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妍玉 《科技信息》2012,(18):183-184
人际功能是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提出的,它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纯理功能之一。人际功能是语言的参与功能,通过这一功能,参与者可以表达他在某一情景中的态度和推断。本文以人际功能为出发点,从人际功能中表达说话者身份、地位、态度和说话者对事物的评价这四个层面来研究《围城》小说中的语码转换现象。以此来揭示语码转换这一交际策略在《围城》小说中所具有的人际功能。  相似文献   

2.
在闽南地区语境下,闽南话与普通话语码转换有其特有的顺应特征和具体的语用功能。从语用学视角分析闽南话与普通话语码转换的会话实例,发现在闽南文化思维语境下,闽南话与普通话语码转换是说话人在综合考虑闽南话与普通话语言因素、社会文化和心理语境变量的基础上选择的语用策略;在顺应的过程中,闽南话与普通话语码转换实现了简约、尊重、排除、标记等社会语用功能和情感、强调、幽默等心理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3.
语码转换的语用与交际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码转换指的是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它是具有一定交际目的,有意识的语言现象。语码转换受到交际参与者、交际场景和交际话题或内容三大主要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本文拟通过对语码转换现象的探索,进一步分析语码转换的特殊语用功能和社会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4.
日渐推广的英语教育使得校园交际用语中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愈加普遍,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应用情景型语码转换,隐喻型语码转换和标记理论分析大学校园语码转换现象及原因,通过实例进一步说明英汉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围城》为语料,对作品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语码转换是交际者用于实现自己交际目的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际策略。语码转换使用过程中体现了对语言使用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的顺应,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实现了语码转换不同的语用功能,例如:填补词汇空缺或语义差异使交际更加方便,避免社会尴尬,作为幽默、讽刺、强调、排除听话人、引用等策略满足交际者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6.
语码转换指讲话者在同一言语交际过程中使用两种或更多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语码转换既具有社会功能同时又可表现说话者的心理情感.<海角七号>中的语言是整部影片的一个亮点,剧中人物闽南语、普通话和日语在不同场合相互转换,具有一定的社会和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7.
李冰 《科技信息》2011,(11):I0251-I0251,I0269
语码转换是外语教师用于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许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教师语码转换展开讨论和研究。本文从顺应论出发,研究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旨在规范教师语码转换,切实提高教师职业语言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刘一洁  杨蓓蕾 《科技信息》2011,(5):I0141-I0141,I0421
语码转挟,即两种或多种语言变体的转换,是语言接触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对歌词语篇中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却鲜有人涉及。歌词,尤其是流行歌曲的歌词,作为语言的形式之一也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日趋成为语码转换的一种特殊载体。众所周知,语码转换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语言的使用和变异,考虑到语码转换的这一深远影响。对中文流行歌曲中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不仅很有意义,而且很有必要。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中文流行歌曲歌词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这一现象。一是分析中文流行歌曲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结构特征;二是探讨歌词作者在歌词语篇中运用语码转换所实现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9.
纪奕娜 《科技信息》2009,(31):297-298,321
语码转换是指语言使用者在同一语篇中交替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码的语言现象。语码转换不仅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在文学作品中也较为常见。其中在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鉴于各种原因,小说中人物在他们的对话中经常使用语码转换。因此,本文以《围城》为语料,以Jef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基础,寻找可以导致这些语码转换发生的因素,以及这些语码转换所具有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现象引起了语言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大量重要研究成果。国内对语码转换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少有涉及到影视作品中的汉英语码转换。语码转换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自有它的功能和作用,已经有不少语言学家对语码转换的功能做了研究、归纳及总结。依据于国栋2001年提出的顺应模式,通过对《北京人在纽约》中含有语码转换的对话进行分析研究,从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三个方面探讨了电视剧中英汉语码转换的功能是怎样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课堂语码转换的功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嗣海 《科技信息》2009,(33):I0176-I0176,I0225
课堂语码转换作为外语课堂教学中一种认知、交际和教学策略,其转换的功能机制将促进或制约外语教学中师生课堂交际的效率。因此,教师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语码转换机制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李玉梅 《科技信息》2010,(8):I0151-I0151
本文介绍了语码转换的含义及其主要类型,并探讨了语码转换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指出在进行语码转换时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分享和传播方式以其鲜明的独特性引起关注。文章以标记模式为理论框架,对微博中出现的语码转换进行观察和分析,探寻出微博中语码转换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语码转换研究回顾的基础上,从信息型英汉语码转换和情感型英汉语码转换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课堂上英汉语码转换的功能、成因和原则。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创造和谐的大学英语课堂,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教师和学生都要在课堂上合理的转换语码。本文首先介绍了语码转换概念,接着试图阐述教师和学生语码转换的功能,最后,文章讨论了语码转换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运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教师课堂语码转换指教师在二语/外语与学习者的母语之间的转换。语码转换对外语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课堂用语。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韩礼德三大纯理功能之一的语篇功能作为理论基础,从语篇层面上分析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英语被动语态是个非常重要的语法范畴。通过一系列分析表明,被动语态具有七个方面的语篇功能:突出主题功能、引入主题功能、转换主题功能、凸显焦点功能、平衡焦点功能、对比焦点功能以及语篇衔接与连贯功能。被动语态的种种语篇功能共同作用于语篇的重组,使语篇成为一个结构上衔接、语义上连贯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探讨英语课堂中语码转换问题。言语行为理论重视言语行为的实施者在语言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强调言语行为的实施者的主体作用。英语课堂这一特殊语境决定了语码转换的特定功能。文章通过分析实例,讨论了英语课堂中语码转换的言语行为,最后笔者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的一种常见现象,而语码转换的翻译却很少引起研究者的注意。通过对《日出》和《围城》英译本中张齐治和张吉民两个人物会话中语码转换的译文进行实例研究,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对两种翻译方法进行分析、解释和对比,提出在翻译实践时应该对形式给予充分的重视,将形式与内容统一起来,并强调在进行翻译实践时应该注意具体的语境。  相似文献   

20.
李瑶 《当代地方科技》2010,(23):121-122
本文旨在分析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这一特殊言语交际情景中的语码转换现象,着重论述课堂教学中语码转换的使用动机、类型与功能。采用了社会语言学视角对其展开理论阐释和实证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