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890年首次提出隐私权概念以来,世界各国对隐私权的保护日益深入,隐私权被纳入许多国家法律的保护范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我国2009年颁布的《侵权责任法》第2条确立了隐私权的概念,把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但由于计算机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一个信息传播飞速发展的时代,同时,人们的生活空间和个人隐私也受到了空前的威胁和挑战。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的出现,在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的同时,也使个人的隐私状况变得更加岌岌可危,隐私权开始真正受到普通大众的广泛而深切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新闻自由和隐私权作为一种基本的政治权利和重要的民事权利,却经常发生冲突,这种冲突起因于新闻自由和隐私权各自的法律属性,这样就需要在对它们的行使中划出一条界线。划分的出发点则是这两项权利各自存在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就公众人物和普通人物而言,如何平衡新闻自由权和隐私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3.
新闻自由和隐私权作为一种基本的政治权利和重要的民事权利,却经常发生冲突,这种冲突起因于新闻自由和隐私权各自的法律属性,这样就需要在对它们的行使中划出一条界线。划分的出发点则是这两项权利各自存在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就公众人物和普通人物而言,如何平衡新闻自由权和隐私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4.
美国最早提出“公众人物”的概念,并通过诸多判例确立了“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应受到限制”的原则。然而,由于我国对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的立法也还不完善。现实中对公众人物隐私的限制尺度让人很难把握,同时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也并不能因为受到了限制而相对地获得更好的关怀和捍卫。  相似文献   

5.
公众人物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公民往往对他们信息的公开度要求较高,因为他们的信息经常会涉及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理兴趣,但是公众人物隐私权和公民知情权的界限模糊导致了二者的经常冲突,因此需要对权利的冲突寻求一些解决方式。本文在界定隐私权和公众人物概念的基础上,尝试从对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的角度上来解决二者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我国名誉权法律保护存在着言论自由和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的协调问题。合理界定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的范围与边界是化解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困难的出发点。加强公众人物名誉权的保护需要明确引入公众人物的法律概念,建立我国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的强化机制,引进西方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恶意不实诉讼"制度和"实际恶意原则"。同时,公众人物的名誉权的保护也应受到合理的限制,国家需要制定新闻法以及相关法律保障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隐私权和新闻自由的相互关系 ,以及二者之间在实际生活中产生冲突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证 ,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提出应以“隐私权优先保护”的原则来解决二者的冲突  相似文献   

8.
新闻自由与隐私权在塑造完整的人格权方面具有某些相同的功能,然而在实践中二者更多地表现为冲突的一面。本文着重探讨新闻自由与隐私权冲突的原因,并在分析新闻自由与隐私权冲突本质的基础上,对如何解决它们的冲突提出了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9.
公众人物是特殊的一类人群,他们有别与一般公众原因在与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多与一般公众,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这个社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由于需要满足公众知情权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公众人物的人格权就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对公众人物人格权的限制仅限于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等人格权,而不能够限制公众人物的生命权、健康权。并且在此过程中对公众人物人格权的限制应有理有度,如果超过了限制公众人物人格权的底线,则会转化为侵犯公众人物人格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则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网络用户却一直处于劣势地位,个人隐私被窥探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关于道德危机和法律控制的讨论由此而生。围绕网络隐私权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保护网络隐私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非自愿移民可持续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了农村非自愿移民可持续生计的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指出构建农村非自愿移民可持续生计应做到创新理念、尊重农民的土地财产权、设计合理的补偿机制、健全移民社会保障机制、启动移民就业培训及开展移民创业援助。  相似文献   

12.
康家成 《贵州科学》1998,16(3):175-181
在广西红水河龙滩水库移民心理调查的基础上,对移民心理随能力进行了定性描述及定量分析,利用统计方法建立了判别形式与数学模型,并对随类型及相应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此同时侵犯个人隐私权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但我国现行的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仅限于部门法范围,主要是通过民法对人格权的保护的方式来实现的,且并未将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权利进行明文规定。在宪法层面,虽然有关于隐私权的隐性规定,但通过直接适用宪法即宪法司法化来对隐私权进行保护,在我国还没有先例。需将宪法的精神和原则贯彻到部门法中,通过部门法的适用来实现宪法所保障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最终实现隐私权的宪法保护。  相似文献   

14.
论网络时代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使网络社会个人隐私权的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网络用户和消费者的网络隐私权,又不防碍网络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和法学界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非自愿迁移、相对收入与移民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在湖北省巴东县针对三峡库区移民调查获得的数据,通过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非自愿迁移以及相对收入变化对移民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非自愿迁移对移民的健康有消极的影响,但不显著;而相对收入是影响移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对移民的心理干预,加大移民社区的医疗卫生投入,提高移民收入水平是提高移民的健康水平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空间的不断扩展,传统隐私权不断向网络领域延伸,并增加了许多新的实体内容,网络隐私权应运而生。但是网络空间的法律缺失导致了对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的规制捉襟见肘。本文对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从宏观上完善我国目前的立法,到微观上逐渐推行网络实名制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咨询日益被人们所广泛接受,与此同时,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隐私权保护也将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心理咨询是社会生活中最易发生侵犯隐私权的行业之一,心理咨询中隐私权的保护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金鑫 《科技信息》2010,(25):I0230-I0231
本文通过隐私权、读者隐私权解释,探析了图书馆为什么要保护读者隐私权,提醒馆员哪些方面易侵犯读者隐私权,及保护读者隐私权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9.
对隐私权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网络时代隐私权的侵权方式呈现出传统侵权方式与网络侵权方式并存的特点,并在分析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对网络时代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前景作了探讨,即赋予隐私权以独立性、在未来民法典中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做一般性规定、在某些特别领域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做具体性规定以及从国际私法的角度对隐私权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20.
隐私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的个人私事和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隐私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使其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控制其私人领域内的事务的权利。隐私权的客体范围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加以界定。隐私权既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一项具体人格权。对隐私权的保护既要注意公法和私法两方面的兼顾,也要注意其与其他权利保护的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