从高纬度地区迁徒到热带地区以逃避冬天冰封地冻的严酷气候,这一事实,无论在亚里士多德时代,还是在今天都同样显而易见。但鸟类究竟如何制订一条跨越两半球的路线,仍是自然界中一个难解的谜。的确,世界上许多敏锐的观察者似乎怀疑这种迁徙的可能性。例如,塞缪尔·佩皮斯和约翰逊博士就认为,燕子是埋在深水池底部的淤泥里过冬的。  相似文献   

2.
考拉     
考拉是澳大利亚独有的动物之一.考拉的嗅觉高度发达,它们能够轻松地分辨出不同类型的桉树味道.考拉的前掌长有两个拇指和三个其他手指,每个指头前端都有锋利的爪子,凭此它们可以轻松攀爬相当于10层楼高的大树.考拉屁股上的皮毛相对松散,看上去就像一个软垫,使它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坐在硬梆梆的树枝上.  相似文献   

3.
大家知道,某些动物具有惊人的航海、飞行技术。它们不必借助于六分仪、指南针甚至人造卫星,每年要环绕地球进行足迹半天下的迁移或回游,最后并能重返家园。由于生态学的原因、地球上昼长与气候的变化以及适应迁移定时等  相似文献   

4.
2011年7月,布莱恩·麦奎因(Brian McQuinn)从马耳他出发,经过18小时的航程后抵达了利比亚米苏拉塔港.其时,反对利比亚独裁者穆阿迈尔·卡扎菲(Muammar Gaddafi)的起义已经进行了五个月之久.整个城市都被包围了,到处都是卡扎菲政权的武装力量.麦奎因回忆道.麦奎因出生于加拿大,过去十年间供职于和平组织,游走于卢旺达和波斯尼亚等国,对利比亚这样的动乱形势并不陌生.但这一次,麦奎因是以英国牛津大学人类学博士研究生的身份来到利比亚的.冒着生命危险,他计划接近反对派并跟踪他们的斗争,以此研究他们是如何利用仪式活动,在持久的战争中建立团结和忠诚.  相似文献   

5.
拯救考拉     
让澳大利亚和全世界都没想到的是,曾经遍布森林的考拉.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接近灭绝的边缘?这可能就是地球生物日渐减少的原因之一。凌晨两点,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北郊Burpengary市的一间寓所里,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42岁的梅根·艾特肯从睡梦中惊醒。艾特肯管理着一家致力于营救野生考拉.使其免受各种伤害的志愿者机构。此划,一只考拉就像企图越狱的犯人那样,被防护栏上的倒钩挂住.动弹不得。  相似文献   

6.
在“衣、食、住、行”四大基本生活要素的排列中,“食”居第二位,真是民以食为天呀!吃饭是人最重要的事情,欧洲人用刀、叉和勺吃西餐,中国人用筷子吃中餐。其实,不仅用餐的工具不同,吃的内容和方式也大不一样,其中蕴藏着各自不同的、丰富的饮食文化。动物也和人类一样,在“吃什么?怎样吃?与谁一起吃?先吃什么?后吃什么?”等方面也都有其自己的规矩,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动物在“餐桌”旁是怎样表现的。  相似文献   

7.
考拉的天堂     
考拉是一种憨态可掬、人见人爱、小巧玲珑的动物。人们喜欢给它喂食,也喜欢学习怎样与它和睦相处。它的两只大耳朵和温柔的眼神,以及喜欢静坐如钟的性格使它更加令人忍俊不禁和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8.
孟凡丽 《世界科学》1997,(12):16-17
20世纪70年代末,当发育遗传学家克里斯蒂那·纽斯莱.福尔哈特(ChriaianeNusslein-Volhard)和恩里克·维肖思(EricWieschaus)使上千只果蝇的DNA随机突变,然后筛选出它们子代的胚胎缺陷型时,发育生物学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实验之一便开始进行了。他们为研究一系列曾经是神秘的发育过程中的遗传因素开辟了道路,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如今,纽斯莱福尔哈特和他的同事们又做了一次类似实验,这次主要是针对动物界中的脊椎动物。他们以斑马鱼为材料,应用其已有的技术生产出了一种稀奇的新型变异动物——这为未来发育生物学的进展打下…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智力?从某些标准看,动物就象人类一样聪明露里斯5岁了。它象其他同龄的儿童一样,正在学习掌握语言。每隔一会,它就从它的母亲和周围的同伴那里学习单词,它将象它的母亲和同伴一样能说会道。露里斯的独特,在于它是一头黑猩猩。它用符号或手势来说话,它所使用的语言,一度是给聋人用的。露里斯的母亲从一群很有耐心的科学家那里学到了语言。露里斯出生以后,科学家们就离开了,他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08,(1):62-65
一个有趣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那就是:动物到底能看到什么? 过去我们认为动物看到的世界和人类看到的一样生动、活泼,现在却发现,不同种类的动物所看到的世界不尽相同.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处理视觉信息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考拉的天堂     
  相似文献   

12.
<正>海葵算得上是海洋中的异类——这种生物既有动物的特性又有植物的特性。一份最新研究认为,从基因编码上看,海葵属于动物和植物的混合种。尽管海葵看上去更像动物,但是海葵体内决定基因是否表达的"调控编码"却更类似植物,而其复杂的基因交互网络更类似于差异度更大、构造更复杂的动物。  相似文献   

13.
<正>南京"彭宇案"是2006年末发生在南京市的一起争议极大的民事诉讼案。2006年11月20日,南京老人徐寿兰在公交车站摔倒,彭宇自称上前搀扶、联系其家人并送其至医院诊治,属见义勇为,并非肇事者。随后,老人咬定彭宇将其撞倒并向其索赔,双方对簿公堂。一审南京鼓楼区人民法院判决彭宇给付老人损失的40%,判决结果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网友认为该判决使"社会无疑将变得更冷漠、人与人之间将变得更互不信任"。然而,2012年初,此案案情又惊天逆转,南京官方披露,彭宇当时确实撞了徐寿兰。  相似文献   

14.
偶然会到教室外的走廊站站,看楼群,看花园,看深蓝色的天空。拉着朋友的手,指着天空:"看,今晚的月亮好朦胧!"看不清月的边缘,迷迷蒙蒙的,弯弯的月亮像披着一件透明的薄纱,深情地,注视着地球上的我们。朦胧的月美,朦胧的感觉更美。看着朦胧的月,脑子里会产生许多美好的联想:美  相似文献   

15.
《科学24小时》心理咨询工作室给我转来了一封“无助的女孩”的来信。从来信中我了解到:她是一位在学习上积极要求进步的学生,但在性格上却属于“内向”型的。用她的话来说:“……在别人眼里的沉默寡言;在平时,不想和别人走得太近,不想和其他人说得太多,但又希望他们对我的所作所想可以理解和明白……”类似于她这种情况,我在心理咨询工作中遇到得不算少。其实,问题的关键是怎样看待自我。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周围的朋友不会很多,也不太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扬。由于不太会主动地表达和交流,有时会被他人误认为“傲”和“骄”,甚至会被看作…  相似文献   

16.
心理咨询工作室:最近班里最流行的一个词,是“郁闷”。和谁见了面,都说:“我好郁闷。”或许许多同学是说着玩的,可我却真感觉“郁闷”。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性格中忧郁的成分就渐渐多了起来。“此愁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我越来越喜欢在忧伤的诗词里沉迷。无数次抬头望向天空,心愁就像水一样在周围弥漫,世上的一切显得那么缺少生趣,不断地哀怨,不断地迷惘……平时,不好不坏的成绩,不冷不热的同学关系,平平淡淡的生活,一切都能触动我忧郁的神经。为此,我整天显得心事重重。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  相似文献   

17.
龚静 《世界科学》1999,(12):37-38
人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这些是人类诞生以来一直萦跷在心头的问题。不管人类的文明水平发展到何种程度,如当下已经能飞出地球探索宇宙空间,能通过人工合成许多大自然不能生成的东西,但是这些问题依然让人类困惑。物质的丰富,科技的发达,不能解答人类的终极疑问。想一想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它似乎也很孤独,不知何时形成的,也不知终究要到哪里去。它没有邻居,没有朋友,在太阳系里转着转着,就好比是太空中一艘天然的宇宙飞船。创世纪,上帝在第七日造了第一个人——亚当,然后又用亚当的肋骨做了夏娃,这就是男人女人的始…  相似文献   

18.
19.
刚贝河畔的猩猩行礼如仪以示友善,那应该也是一种文化的展现吧?!你看过《上帝也疯狂》那部电影吗?这部老电影绝对是老少咸宜,既有非洲的原野风貌,又有各类鸟飞兽奔的绝妙奇景,但最令人赞赏的是剧情创意十足,风情无限。电影中以现代文明和原始部落文明的矛盾,及双方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没有交集,而延伸出许多令人捧腹的场景,例如,如果你在一个没有现代科技产品的丛林中生活,忽然间由天上掉下来一个可口可乐的玻璃瓶子,恰恰好打到头上,你会如何看待那一个和周围生活环境完全不符合的“东西”呢?是神赐的礼品,还是魔鬼丢弃的不祥之物呢?这部电…  相似文献   

20.
UFO(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不明飞行物,俗称飞碟)在近些年来是科幻小说、电影的宠儿,一会儿是秘密武器啦,一会儿是天外来客的飞船啦,神秘得很!这不能简单地斥之为迷信,因为确实有人亲眼目睹嘛。但是“秘密武器”“天外来客的飞船”之类的说法,虽然富有想象力,激发了一些人的幻想,可是毕竟难于令人相信、令人心服。关键在于对这种现象尚未认识,有待研究。本期发表了张周生同志的“UFO是一种自然现象”一文。文中把UFO解释为小天体进入离地面1000公里的电离层,在磁场作用下,游离的带电粒子产生的自激发光现象;并据此提出了预测。是否如此,可以讨论。因为科学上、学术上的问题,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只有经过讨论乃至争论,才能弄清楚、下结论。可喜的是,作者把UFO看作一种自然现象,并探索了它的机制。这样一来,“秘密武器”“天外来客的飞船”等的市场就小了,有助于破除迷信,宣传科学。文章思路清楚,通俗易懂,值得推荐。作者是位青年同志,今年二十四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