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BP神经网络解决小麦群体特征的图像理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生长发育群体图像动态信息的识别与分析能够为小麦高产田的诊断提供定量化的诊断依据。依据诊断出的作物各生长阶段的群体结构和个体指标,通过技术措施对群体发展动态进行监测调控,使其沿着高产目标的预定方向发展。本文以小麦群体绿色面积和叶面积指标信息的获取为例,应用图像分割、图像增强技术提取小麦群体图像特征,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建立小麦图像群体特征识别自学习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小麦图像群体特征识别中,准确率在85%以上,表明利用ANN技术对小麦图像群体特征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扬麦158是春性较强的大穗大粒型高产小麦品种,运用小麦高产群体质量优化调控技术,能充分发挥该品种高产潜力。在里下河地区400公斤产量结构,常年有效穗26-28万,每穗实粒38-42粒,千料重40克以上。为实现叶蘖重一系列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其优化调控技术为:在箱降前后适期早播;群体起点降到8-12万;增加有机和磷钾肥用量,亩施纯氮17公斤左右,拔节肥和穗肥分别亩施尿素5-7.5公斤和7.5-10公斤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肥宽行稀播”高产优质低耗栽培技术,小麦生育后期群体发展合理,中、下部光照充足,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速率和灌浆速率加快,具有良好的光合特性。在维特较小的叶面积系数的基础上,改善光合性能,提高光合能力,是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不同小麦密度和田间配置对套作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密度过大,套作群体内透光率低,群体质量差,虽然以穗多可获得较高小麦产量,但玉米单产低,致使套作群体产量偏低.小麦密度低,通风透光好,以争取较多分蘖、穗大、粒多也能获取高产,并且还有利于玉米生长,套作群体产量较高.行数不同播种量一致的处理在4行150万/hm2的田间配置下,套作群体质量优,产量较高;行数和播种量均不同处理中以3行90万/hm2的田间配置较好.相关分析表明麦/玉套作群体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玉米单产.  相似文献   

5.
我校生物系副教授孙昌璜同志早在五十年代就开始从事小麦高产栽培途径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曾于1959年提出了“在一定条件下,随着土壤肥力水平的提高,可以相应的提高播种量;当土壤肥力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以后,播种量则宜降低”的想法。1960年,他又提出了“在高肥条件下,群体内部光照不足是小麦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适当降低播种量、加大行距,依靠分蘖是冬小麦高产栽培的发展方向”等新见解,并首次报导了“在高肥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6.
分子标记与小麦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其遗传结构的研究,目前倍受分子生物学家和小麦育种学家的高度重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小麦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提供了一条更新更广阔的途径本文论述了群体遗传结构研究方法的发展,着重讨论几种主要的分子标记及其在小麦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一、小麦叶面积指数的测定法小麦叶面积指数是小麦群体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小麦生长状态是否适当的重要标志。因此,需要在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测定叶面积指数,作为确定下一步管理措施的依据。并为总结小麦高产经验积累数据。 (一)目前应用较普遍的小麦叶面积指数测定法测定叶面积指数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当前应用比较多的是称重法。其操作步骤如下:从  相似文献   

8.
 以人工合成小麦Syn CD780及其衍生品种川麦42与优良栽培品种杂交构建的2个重组近交系群体为材料,进行多环境(年份×地点)田间试验和产量性状QTL分析,探讨利用人工合成小麦资源突破小麦产量瓶颈的机会与潜力。结果表明:① 所考察性状均呈连续性变异和双向超亲分离。S12群体(Syn CD780×川育12)高产株系平均单产670 t/hm2,比川育12提高64%,增产缘于千粒质量的显著提高(100%);S16群体(川麦42×川农16)高产株系平均单产79 t/hm2,比川农16增产181%,增产缘于粒数/m2和千粒质量的共同提高。② 基于S16群体实验数据,共检测到LOD>30的产量性状QTLs 55个。其中,产量QTLs 7个,贡献率75%~273%,均来自CM42;产量构成因素QTLs 48个,贡献率78%~328%。利用人工合成小麦或其衍生品种突破四川盆地小麦产量瓶颈的潜力较大。   相似文献   

9.
2BJM型锥盘式小麦精密播种机是实现小麦高产精播技术的先进高效机具,它可以进行亩播量为3—6千克在单粒精密播种,也可进行7—12千克的精密点条播,它播量少而苗匀苗壮,分蘖多而群体结构合理,精播小麦具有根系发达、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粒重等特点,而且比一般条播小麦抗旱、抗冻、抗  相似文献   

10.
《应用科技》1997,(4):33-34
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特别是在高产栽培技术上没有新的突破,使小麦的产量徘徊不前.无论是沿黄灌区还是雨养农业区,干旱缺水已成为限制小麦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节约用水,增加保灌面积和增强抗旱能力,提高现有耕地的小麦单产,是当前小麦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除不断研究并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以外,更重要的,是研究示范推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为此经多年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