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牛蒡子的化学成分。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牛蒡子中分离得到六种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牛蒡子苷元、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9,12,15-十八碳三烯酸、二十六烷酸、亚油酸乙酯、十八烷酸甘油酯。  相似文献   

2.
目的:牛蒡子中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分离与制备研究.方法:使用色谱技术,对木脂素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牛蒡子中分离得到牛蒡子苷元及牛蒡子苷,纯度均能达到98%.结论:该制备方法简便、快速,可为牛蒡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牛蒡子饮片和牛蒡子现代饮片RP-HPLC指纹图谱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比分析牛蒡子饮片及牛蒡子现代饮片指纹图谱,探讨两者之间品质是否存在差异.采用RP-HPLC指纹图谱技术,对牛蒡子饮片及牛蒡子现代饮片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并建立共有模式,同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所得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牛蒡子饮片和牛蒡子现代饮片所测定的色谱图中,指纹图谱共有峰均有7个,...  相似文献   

4.
探索瑶药五爪金龙活性成分牛蒡子苷元的薄层色谱(TLC)定性鉴别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检测方法,寻找瑶药五爪金龙质量控制的依据。本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药材中的牛蒡苷元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材中的牛蒡苷元进行含量测定。通过实验,确定了TLC定性鉴别和HPLC定量检测的方法。薄层色谱中牛蒡苷元斑点集中、清晰。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牛蒡苷元对照品在0.42~5.26μg时,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牛蒡苷元平均回收率为100.43%,RSD=2.09%。10批五爪金龙药材中牛蒡苷元含量在0.06%~0.52%。  相似文献   

5.
牛蒡具有特异性风味,生鲜牛蒡容易引起不适症状,蒸制是古籍记载的重要处理方式。研究采用电子鼻(FOX4000)与气质联用(GC-MS)对蒸制前后的牛蒡进行了挥发性成分分析,结合特征响应点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定性差异分析对蒸制前后的牛蒡进行区分。结果表明,FOX 4000可以准确区分两种样品,区分指数DI为100%;通过GC-MS从生鲜和蒸制牛蒡中分别检测出22和25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有机酸、酯、醛、烯、醇、酮、酚、烷烃等,共有成分有8种,分别为丁醛、戊醛、己醛、2-正戊基呋喃、正戊醇、1-己醇、二氢呋喃-2-酮、环己烯。该研究为食品整体风味评价和香气成分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牛蒡多酚的纯化条件及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进行了研究,得出大孔树脂AB-8为最佳处理树脂,上柱流速为1 mL/min、上样初始质量浓度为1.68 mg/mL时吸附量最大,采用70%乙醇以2 mL/min速度解吸附,纯化后牛蒡多酚的质量浓度提高了55.36%.同时,采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EPR)检测纯化前后的牛蒡多...  相似文献   

7.
牛蒡子苷元是从牛蒡子中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牛蒡子苷元在炎症性疾病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疗效.综述国内外关于牛蒡子苷元抗炎的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将来研究的方向,为研究与开发以牛蒡子苷元为原料的抗炎新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牛蒡子炮制前后质量标志物的药效作用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疾病”作用网络,解释牛蒡子炮制机理。 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牛蒡子炮制前后6个质量标志物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牛蒡子炮制前后质量标志物成分可通过多靶点作用,在抗肿瘤、抗炎、心脏损伤保护、抗高血压等方面发挥作用,且各个成分的相关作用靶点相互交联,共同发挥多靶点药效作用。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揭示了牛蒡子炮制前后质量标志物的主要药效作用,为进一步深入揭示其炮制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传统中药牛蒡子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以此为基础建立运动动物模型,探讨牛蒡子对运动大鼠运动能力和自由基防御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牛蒡子可使机体组织的MDA含量下降,减弱氧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对机体的损害,为将其用于运动员的膳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无柄灵芝子实体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MCI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技术等手段鉴定结构.从无柄灵芝子实体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lucidone I(1)、spiroapplanatumine L(2)、spiroapplanatumine M(3)、牛蒡苷(4)、applanatin A(5)和3-羧基吲哚(6),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同溶剂,通过液液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古井贡酒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标准品、NIST 11谱库检索和保留指数3种方法进行定性。结果表明: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出来的化合物不同,正戊烷与乙醚、二氯甲烷相比,对芳香族化合物、烷烃类化合物以及含硫化合物萃取效果较好,二氯甲烷相较于正戊烷、乙醚,对杂环类化合物萃取效果较好。古井贡酒中共定性出188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酯类化合物74种、醇类化合物26种、芳香族化合物25种、酸类化合物20种、烃类化合物14种、醛酮类化合物8种、含硫化合物8种、缩醛类化合物7种、杂环类化合物4种、内酯类化合物2种。其中167种化合物通过标准品比对进行准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嗅闻对晒制前后山西老陈醋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基于保留指数、质谱、标准品,气-质联机共鉴定出8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气相色谱-嗅闻鉴定出42种香气活性化合物,包括含硫化合物、含氮杂环、含氧杂环、醛类、酮类、醇类、酸类、酯类、酚类、其他类。其中2种醋中含量较高的为乙酸、四甲基吡嗪、糠醛、糠醇、2,3-丁二酮等20种化合物,检测频率较高的为3-甲硫基丙醛、2-乙基-3,5-二甲基吡嗪、2-呋喃丙烯醛、香兰素、乙酸、3-甲基丁酸等16种化合物。从化合物种类看,晒后新出现了3-甲硫基丙醇、2-乙酰基呋喃、苯甲醇、丙酸等14种化合物,但有二甲基二硫醚、苯丙酮、丁酸、3-甲基戊酸、丁酸乙酯、2-乙酰基吡咯、5-羟甲基糠醛等19种化合物消失。从化合物含量变化看,晒后四甲基吡嗪、糠醇、苯乙醇、丙酸、乙酸苯乙酯等11种香气活性化合物含量升高,而乙酸、糠醛、己酸、二苯甲酮等29种香气活性化合物的含量降低。总体上,晒制后有杂味的化合物种类及含量降低,而具有良好香气特性的化合物种类或含量增加。研究结果可为山西老陈醋生产工艺的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去氢表雄酮为原料,通过环氧化、环氧开环、内酯化和酯化等化学反应,合成了9个结构修饰物,产物经核磁共振、质谱和红外光谱等进行表征,并进一步进行了初步的抗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2个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中等抑制活性,6个化合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中等抑制活性,4个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具有弱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4.
合成13个碳酰脲类化合物.其中8个未见文献报道。化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分析鉴定.其中有些新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杀草活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吹扫捕集法对加纳可可脂与加纳可可液块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挥发性成分定性分析,共检测到50种成分,包括醛类、酸类、醇类、酯类、吡嗪类、酮类、硫醚类、烯醛类、呋喃类、吡咯类等成分。其中加纳可可脂中共检测到44种成分,加纳可可液块中共检测到40种成分。采用内标法对加纳可可脂和加纳可可液块中的挥发性成分含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类成分在加纳可可脂中都具有较高的含量,酸类(乙酸、3-甲基丁酸)、醛类(2-甲基丙醛、3-甲基丁醛)、吡嗪类(三甲基吡嗪、四甲基吡嗪、2,5/6-二甲基吡嗪)等物质的含量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菠萝浓缩汁是菠萝最主要的加工产品,在常规的加热浓缩过程中通常伴随着易挥发的香气成分损失.为了探明最容易挥发损失的香气成分,同时建立一种鉴别菠萝汁饮料是由鲜榨菠萝汁还是由菠萝浓缩还原汁生产的方法,进行了菠萝原汁的真空微波快速浓缩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方法对菠萝原汁和菠萝真空微波浓缩还原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对比.结果显示菠萝经真空微波浓缩后消失的成分为己酸甲酯、2-甲基丁酸乙酯和罗勒烯,损失较大的几种成分分别是D-柠檬烯,十五烷以及古巴烯等.浓缩后增加的成分主要有香叶基丙酮.结果说明己酸甲酯、2-甲基丁酸乙酯、罗勒烯等成分可能是热浓缩过程中最容易挥发损失的成分,同时这些成分可作为鉴别鲜榨菠萝汁和浓缩菠萝汁还原果汁的特征性成分.  相似文献   

17.
设计合成了7个未见报道的新型吗啉类化合物,通过IR、NMR、ESI-MS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小鼠强迫游泳及悬尾两个抗抑郁药理模型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抗抑郁药理活性筛选,进行了初步的药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抗抑郁活性,同等剂量下部分化合物的体内抗抑郁作用显著强于空白组,其中芳香环的3位上具有氟取代基的化合物,抗抑郁活性最高,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设计合成了具有苯并咪唑结构的芳硼酸类新型荧光化合物,并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新化合物的荧光性质;并分别探讨了此类化合物在50%甲醇水溶液中对D-葡萄糖、D-果糖、D-麦芽糖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目的化合物与单糖和双糖都有较强的作用,使化合物的荧光发生特征性改变,特别是对果糖有很好的选择性识别,此类化合物可作为检测果糖的荧光传感器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GC/MS分析义马煤CS2萃取物化学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义马煤CS2萃取物的化学组成,对其化学成分及化合物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萃取物主要由脂肪烃、芳烃和杂原子化合物三类成分组成。其中脂肪烃以正构烷烃为主,另有部分三环萜和五环萜类化合物;芳烃的主要组分是芳构化萜烷,其含量在萃取物中最高,还检出少量常规多环芳烃:杂原子化合物主要是含氧衍生物,且多为酮和醇类化合物,含硫及含氮化合物各检测到两种。  相似文献   

20.
Some organoboron compounds as flame-retardants for fiber materials were prepared.Flame-retarding properties of these compounds determined by the Oxygen-Index Method weregood.These new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1H NMR spectrum and elemental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