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的分析.认为马克思在创立自己的哲学体系时,首先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历史观进行了批判,主要是阐明了国家和法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他在社会物质关系的阐述中.更进一步地论述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指出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阶级,并把人类解放的希望寄托在无产阶级身上。因此,1843—1844年期间马克思在历史观上也有较大的建树.巳具有历史观上的唯物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思想交锋、自我批判、绵延提升直至最终导出唯物史观之创建的逻辑进程。马克思立足于《莱茵报》时期的感性经历,先后运用哲学、历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和知识对黑格尔理性国家观进行系统的理论清算,纠正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历史错位”,首次确立了“社会本体论”原则。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理论的形成是标志着唯物史观开始诞生的第一命题。分析马克思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演进逻辑,有利于澄清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内在关联,科学评价市民社会理论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针对黑格尔及其以前的法哲学思想,阐述了马克思《黑格尔法的批判》的地位和意义。揭示了黑格尔法哲学的“逻辑泛神论的神秘主义”,对黑格尔法的形而上学进行了批判。并指出此批判标志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开始向唯物主义转变;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市民社会理论是马克思全部学说的基石.马克思得益于黑格尔的相关理论并对之进行了批判,其分析呈现出法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相结合的立体构架,其内容则从抽象形态和具体形态来展示.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充满辩证法的分析而揭示了政治解放的限度,从而把克服市民社会同超越政治解放紧密地联系起来.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是马克思政治思想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市民社会是黑格尔,马克思学说的重要范畴,黑格尔的市民社会学说有其优缺点,为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在对黑格尔市民社会批判改造中走上了通往唯物史观的道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主我,从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6.
早年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尚存在着局限性,此后也只是聚焦于“市民社会”批判,对“家庭”和“国家”这两个核心范畴则缺乏深入探讨。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利用最新资料弥补了这个缺憾,消弭了唯物吏观初创阶段的空白区域,在这个理论方位上完成了自己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过程中质的飞跃,也是世界哲学发展之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在唯物史观创立的过程中,马克思的思想经历了几次重大转折,其中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由对“政治暴政”批判向对“经济暴政”批判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这种转变促使马克思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由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转向对“市民社会”的批判;由对哲学的研究转向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奠定了世界现、政治立场、学术理论上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重要概念和范畴。马克思是从批判黑格尔哲学开始,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分析,继而转向经济学研究来解释市民社会的。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宁 《科技咨询导报》2010,(18):245-245
黑格尔从唯心主义出发,把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看作伦理发展的三个阶段,认为国家是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决定力量,家庭和市民社会从属于国家,国家决定市民社会。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把市民社会看作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关系和由这种交往关系所构成的社会生活领域,其本质是物质生活领域,创建了自己的市民社会理论。在当今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黑格尔那里,理性是与现实同一的。这种同一在马克思看来有一种类似宗教的意味,它把人们带入理念的幻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进行了批判。在马克思看来,哲学的任务应该帮助人们抛弃理念的幻觉。这样人们才会对自己与周围的世界保持清醒,并作为一个有理智的人而行动。这就是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涵义。  相似文献   

11.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在论述19世纪中叶德国革命前途时,针对当时德国的具体情况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提出了仍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下的德国可以跨越资产阶段革命阶段,直接进行了共产共主义革命的思想,这表明马克思此时就已经对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可跨越性有了初步的认识。这种认识实际上成为马克思晚年东方社会理论中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先声。因此,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理论价值作出重新评价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深刻地记录了马克思在巴黎无产阶级直接影响下,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伟大转变的思想历程。它不仅勾划出马克思世界观的基本轮廓与核心内容,而且描绘了推动马克思世界观根本转变的决定力量。构成马克思学说的核心内容,推动马克思世界观根本转变的动力,决不是马克思头脑中伦理的人道主义,也不是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抽象哲学研究的简单综合,而是社会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入地全面地批判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主义性质,而紧紧抓住了他关于人、人的本质、人的劳动和人的自我生成的思想,突出了异化在否定的辩证法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建立起关注人的解放和发展的实践辩证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创始者,不是天生俱来的,而是经过一个长期的磨炼、艰苦的探索的过程,这里仅论述马克思从相信黑格尔哲学到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再到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转化过程,从中探索青年马克思如何走上创立科学认识论光辉大道的初期概况,启迪有志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5.
市民社会理论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市民社会理论。关于市民社会的认识,马克思经历了从"资产阶级社会"到"生产关系"的过渡,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最终为无产阶级革命寻找到阶级基础。市民社会在当代的发展,主要是其本身融入与国家的互动关系中,尤其是如何在民主政治的社会中运行,这是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时代价值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实质,并不是像传统哲学教科书说的那样,将黑格尔的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创立了唯物辩证法,而是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过程中,建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确立了一条从物质实践出发去考察、理解自然、社会、人和人的认识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路线。教科书的观点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观点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17.
霍营 《当代地方科技》2010,(19):166-166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反映青年时代的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的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文献。其中反映这种转变的最重要的标志,就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思想的初步形成。马克思以宗教批判为起点,分析了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对人的解放的物质基础、主体力量,具体途径和方式等问题进行了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中,费尔巴哈起到了纽带和桥梁作用。作为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哲学之间的"中间环节",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加速了马克思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进程。但是,犹如一直都不是纯粹的黑格尔派一样,马克思从来也不是纯粹的费尔巴哈主义。马克思不仅依据费尔巴哈的宗教理论展开了对黑格尔宗教观的批判,而且还进一步指出,费尔巴哈脱离现实,忽视政治,这正是费尔巴哈对宗教批判的致命缺陷。  相似文献   

19.
基于MEGA2附属资料卷,对马克思早期文本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克罗茨纳赫笔记》《论犹太人问题》《政治学与国民经济学批判》的文献学问题进行清理和考察,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克罗茨纳赫笔记》写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之后,而非通常认为的之前或之间;《论犹太人问题》第一二部分不是连续写作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写于《论犹太人问题》第一二部分之间,而且第二部分的写作受到了赫斯《金钱的本质》的影响;《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政治学与国民经济学批判》的基础手稿,对“社会主义者”的研究和评论,也是《政治学与国民经济学批判》的写作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了批判,这一点集中表现在他批判地理解了黑格尔的《现象学》即"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1根本之点在于马克思抓住了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阐述的意识的异化和异化的扬弃,并从人的真正的现实性即人的感性现实出发对黑格尔关于意识的异化和异化的扬弃的观念进行了扬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