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广义修辞学把狭义修辞学注重研究的修辞技巧延伸到了文本层面和认知层面,而狭义修辞学在理论上为广义修辞学提供了思想资源,并在实践上印证了广泛修辞学存在的合理性。事实上,当狭义修辞学拒绝修辞研究认知问题时,已经不自觉地陷入了广义修辞学强调的“语言建构我们的现实”的陷陆。  相似文献   

2.
修辞学是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学说,认知语言学是近三四十年来西方兴起的语言学学说。两者虽然形成的时代不同,研究的内容不同,但是有密切的关系。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为修辞学研究打开一个新的窗口。我们要吸收国外新兴的理论,继承中国传统的理论,发展修辞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修辞学学习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中国语言学界众所周知的现状及种种原因,修辞学的发展并没有像西方那样成为一门“显学”,因而学习修辞学的意义也就不是人人明白。这不仅妨碍了修辞学在中国的研究发展,也不利于有效地指导人们的语言实践,提升国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作者对中国文化修辞学研究的系列论文之一。文中对诞生于本世纪初的中国现代修辞学作了历史的回顾,指出其得失。考察了提出修辞得体性原则的历史背景与人文内涵,并指出修辞的得体性原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古典修辞学的回归,是跨世纪的转向。在跨世纪转向之际,中国修辞学者应考虑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修辞学乃至语言学派或流派。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初至“五四”运动之前,上海是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发源地;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上海成为全国修辞研究的中心;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上海修辞学失去了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但八十年代以后,上海又再度成为全国修辞研究的主战场。本文试图以上海为窗口,来透视我国现代修辞学80年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关于中国文化修辞学的几点构想:一是其语言观和文化观;二是要继承中国古代修辞学的传统;三是中西跨文化交际属中国文化修辞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四是谈了中国文化修辞学的体系。  相似文献   

7.
修辞学学习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中国语言学界众所周知的现状及种种原因,修辞学的发展并没有像西方那样成为一门"显学",因而学习修辞学的意义也就不是人人明白。这不仅妨碍了修辞学在中国的研究发展,也不利于有效地指导人们的语言实践,提升国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郑文贞修辞文集》是著名修辞学家、厦门大学郑文贞教授在我国修辞学领域拼搏40多年的成果结晶。本书突出显示了作者在以下领域的探索成就,于修辞学界独树一帜:(一)率先揭示了修辞格赖以存在的理论基础;(二)率先对“段落修辞”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三)有关篇章修辞的论述特色鲜明,系列性强,颇具说服力。文贞先生的研究经验值得总结,它对我国21世纪修辞学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宗廷虎、李金苓先生的《中国修辞学通史·近现代卷》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术著作,作为修辞学史论,它的价值超越了语言学的范畴。这部著作具有多方面的特色,史料与方法的科学运筹是其中最重要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现代修辞学>区分了语言修辞和言语修辞,提出语境学是现代修辞学的基础,并把信息论、控制论和修辞研究结合起来,阐述了社会心理修辞学、语用修辞学两门新兴学科的概况等.<现代修辞学>从多角度开拓了现代修辞学研究的新视野,建立了颇具特色的现代修辞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哲学意义上价值与事实之间的关系以及由其演变的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论述了这一研究分析方法在政治学上与经济学上的应用,指出学科之间的联系,试图拓宽学术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介绍其它计算酸碱软硬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计算广义碱的软硬度的公式,所得结果与其它方法大致相同,且大大增多了所能计算的碱的数目  相似文献   

13.
科技资源是"第一资源",它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高校科技资源的转化创新是高校参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在对高校科技资源内涵、特点及重要性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高校科技资源产学研间联动不足、与经济融合不够、布局分散、投入方式较为单一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政策文本分析和文献资料研究,梳理了1978年以来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改革相关政策,简述了2016年以来有关方面的主要改革行动。通过对中国科协第3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2013年)、第4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2017年)相关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科技工作者对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改革相关问题的评价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成立、《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 出台为标志, 中国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拉开新帷幕。回顾了现代科技伦理议题的兴起与发展历程, 结合中国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状况与中国科协相关调研成果, 通过分析政策执行、 主体责任、 科技工作者伦理素养等几类突出议题, 解读了新时代中国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的方针与主要原则。认为中国面向未来的科技伦理治理是以促进向善、 负责任的科技发展为目标, 推动形成多方共治、 共同担责的科技伦理治理图景。  相似文献   

16.
王江平  高文  吴达 《天津科技》2014,(1):43-46,50
区县科技进步是地区科技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地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基础。通过对区县科技进步状况开展监测评价,有利于量化分析各区县科技进步综合能力和差异,巩固优势,发现不足,对进一步提升区域综合科技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对2013年度天津市区县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结果进行分析,针对所发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向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购买仪器采购数量的增多,尤其是进口设备的采购,对现有的采购程序提出了新的挑战。文中从高校设备购置的特点出发,讨论了市场与竞争、如何选择采购方式、验收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全过程的监督机制等问题。通过在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应该加强政府采购制度建设,改善市场竞争环境,强化设备采购前期调研工作,合理选择设备采购方式等。总结了高校仪器设备招标采购的经验,探讨了高校仪器设备招标采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追溯分析,论述了导致现有教师人文素养欠缺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因素。从教师人文素养的内涵及人文素养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延伸性三个层次中的诸要素出发,围绕我国中小学校教师现阶段的人文素养情况,给出拓展和提升教师人文素养的途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吸收是一种典型的单元操作,对吸收解吸装置基本操作能力的培训,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说明了数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