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从英汉语言差异入手,论证了中国古诗意境美的形成和古汉语本身的属性和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正因为这种密切关系决定了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在汉诗英译时是不可传译的.  相似文献   

2.
比喻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十分常见,是诗人突出意象,传达诗歌美感信息,特别是模糊美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汉诗英译中,如何能恰当翻译比喻,以便突出原诗的意象,传达美感成为诗歌翻译重要问题。因此,译者通过分析汉诗中比喻的构成及其如何再现美感信息进行分析,旨在找出几种比喻翻译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
汉语诗歌由于其物我交融的传统和尚简的审美取向,常常省略人称代词,但英语诗歌则因追求真实的美和凸显个体而一般突出人称代词.基于英汉诗歌人称的隐显模式,汉诗英译中不同的人称确定会产生不同的情景联想和不同的抒情效果.因此,译者应根据原诗意境及人称的隐显模式来确定汉诗英译的适当人称.  相似文献   

4.
李明  董瑞虎 《科技信息》2010,(8):I0174-I0174,I0176
由于诗歌独具的特点和语言与文化差异,英汉语诗歌互译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可译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英汉诗中的一些不可译因素,即译诗中的意美、形美、音美及神韵的不可译性;然后提出要解决不可译性,翻译者首先要深入研究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其次注意处理好原诗内容和意境、形式和韵律,最后强调要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修养,以对这些不可译因素进行再创造性翻译。  相似文献   

5.
诗歌形式美是构成诗歌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英汉诗歌各自具有的独特织体形式为诗歌翻译带来挑战.但诗歌翻译中如果置诗歌形式不顾,忽略"形美"的传递,单纯追求"神似",必将影响读者获得等同于原诗的审美体验,因而本文通过译例分析认为诗歌翻译应该尽量追求"形""神"兼备,不可忽略"形美"传递.  相似文献   

6.
段汝欣 《科技信息》2013,(6):195-195
诗是"美的有节奏的创造",它不但能带给人们智慧,更赋予人美的享受与情的陶冶。意象是英汉诗歌最重要的要素,也是英汉诗歌的灵魂,通常诗人会通过修辞、语音、象征等表现手法使意象更具有形象美、音乐美和意义美。本文用实际例子阐述了英汉诗歌意象的两个重要特征,即文本意象和比喻意象,指导我们阅读诗歌时首先应从其意象着手,才能理解诗人的意图以及整个诗篇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邹克亚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6):45-46,54
"意美、音美、形美"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翻译诗歌的最高境界。中国的古诗作为最精炼和最富于音乐性的语言,在英译时,译者不仅要考虑到意境美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做到音美和形美。《登鹳雀楼》是我国唐诗中的经典之作,其英译也有许多版本。文章分析了"意美、音美、形美"在《登鹳雀楼》的三个经典译本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刘文飞 《科技信息》2010,(28):25-26
中国古典诗歌作为一种语言高度浓缩的文学体裁,以寥寥数语,就表达了丰富的意境与情感。汉诗英译作为译学界一个不小的领域,其难度更是可想而知。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即翻译的形似与神似的问题,韵律的处理,意境再现来详细分析了古诗英译的实践过程当中的难点之所在,并进一步做了一些探讨,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语码转换,是文化的交流,亦是审美观的交流.因不同语言使用者的社会经历和思维方式以及语言结构本身的不同,语言之美在译入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损失.为使译文忠实地再现原文魅力,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手段对这些损失进行补偿,如在汉英翻译中采用注释法、增益法、替换法、引申法等进行审美补偿.  相似文献   

10.
运用接受美学基本原理,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模糊性进行审美分析,提出了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的模糊美应遵循审美对等的原则,并通过运用词汇转义、语域对等、最佳协调的策略,对汉诗英译过程中更为理想地再现原文的美学要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艺术魅力。它的创作是一门艺术,是意境美、音韵美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这些美感在其英译中不但不能丧失,而且还要尽量体现。在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方面,林语堂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是许渊冲教授的中国古诗英译理论。该理论充分彰显了许的"求美"观。许在古诗英译中追求意美、音美和形美,这是为了能让读者"乐之",能让文学翻译发展成为目的语中的翻译文学。  相似文献   

13.
英汉语言在咬字吐字上的处理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对正确咬字吐字的评价标准也存在着原则性的差异。本文从英汉语言各自对咬字吐字的处理,汉英语言咬字吐字差异成因分析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诗歌的含蓄美是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体悟中得出的审美情感归结。含蓄一语,古代诗论者在诗歌鉴赏中从不同视阈多有论及,梁启超等人在现代语境下对古典诗歌含蓄美作出重新阐发,认为含蓄是古典诗歌传达情感的表现手法。本文从诗心美学角度认为,含蓄美是诗人对诗歌的领略、体悟,以达到对生存本体的一种生命体悟。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是位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词人 ,综观她的词 ,我们不难发现 ,“美”是她词创作的灵魂。本文将从个性美、愁情美、情操美三个方面来论述李清照词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从词汇的选择技巧和衔接手段的合理运用两大角度论述了托福英文写作中的遣词原则。指出在写作中,词汇的选择和应用,措词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写作得分,同时遣词原则具有普遍的操作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17.
以语言迁移理论为论述框架,通过实证性的英语作文专项比较,统计和分析了主语用词的差异及其成因,从一个常见而单纯的侧面反映了母语迁移的影响情况,并对英语主语的文化特征和形式特点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中英征婚广告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由于受众的不同,在词语选择、句式结构与修辞技巧等方面具有不同的语体特征。  相似文献   

19.
苏曼殊诗歌深得近代日本文化之精髓,与西方文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给中国近代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诗中忧郁的情调是日人哀物性格、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思想与近代中国主情诗歌的融合;静美的品格表达了大和民族的审美情趣,并打下了西方文艺思潮涤荡下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的烙印;平淡的话语传递了清新的情思,将日本文学言文合一的倾向引入了中国诗歌领域。其忧郁、静美、清新的诗歌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序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