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智力资本驱动的动态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实现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和甄别了中国环境下企业智力资本的内涵要素与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在超竞争环境下企业竞争优势的动态实现模型,通过分析企业智力资本、动态能力及战略与竞争优势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寻求企业竞争优势的“内在逻辑”及其持续根源,从而为企业自觉而有效地管理智力资本、获取竞争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竞争优势:基于动态能力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动态竞争环境下,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基本范式是可持续地获取一系列短暂的竞争优势,绝对意义上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是不存在的;动态能力是企业的关键决策者(或基于良好的制度设计而产生的继任者)有目的地整合企业资源基础的一贯的能力;具有很强动态能力的企业,也就是那些企业的关键决策者(或基于良好的制度设计而产生的继任者)一贯地具有很强的感知塑造能力、学习吸收能力以及整合重构能力的企业,才能够在动态多变的环境下赢得一系列短暂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保持企业的基业长青。  相似文献   

3.
陈戈  徐宗玲 《科技与经济》2012,25(4):101-105
结合代工企业升级的背景,建立一个基于动态能力的竞争优势框架,分析了动态能力与实质能力不同组合下所产生的权变性竞争优势.指出:基于实质能力的竞争优势可能被动态环境所削弱,代工企业不一定沿袭某些实质能力的演化路径,它完全可以通过动态能力,特别是二阶研发能力或者二阶营销能力,探索开发新的科技或者新的市场,实现“跨越式”升级,创造出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环境变化的加剧,知识管理仅仅强调知识获取很难赢得竞争优势,必须强化知识创新才能创造动态能力和竞争优势。然而,由于学术研究的分异,目前对知识创新、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的研究还处在割裂状态,对于它们之间的关系缺少深入的研究,影响了企业知识创新的积极性。为此,本文在全面回顾与评介知识创新的概念界定与战略价值基础上,通过构建整合模型深入探讨知识创新、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关系结构,并提出强化知识创新、培育动态能力、创造竞争优势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在梳理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的演化路径时发现,二者在逻辑上一脉相承,并以动态组织学习能力为中心环节.基于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为其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思考,构建了一个基于动态组织学习能力的国际垂直分工价值链分解模型.利用该模型的分析框架得出,企业主动融入国际战略外包的价值链垂直分工体系并重视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是企业再造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新创企业需要不断提升动态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本研究通过对187家新创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创业团队战略共识对新创企业动态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动态性在创业团队战略共识与新创企业动态能力的关系中具有显著增强调节作用,这有助于人们更为深刻地认识新创企业动态能力提升与创业团队战略共识管理与应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正处于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中,为此,研究在快速变化环境下的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成为近年来企业理论的热点问题。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内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了企业感知、获取和整合外部的信息与知识,使企业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从而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是一个能力的集合,信息系统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企业动态能力的获得。探讨信息系统、企业动态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之间的作用关系,为未来企业战略理论和信息系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动态竞争优势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波特把战略管理理论用于产业竞争优势的分析以来,战略管理研究人员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途径对战略管理领域内的竞争问题进行分析,并在企业竞争实践中进行了各种不同的应用。但不少战略管理家对竞争优势的研究还是基于相对稳定的竞争环境,从静态的角度来分析竞争优势。从动态的角度对国际竞争优势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在动荡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如何创建动态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企业如何在飞速变化的环境下形成动态能力,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是战略管理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在对学术界有关动态能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构造了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动态能力模型以及相关假设,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研究了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动态能力与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其动态能力由市场导向、资源、能力与动态机制4个因子构成。其中,市场导向因子中的与竞争对手的互动、资源因子中的无形资源——企业文化、能力因子中的创新能力以及动态机制中的开放的创新体系对绩效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论企业组织的战略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实现大型企业参与全球性竞争的目标过程中,面临着“创建全球竞争性组织”的挑战。企业组织战略能力的高低已成为决定其能否取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重视并形成企业组织的战略能力是企业竞争取胜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通过管理创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小企业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动力在于管理创新,只有从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战略、管理组织、管理文化等方面不断创新,我国中小企业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洪江涛  陈俊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41(12):1975-1978,1984
基于微分博弈理论,研究了企业如何进行动态竞争战略的制定.首先建立了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双寡头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的微分博弈模型,然后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和纳什均衡的讨论,分析了两家企业在博弈均衡状态下的战略选择,并把这一研究结果用来指导我国制造企业动态竞争战略制定的实践,最后对模型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3.
企业环境战略选择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企业对环境影响的加重,企业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和挑战,全球不断增强的环境关注对企业约束也越来越大,环境问题已成为企业考虑的首要因素.如何获得利益与保持环境可持续性成为企业面临的一个新的难题.传统理念下,企业将环境管制和环境投资作为一种成本,并没有认识到通过环境保护构建竞争优势,因而很难采取自愿性环境战略,只有迫于政府管制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压力下才采取环保措施.根据企业对环境反应方式以及企业环境支撑资源的不同,环境战略选择包括抵抗型、反应型、积极型、主动型、生态型,从“末端治理”、“生产过程控制”过渡到“源头防治”以及现在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改善环境的重要策略.企业应采取主动地、一致的环境行为和战略,寻求提高环境绩效和环境保护的适应性途径,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相和谐,从而构建竞争性环境战略优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以往相比,企业面临的是一个更加开放和复杂的外部环境。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定产业政策来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一直是理论界讨论和探索的方向。首先对传统产业政策框架进行总结和分析。其次进一步讨论在动态环境下,构建产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模式,并强调政府的产业政策应从产业内部核心资源、关键能力的培育、外部市场建设等方面系统的考虑,力争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措施,使产业内部的资源与外部的环境相匹配。最后,提出动态竞争优势视角下的新式产业政策框架体系,以期为我国的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Chinese companies can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implementing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s (EIS). The reference framework combines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 alignment and dynamic capabilities perspectives. EIS implementations were analyzed in eight companies (four in China and four in Europe). Recommendations derived from this analysis can be used by Chinese EIS practitioners to effectively enhance organiz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EIS implement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ese companies must achieve a strategic alignment between their business strat- egy and EIS strategy and then they should facilitate EIS implementation by effectively designing managerial processes and learning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16.
从信息技术对企业外部竞争环境和内部组织结构的影响出发,阐述了信息技术作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和必需品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和对企业战略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影响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发挥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