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甲午中日战争最终以中国的失败告终.而这场战争中的核心战役就是甲午海战.从这关键的一战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清政府极其保守、腐朽的思想意识,而正是这一点将中国引向了甲午海战,乃至整个甲午战争失败的深渊,并导致中国东亚霸主地位的沦丧.此战的失利对东亚格局造成了深远影响,而这一切都与统治者的思想意识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甲午中日战争最终以中国的失败告终。而这场战争中的核心战役就是甲午海战。从这关键的一战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清政府极其保守、腐朽的思想意识,而正是这一点将中国引向了甲午海战,乃至整个甲午战争失败的深渊,并导致中国东亚霸主地位的沦丧。此战的失利对东亚格局造成了深远影响,而这一切都与统治者的思想意识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古今中外的战争史表明,任何一场战争都和特定的军事文化密切相关.一种完整的军事文化形态,一般应包含军事战略文化、军事技术文化和军事制度文化三个层面.甲午海战表明,清朝海军在这三个方面都是缺失的.这种先进军事文化的整体性缺失,决定了北洋海军的失败结局.反思这段历史,得到的启迪就是要大力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  相似文献   

4.
从军事软实力的视野,总结了甲午海战溃败的原因。认为北洋海军的战略思想落后、情报信息收集不力以及官兵素质低下是导致拥有硬实力优势的北洋海军战败的主要因素。以史为鉴,提出了人民海军在保持战略思想的先进性、制信息权及提升官兵素质等软实力建设方面的建言。  相似文献   

5.
《科技潮》1998,(9)
天津市文物管理部门近日在北洋海军昭忠祠遗址发现3块精雕细刻的大型石座,经考证被认定为该祠的碑刻。这一发现,对研究清末北洋海军史、揭露日军侵华罪行均有一定价值。天津河北北洋海军昭忠祠建于1898年。是中国最早由官方所设的抗日民族英雄纪念地之一,专祀在甲午海战中阵亡的北洋海军将士。被公祭者包括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总兵刘步蟾、林泰曾,副将邓世昌、林永升,参将黄建勋、林履中等,人数不详。60年前侵华日军强占该祠后,将祠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清政府19世纪80年代建立的北洋海军是当时亚洲最强大的舰队.北洋海军主力舰有2艘铁甲舰和3艘巡洋舰购自德国,装备德国克虏伯巨炮,其天然良港基地旅顺和威海卫筑有德式炮台.该文从铁甲舰技术、克虏伯火炮技术、炮台工程技术3个方面,分析德国军事技术对北洋海军建军所起的积极作用,兼论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技术因素.  相似文献   

7.
王义全  马富勇  蒋红 《科技信息》2010,(20):I0037-I0037,I0041
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的失利,初步显示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失利,究其原因,诚然,这与清王朝的腐败有关系,但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所造成的中国人的心理缺陷是这次战役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本文将从北洋海军部分官兵缺乏高度的爱国的政治责任感;在对待海战时北洋海军官兵严重的贪生自保心态,缺乏对敌作战的勇气;在战争失利之后,缺乏作为军人应该具备心理承受能力这几个方面,表明心理素质较差是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的对外战争中,120年前中日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场战争.从北洋海军的后勤保障来看,当时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对战争结局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文中对海上保障起决定作用的财务保障、物资保障、卫勤保障、军事交通运输保障以及组织实施保障的后勤指挥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北洋海军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周馥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建设海军基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北洋海军防御体系;制定"北洋海军章程",使北洋海军的正规化建设和军队战斗力的提高有了制度保障;协办天津武备学堂,培养了一大批近代军事人才。周馥这些历史贡献正是其重视海防的近代国防思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0.
村民委员会选举是我国基层民主的体现.各地农村在选举实践中也会遇到选举失败的问题.以H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选举失败的基本原因有选举委员会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投票的安排和计划有失误;部分群众对投票规则不满等.选举失败的根源是候选人的合法性遭受质疑.  相似文献   

11.
在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总结中国在战争中失败的经验教训,不仅能够激发国人捍卫国家安全、促进改革开放的坚强意志和信心,还对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探寻甲午战争的失败应该有社会转型的思路和视野。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讲,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在甲午战争之前各自对本国社会近代转型的推进程度是不同的。明治维新通过全面的变革初步实现了包括军事转型在内的社会整体的近代转型,而洋务运动有限的改良根本改变不了清军整体的古代军事形态。从甲午战争的史实看,正是由于两国在各自近代军事变革中的不同作为所导致的军力代差注定了两国在甲午战争中的不同命运。  相似文献   

13.
针对参加甲午战争主战场黄海海战中的北洋海军与日本联合舰队的战舰,尤其是从舰艇的总体设计角度出发,剖析了北洋海军舰艇的战斗力,并将之与日本联合舰队的战舰进行了多方位对比。指出北洋海军的舰艇相对日本联合舰队的战舰在总体性能上比较协调,但是部分指标落后,然后结合两支舰队在黄海海战中的具体表现,提出了对当前我国海军舰艇总体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1876年,中国第一条营业的铁路——淞沪铁路竣工通车,中国人第一次感受到了近代交通的便捷。然而,在此后二十多年时间里,铁路事业在国人反对声中举步维艰。直到甲午战败,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戊戌变法在这种背景下爆发,虽然变法很快失败,但包括铁路修建在内的许多事业却悄然兴起,萍乡铁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修建。  相似文献   

15.
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宣告了中韩朝贡关系的结束。随后,中韩关系进入了韩国欲求独立自主,中国欲维持传统朝贡关系的矛盾局面,直到1899年《中韩通商条约》的签订和中韩公使级外交关系的确立,中韩近代关系才得以建立。这个过程是中韩关系由朝贡关系向近代条约关系转变的一个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6.
褚辅成是浙江辛亥革命的元勋之一。甲午战争之后,在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褚辅成跨出国门,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由传统士绅转变成一位革命者。在浙江辛亥革命中,褚辅成积极谋划、参与组织和领导省城杭州以及嘉兴等地的光复活动。光复以后,他又为浙江省政治秩序的稳定、民主政治的推行作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政治理论与经验的不成熟,褚辅成在革命活动中也存在严重不足:在光复之后浙江省新生政权的巩固与建设中,褚辅成等革命派排斥立宪派,不能与原立宪派人士真诚合作,致使民主政治建设事业遭受顿挫。  相似文献   

17.
甲午战后中国惨败,朝野上下忧心忡忡,清廷以亟造铁路为自强要策。此时,朝臣们对于铁路建设的紧迫性和必然性已有认识,但在修筑路段、筹款方式等问题上意见不尽相同。这些意见的背后,乃是臣工不同的筑路理念和各政治派别权势与利益争夺的反映。文章以甲午战后津镇铁路的议筑、罢修为中心,试图勾勒各派政治势力在铁路修筑理念的分歧和对修筑权的争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