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秦观的谪恨词除了表现跟元佑被贬词人伤时忧生的共同政治恐惧心理之外,还突现了悲苦和绝望两种主导情感心态。这两种情感心态具有独特的内涵:悲苦表现为身世之感的悲伤和贬谪旅途的孤苦;绝望表现为对仕途、对归隐和对自身生命的绝望。而且这两种情感心态在被贬谪的不同时期既各有侧重又互相融合,贬谪前期秦观的情感心态以悲苦为主,贬谪后期则以绝望为主,从而构成了秦观恨谪词“凄婉”、甚至“凄厉”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2.
自元好问《论诗》绝句中对秦观发出“始知渠是女郎诗”的说法后,前人对秦观的诗颇有贬意,以为过于柔弱。本文通过对秦观七绝诗的评析,认为苏轼“以诗入词”受到赞扬,扩大了词的境界,而秦观“以词入诗”亦未尝不可,在宋诗中独树一帜,丰富了宋诗的艺术风格。故此文一反传统习见,借评价秦观七绝诗的同时,对其“以词入诗”从积极的意义上进行了肯定。  相似文献   

3.
秦观是北宋后期的一个才华横溢的词人。他博取众家之长而自成一家,自得清新,以一种凄清婉丽的风格将婉约词推向一种极致,被推为"婉约之宗"。秦观用词这种艺术形式通过一些悲凉凄冷的意象细腻深刻而真挚地刻画了自己内心最为深切的一种诉说。从秦观的身世经历入手,了解其词的凄美哀婉,探究这种词境的写法,阐述词境由凄婉到凄厉的转变,分析秦词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柳是中国文学意蕴丰富的意象之一,在清真词中它不仅是离别的代名词,也用来抒发思乡怀人之情,吟咏春天,更象征着女性。柳在周邦彦的笔下具有了生命的活力而且涵义丰富,在清真词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舟意象紧紧伴随着文人士子的羁旅游宦生涯,具有丰厚的情感内涵。唐代文人笔下的舟意象作为他们频繁使用的意象,成为承担他们情感与理想的重要载体。本文试从游子、狂者、悲士笔下的舟意象进行分析,透视唐代文人在游宦生涯中流露出的复杂丰富的人生理想及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6.
比较和分析两宋时期楼意象词的两类词人及作品,认为“闺音原唱”(作者为女词人自身)楼意象词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而深刻:闺中思妇的孤寂、愁苦、怨艾、无奈,亡国宫女及被掠民女的思君爱国、慷慨贞烈,底层歌妓的爱情追求、辛酸绝望;而“男子作闺音”楼意象词内容单一,情感看似浓烈实则肤浅:楼中女子的浓情蜜意;独守闺房的思妇情怀;盼望与失望的情感交织。  相似文献   

7.
"燕子"意象是古典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意象,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研究南宋词作中"燕子"意象的多重内涵,要以唐圭璋编著的<全宋词>为基础,采用历史的视角,结合时代特征入手分析.南宋词作中"燕子"意象的具体内涵分为四类:表现春天的美好景色,或盼春或惜春伤时;表现爱情的美好,表达相思幽怨之情;诉说离情之苦,表达羁旅乡愁;抒发人事代谢、国破家亡的感慨.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由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的创造而转化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传递是指以意象为载体传达独特情感活动的过程。作为词这一艺术形式发展的巅峰,宋词以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的明喻方法,赋予词极强的情感表现力和审美意义。柳永词将风、月、酒、泪、柳、云、黄昏等作为意象符号,在意象传递中注重情与景的融汇、虚与实的结合,注重对韵与味的追求,对整个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作为婉约词的正宗,秦观、李清照的词无论在题材内容,还是情感表达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然而,作为两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抒情方式上也体现出诸多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月亮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在中国文化里,月亮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她伴随着神话的世界飘然而至,负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凝聚着古老民族的生命情感和审美情感.从追述月亮神话的起源入手,着重从月亮的原始意象、审美内涵、文化心理三个方面分析了古代诗歌中月亮意象的丰富内涵,以期对人与自然,自然与文学这一重大课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元祐体是指苏轼文人集团于元祐年间以京城为主的唱和活动所形成的诗歌风格,突出表现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等特征。受此风气影响,秦观元祐诗也有较明显的元祐体特征,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内容,也残留着元祐体的一些弊端。但总体而言,秦观此期具有明显元祐体特征的诗歌并不多,成就上也无法与苏黄比肩,故世人谓其诗不似宋诗,但秦诗也规避了宋诗过于追求奇字、险韵、僻典等缺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王英志《袁枚书法作品中的集外诗词九首考释》(《文学遗产》加08年第6期)一文,至少有三首诗著作权误判。《扇面绝句三首》前一首见《瓯香馆集》卷八,题作《题画赠李先生》;后两首见《瓯香馆集》卷二,题为《观潮》,俱为清初“毗陵六逸之冠”恽格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杨万里的诚斋诗塑造了大量的儿童形象,以描写他们游戏、劳动、学习,以及他们的忧愁、烦恼为主要内容。诚斋诗充满了丰富奇特的的艺术想象,采用儿童的“我向思维”,善于在具体细微的意象中以小见大,结构上纵横变化,采用活泼流畅的口语、俗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成就。诚斋体的伟大成就体现了诗人博大高尚的人格,体现了诗品与人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苏轼欣赏秦观《踏莎行》最后两句“尤为皮相”,这不是单纯地品评具体词句,而是先生在文学独立性模糊的特殊时期对文学审美理想和本体的捍卫。  相似文献   

15.
秦观词作在表现手法上大量使用典故,其用典方式主要有直用、反用、化用三种。通过对秦观词的总体观照,可以窥见用典凸现了其词的才学为词、以小见大的特点,大大提高了秦观词在地位、知名度和思想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要考证贯休的生平,不能不考虑他是否去过边塞。关于他是否北上,何时北上的问题,学界历来存有疑问。虽然大多数学者认为贯休北上过,但基本上是存而不论,或者略而不谈。文章以其诗证其行径,以为贯休确实去过西北、蓟北等地,且于懿宗成通六年北上京城并进而漫游边塞。  相似文献   

17.
清人汪森的《粤西诗载》收入自秦汉至明末游宦桂东的88名诗人在桂东创作且吟咏桂东的诗作212首。没有收进《粤西诗载》的游宦诗人和歌唱桂东的诗词还有很多。从这些游宦诗人在桂东的文学书写,可以读到各时代诗人的诗心,诸如迁谪之情,隐逸之念,用世之心。他们对桂东地理、风土、政治的记录,是研究桂东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的重要史料,他们的诗作为桂东文学的繁荣增添了绚烂多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8.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男怨诗塑造了“怨男”之形,中国自《诗经》以降的闺怨诗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怨女”之象。一支“怨”曲唱中西,怨男怨女有着相同的命运遭遇:被弃、孤独、痴怨,但两者并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他们中有的冲破层层藩篱,起而反抗,自珍自爱。通过剖析英国男怨诗和中国闺怨诗,可以看到中西怨诗塑造的怨男怨女形象是有其共通性的。  相似文献   

19.
《瓶之存在》是诗人覃子豪晚出的作品之一,在覃子豪的诗作中,它最为典型、完美且影响深广,评论家探究其现代品格并以此断言覃子豪后期诗风与诗歌观念的转变,然对其古典韵味却多有搁置,本文即从意象、主题、思维、结构、语言诸方面剖析其与中国古典诗歌以及传统文化的关联,并探讨其中得失。  相似文献   

20.
自明初迄于当代,关于高启之死原因的观点主要有:以诗得罪说、辞官得罪说、苏州人身份说和政治斗争牺牲说。这些观点都不能解释高启之死的真正原因。其实,高启之死是明初众多文人罹难一个简单的例子,其死仅仅是因为在明初刑用重典和朱元璋反复无常及雄猜好杀的背景之下因“魏观案”连坐而死。高启之死的原因变得扑朔迷离,一方面是因为时人因政治忌讳隐晦其辞,后人更热衷于附会;另一方面是因为研究者务求深刻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