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承接《新版<红楼梦>观感之学养缺失》,着重谈关于新版的人物角色和服饰。新版不仅对作品解读不够导致失败,还在于角色选取上。角色不配,表演幼稚,且服饰滑稽怪异,加强了作品的失败性,破坏了观众的视觉审美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
赵雰雰 《科技信息》2010,(27):144-144,47
在女性主义的早期阶段,"服饰"被看作是和觉醒了的女性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某种意义上,服饰可以被看作是自我的身体的一种扩展,女性与服饰的关系如果被置于这样的层面来进行解读,就能把握到女性隐藏于服饰背后的那种主体建构的潜在要求。本文从凯特.肖邦和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出发,分析了东西方服饰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其改变在女性觉醒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杨媛 《安徽科技》2009,(10):42-44
本文分析归纳了中国传统武将门神画中武将服饰的中国元素,并对中国、日本、韩国的MMORPG游戏中武将角色的服饰进行比较,进而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MMORPG游戏武将角色的服饰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原始岩画中的服饰表现,反映了早期人类对服饰独特的审美观点.通过分析归纳这些服饰的款式、表现手法、色彩运用等特点,表明它们不仅但是对服装的再现,更体现了早期人类的宗教、审美、图腾崇拜等社会因素.认为岩画中的服饰是原始先民的心理情感和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论福建客家服饰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服装的款式和材质、服饰色彩、妇女的下装、发型和缠足等方面入手,将客家服饰和闽南服饰、畲族服饰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客家服饰与畲族服饰有许多颇类似之处,而与闽南妇女服饰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发型和是否缠足上,同时客家服饰还展示出其简朴的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6.
李博 《咸宁学院学报》2013,(12):138-140
工笔人物画在当代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人物刻画得更加细腻,画面语言丰富,主题内涵突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服饰的表达。本文试图从服饰如何在工笔人物画中表达来阐述,服饰是如何作为人物画的重要载体,承载着重要的角色,对人物主题的表现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简述了西藏传统服饰习俗文化的发展演变,对西藏传统服饰做了两个大的分类,即传统常用服饰或节气性服饰、以及节日服饰或盛装。引用了前人所做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民俗学有关的知识体系,对上述两大类西藏传统服饰习俗文化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对正在变化当中的西藏服饰习俗文化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做出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金若佳 《科技资讯》2006,(19):177-177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审美观念的提高,现代人的服饰日益追求缤纷多彩,即使以中国来说,近十多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饰的需求日益提高,人们的服饰观也逐步改变,不再以廉价、耐穿为首选,而更多地追求高档、美观,可以说现代中国成为服饰的百花园了。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饰发展,有几个显著标志,构成现代服饰发展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为线索,从政治、伦理、哲学、儒学等角度探讨其对中国服饰制度发展的影响;从服饰形制、服饰质料、服饰色彩、服饰佩件等许多方面探讨了服饰艺术附加的一系列社会的、文化的、制度的、阶级的、观念的意义,以及对于具体不同的服饰来说,它们所代表的政治象征意义、伦理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阿昌族是跨国民族,我国境内的阿昌族人民世代聚居于云南省境内。针对阿昌族服饰,按照服饰构成,将阿昌族服饰划分为头饰、服装、银饰和其它配饰,着重分析了包头、男士短衫、女士短衫、女裙、女裤、耳饰、颈饰、腕饰、绑腿、腿套、筒帕、腰饰和佩刀共13类服饰品的造型艺术特点,其中贯穿了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阶段的服饰造型差异研究,旨在丰富阿昌族服饰艺术的研究成果,为阿昌族传统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1.
《诗经》服饰描写的意义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服饰标身份;二、服饰示“美”,“刺”;三,服饰传情谊;四、服饰示“双关”。  相似文献   

12.
从整个历史的文明进程来看,中国古代秦代的服饰制度的首创性、系统性和规范性是世界服饰文化所罕见的。至秦统一六国之后,开始了大量的服饰和礼仪方面的改革,对秦代服饰礼仪的思考,通过现今可考证的与秦代的服饰及礼仪相关的文物,介绍了秦代服饰的主要制造原料,考证了秦代在着装管理方面显示出来的社会礼仪及相关等级关系,最后总结了秦代服饰的相关礼仪在当时特定历史时代中表现出来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丹托的美学思想进行解读可以得知,当代的服饰时尚能够阐释为两种形态的嬗变,即器具化的服饰是作为符码的服饰,面料化的服饰是功用化的服饰。其实,经过分析二者都是不完整的服饰时尚。其次,为了回归到完整的服饰时尚,进行架构的重建,完整的服饰时尚的生成是经由购置、穿扮、抛离三者情态而统一的。最后,经由架构的重建,服饰时尚的审美超越是在创制中的游戏性,以及超越时间性而得到完整地体现与阐释的。  相似文献   

14.
《论语.乡党》是记录孔子衣食住行的篇章,其中概括了孔子对于服饰的审美观点。孔子的服饰美学观点不是简单地把服饰看作遮体御寒的工具,而是具有表述思想、反映情感的作用,具有昭示名分、区别身份的象征意义,这就赋予服饰更为深广的政治、文化意义。孔子的服饰美学思想与其政治思想相耦合,体现了其"中和"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15.
站在当下构建文化多样性的立场,从文献索引、闽台历史民俗资源调查、服饰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以及“地方性知识”建构4个维度,对“福州南宋黄弄墓”服饰进行多维价值重释。从考古价值和文献价值上,黄弄墓服饰既丰富了中国服饰史研究中关于南宋部分的实证,又填补了闽文化传统服饰的考古文献空缺,也成为服饰史研究中最常被引用的文献;黄异墓服饰在刺绣、印染等纺织技术上的成就。既能客观反映宋代闽地纺织工业及技艺的高超,又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南宋时期闽文化地方性审美意趣的真实范例;同时为构建文化的地方性知识及弘扬地方文化特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服饰元素的提炼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传统服饰中的造型、图案、色彩、面料和工艺等外在元素和自然和谐、精致含蓄的抽象神韵进行了分析提炼,指出现代设计师在运用传统服饰元素时,需采用现代的服装设计语言和方法进行创新设计,从整体上把握服饰的神韵,防止形式特征元素的表象化。  相似文献   

17.
女性对服饰的自主选择和支配反映了她们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特征.由于女性服饰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所以女性服饰心理在人类服饰心理上更具有代表性.对不同年龄阶段女性服饰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不同年龄段女性着装的整体心理态势,纠正自我和他人对服饰的偏斜倾向,为个人的服饰选择和服装企业的生产和营销决策提供依据.本文在全国范围内调杳849名女性,并将其按年龄分为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年龄阶段,通过SPSS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得出不同年龄阶段女性的服饰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从面料、图案、色彩、服饰佩件、美感神韵等元素着手,论述了《红楼梦》服饰对现代服饰的深远影响,指出:现代服装设计师在传承传统时,需融入自己的创作思想,用现代生活的理念和时代精神重塑传统,使其既展现出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神韵,又别具现代风尚。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认为近代山东服饰发展可划分为鲁东沿海、鲁中和鲁西北内陆、鲁南沂蒙山区3个内部区域。分别对这3个区域的服饰发展进行研究,总结其主要发展特点,认为鲁东沿海区域服饰发展非常快,种类比较齐全,最先登上引领山东服饰发展的地位;鲁中和鲁西北内陆区域的服饰逐渐向前发展,整体呈现崇尚俭朴、保守的特点;鲁南沂蒙山区服饰发展缓慢,整体着装水平较低。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形成这种划分的主要原因是近代山东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20.
清代西藏地方噶厦政府官员服饰不仅记载了藏民族服饰文化发展的轨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藏族社会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文化交流,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点。文章通过比对实物资料和文献资料,对西藏博物馆馆藏清代西藏地方噶厦政府俗官服饰进行研究,对俗官服饰的基本类型即礼服、公服和便服等三类从样式、质地、纹样方面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其基本特点、类别、文化交流元素等,较完整地展示了清代西藏地方噶厦政府俗官服饰的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