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西部地区新一代地震动衰减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选取汶川地震和部分国外地震记录,通过残差分析方法建立考虑断层破裂机制、场地条件以及上盘效应的地震动衰减模型,应用随机效应回归方法确定模型系数.结果分析表明:模型整体上能较好地预测汶川Ms8.0级地震断层距200km以内的地面运动,但在反应谱长周期段,模型预测值比实际观测值略大;模型在短周期段(T〈1s)预测反应谱与4个美国下一代地震动衰减关系(NGA)模型平均值一致,长周期段(T〉2s)模型预测反应谱小于美国下一代衰减关系模型平均值. 相似文献
2.
文章搜集了美国西部近几年场地钻孔资料和近几年的强震记录,根据钻孔资料把强震记录按照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的规定进行场地分类,利用这些强震记录建立了适合我国场地的地震动峰值衰减关系。在衰减关系模型中考虑到了震级饱和和近场距离饱和特性,统计得到了Ⅰ、Ⅱ、Ⅲ类场地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衰减关系并分析了其特点。通过将Ⅰ类场地地震动PGA的衰减关系和其他研究的基岩场地衰减关系对比,可以看出第Ⅰ类场地得到的水平与竖向PGA衰减曲线和其他研究的基本一致。由此说明只要场地分类相同,使用各地区同类场地的强震记录进行地震动参数研究是可行的。研究结果为我国各类场地的PGA的估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南京河西地区软土场地地震动参数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南京河西地区所处的地震地质环境、地震活动环境及基岩地震动衰减规律,对所选取的某个型工程软土场地,进行了地震危险性分析,给出了基岩地震动参数;对场地的地震动效应进行了研究,给出了50a及100a超越概率水平为63%、10%和3%的场地地震动参数,该成果对河 西地区的工程抗震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彪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3(5)
随着城市高层建筑和处于抗震不利地段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勘察工作日趋增加 ,以往勘察工作中涉及场地抗震性能的内容较少 ,场地抗震性能评价作为设计输入的作用应受到重视 ,有必要作为岩土工程勘察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文章根据近几年来开展场地抗震性能评价工作的经验 ,综述了评价的基本方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软土对基岩峰值加速度的放大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美国西部地震观测数据资料为基础,分别建立了基岩和深冲积层场地的峰值加速度衰减规律,探讨了深冲积层对基岩峰值加速度的放大作用.结果表明,美国2003版NEHRP规范对D类和E类场地的放大作用可能明显高估. 相似文献
6.
层状半空间场地对地震波的放大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Haskell-Thomson方法求解加速度问题,并采用入射波幅值为基准来研究不同土层性质场地对地震波的放大作用,比认为土层下为刚性基岩且基岩处位移(加速度)已知的方法更符合实际。研究了天津市和平区和南开区两场地对加速度地震波的放大作用:分析了不同刚度土层的排列次序对场地整体放大作用的影响,对规范中场地特征周期的取值范围进行了探讨;还提出了由一种场地地震波记录计算另一种场地记录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岩上均匀场地中透镜体对地震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基岩上均匀场地中透镜体对地震动影响的基本规律,分析了含透镜体的场地与不含透镜体的场地对地震动影响的差别,针对透镜体埋深、宽度、厚度、刚度以及输入波频谱等因素对地震动反应谱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透镜体的存在对地震动有显著的放大作用,该放大作用可达49.7%;由于透镜体对入射波的散射,会产生竖向加速度,且竖向加速度的短周期成分相对较多;透镜体埋深、宽度、厚度、刚度以及输入波频谱等因素对地震动反应谱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土场地的脉动特征及地震工程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玉成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7(5):105-110
以西北黄土地区地震小区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实际地脉动观测资料为依据,阐述了黄土场地的脉动谱特性,结合实例探讨了场地脉动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9.
上海地区地震动及场地效应对桥梁抗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上海地区可能遭遇的典型地震动进行了 β谱曲线的分析与比较 ,进一步考察了场地效应的影响 ,并选取上海市内环线标准段和延安路 -成都路高架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 ,对不同潜源、不同震级的地震动作用时的地震反应进行比较分析 .研究表明 ,上海地区桥梁应具有更高的抗震要求 ,建议针对上海地区特点对城市桥梁抗震规范的反应谱作适当修正 相似文献
10.
2012年9月7日,我国西南云贵交界彝良-威宁地区连续发生两次中强地震,为地震动特性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强震动记录.考虑距离、方向的影响,从地震动衰减关系和反应谱两个方面考查了两次地震强震动的工程特征.结果显示,竖向地震动峰值在近场和中场区域明显高于水平向地震动,竖向地震动峰值随距离衰减更快;55.6级地震动峰值在近场和中场明显大于必;5.7级地震动,但地震动峰值衰减速度也较快;与其他研究结果比较表明,这两次地震的峰值总体上偏低.尽管两次地震绝大多数台站的场地为土层场地,但其平均规准谱在中长周期段的谱值明显低于规范设计谱. 相似文献
11.
Site effects on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based on microtremor measurements for metropolitan Beijing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OHRBACH Eric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9,54(2):280-287
A campaign of microtremor measurements was conducted in summer 2007 for assessing local site effects of seismic strong ground motion in metropolitan Beijing. Using the measurements from over 600 sites with approximately 1―2 km spacing covering the entire area inside Beijing’s 5th Beltway, we present the analysis results in the form of contours of the predominant resonant frequency, the thick- ness of the uppermost soft sediments, and the ground motion amplification factor. The microtremor- derived soft sedi... 相似文献
12.
基于408条地震地面运动记录的统计分析,首先研究了地震动持时、矩震级、断层距和场地类别等对阻尼调整系数的影响,然后采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提出了能体现持时和矩震级影响的阻尼调整系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持时和矩震级对阻尼调整系数有显著的影响,而断层距和场地类别影响较弱;阻尼调整系数相对于阻尼比存在异方差性;持时的影响可以通过在模型中包含线性震级项来体现.本文所提出的包含线性矩震级项的阻尼调整系数模型既能体现矩震级的影响,也能间接地体现地震动持时对阻尼调整系数的影响;模型的标准差能体现阻尼调整系数相对于阻尼比的异方差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直接用于阻尼比为5%的位移谱衰减模型,也可为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制订和修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软弱夹层土对软土场地地震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来自天津某工程的一场地为原型,对软夹层的埋深和厚度对软土场地地震效应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分析.为了分析软弱夹层的埋深和厚度对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分别对原剖面进行了以下处理:软弱夹层的埋深从2 m增加到62 m,构造了16个剖面;软弱夹层的厚度从2 m增加到10 m,构造了5个剖面.选用Taft、ElCentro和Northridge地震记录作为输入地震动,利用程序SHAKE91对不同的构造剖面、不同的输入地震波及不同的峰值加速度水平,进行了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的输入地震动和峰值加速度水平,随着软弱夹层埋深的增加,地表加速度峰值和放大系数λ都有减小的趋势,当埋深超过一定值后,地表加速度放大系数小于1.0;软弱夹层厚度对地表加速度峰值的影响与软弱夹层所处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4.
汶川震区地震动三维地形效应的谱元法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三维波动弹性动力方程推导了谱元法算法,并考虑三维真实地形及介质的衰减特性,基于并行计算环境采用谱元法和ASTER DEM模型对5.12汶川地震动的地形效应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陡峻地形对地震波两个水平分量的影响要大于对竖向分量的.震中附近区域的PGA最大值为671 cm/s2,高PGA区多分布于山顶及山脊区域.与... 相似文献
15.
时程分析方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东升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7(1):22-24
针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5.1.2条第三款及有关规定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