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近视是中国青少年最突出的健康问题,根据国家2006年的最新统计,我国学生近视患病率小学生为30%,中学生为50%~55%,大学生为80%。其中浙江省青少年近视又居全国前列:小学生为40%,中学生为70%.大学生为80%。  相似文献   

2.
了解兰州市在校学生的近视状况,分析影响学生近视的因素。采用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兰州各级学校共8所进行问卷调查。小学生近视率为26.75%,以轻度近视为主;中学生近视率为46.30%,大学生近视率为55.25%,以中度近视为主;学生近视的形成及发展与视觉环境、饮食习惯、用眼习惯、遗传等各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各方应高度重视,应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学生的视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南昌市中小学生视力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视力检测方法,按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原则,获有效样本1012人。数据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结果:学生近视患病率为41.7%,轻度为44.1%,中度为39.6%,重度为16.4%。其中男38.7%,女45.6%。小学生近视率为29.5%,初中生近视率为46.1%,高中生近视率为62.1%。结论:男生和女生近视患病率差异显著。随着学习阶段的升高,近视患病率、近视严重程度逐步增加。当前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遗传因素、视近工作时间以及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4.
正引言读写作业台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到的照明工具,特别是处于学习阶段需要经常读写作业的青少年。据统计,2021年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经达到60%,在城市及学业繁重地区的学生近视率或许已经超过了60%。有约84%的学生在家使用读写作业台灯1~2h小时及以上,其中有40%的学生超过3h[1]。因此,读写作业台灯的照明质量对青少年视力保护极为重要,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视力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云南昆明市盘龙区小学生近视发生、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0312名小学生进行视力及屈光状态的调查;包括近视检出率、近视分类及其父母屈光状态的调查。结果:学生视力不良平均检出率为48.03%,其中假性近视占11.43%,混合性近视占13.75%,真性近视占22.85%;真性近视和混合性近视的发生率为36.59%,随学龄的上升而增加。结论:学习行为和长时间阅读写字是近视发生的重要因素,定期小学生视力检查可有效防治小学生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视是一种残疾,预防中学生近视是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宿县地区一中131名学生的视力变化进行的六年追踪调查,分析了中学生视力变化的特征、规律及近视发生的原因,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预防近视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许多研究表明 :有 10 %~ 30 %的青少年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 ,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如何呢 ?据新华社最近报道 :“近年来 ,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 ,其中 5.3%的中学生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 :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误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爱操心、缺乏观察力、过于担心将来的事、容易动怒、父母期望值过高、缺乏决断能力等。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 ,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  相似文献   

8.
近视在青年学生中患病率较高,占64.70%。学生近视在青春发育旺盛期的患病率最高,占67.54%。用多种方法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远期效果不好.近视除了与遗传,光线不好,用眼习惯不良等原因外,与微量元素是否有关?为此我们随机挑选了120名(男40名,女80名)18~24岁的大学生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在校大学生120人,分4组,每组30人,其中:正视眼(双眼视力为1.5)为Ⅰ组,轻度近视(-3.00DS 以下)为Ⅱ组;中度近视(-3.00DS—-6.00DS)为Ⅲ组,重度近视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学生的体质现状 1.我国学生的体质现状:2002年开始,教育部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对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每两年进行一次监测。教育部发布的200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显示,学生们的个子高了,体重增加了,60%左右的年龄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有所上升;但是体能的部分指标却呈现下降趋势,与2002年相比,除大学男生有所提高外,其余年龄组继续呈下降趋势,其中以19~22岁女生平均下降幅度最大,达到5.5厘米;以及学生的近视率居高不下,7~12岁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32.5%,初中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9.4%,高中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7.3%,大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0.0%。  相似文献   

10.
利用广西大学在校大学生2000年视力检验资料,分析和总结大学阶段学生视力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有80%左右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近视;女生近视率均高于同年龄男生;同一生源的女生近视率均高于男生男女生视力低下程度均以重度视力不良所占比重最大,达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在大学生近视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攀枝花学院1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电脑验光,学生一级亲属(父母)屈光状态采用问卷调查。采用Falconer法计算近视遗传度,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验光数据完整大学生中,轻度近视患病率为40.00%;中度近视患病率为19.21%;重度近视患病率为3.64%。一级亲属(父母)屈光状态不同,子女屈光状态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066,P<0.01)。攀枝花学院大学生近视遗传度为59.3%。结论:遗传因素在近视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参加奥林匹克竞赛,既表示我们已具有一定的能力,又非常具有挑战性和竞争性。这类竞赛有益于青少年智力发展,并为少数优秀青少年脱颖而出创造机遇和条件,已经在我国得到广泛开展。4月25日至29日,2016年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以下简称中学生天文奥赛)决赛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国际级赛事有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IAO)、国际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IOAA)、亚太地区天文奥林匹克竞赛(APAO)等,国内赛事有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CNAO)等。作为唯一的小学生参赛队,领队朱老师以  相似文献   

13.
近视是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眼科疾病,属于一种屈光不正类型,发病多于发育期的青少年儿童中,已成为我国三大学校公共卫生问题。患者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将会引起黄斑变性、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成为我国居民视力障碍、致盲的主要原因,影响我国青少年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控对于提高患者视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青少年近视为起点,分析常见的防控方法,包括框架眼镜、药物控制、角膜接触镜、生活习惯等,降低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生率,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方法,分析美国青少年学生体质测试指标结构的变迁,研究表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青少年学生体质测试指标主要包括运动技能层面的体质要件,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是美国青少年学生体质测试指标结构由运动技能层面的体质要件向身体健康层面的体质要件转变的过渡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青少年学生体质测试指标主要包含身体健康层面的体质要件.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方法,分析美国青少年学生体质测试指标结构的变迁,研究表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青少年学生体质测试指标主要包括运动技能层面的体质要件,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是美国青少年学生体质测试指标结构由运动技能层面的体质要件向身体健康层面的体质要件转变的过渡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青少年学生体质测试指标主要包含身体健康层面的体质要件.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学生的视力功能减退与近视眼发生率的增高,已成为全世界各国学校保健工作的一个重大问题。学生中视力不良者,大部分为近视性屈光不正。70年代以前,我国曾对此作过调查,而对80年代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青年,入校后视力变化情况则极少报导。为此,我们对我校学生的视力情况作了初步调查与分析,发现学生视力下降确实比较严重,而且随着入校年限的增加,视力下降程度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近视是一种常见类型的屈光不正,多发生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成为损害青少年视力的主要眼病。本文从近视的发病因素和机理入手,探讨目前对近视的防治措施,为减少青少年近视的发生,改善近视对视觉的严重损害,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童云波 《科技信息》2009,(25):I0252-I0252,I0290
当前新课程改革后,体育课的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很多时候过分以兴趣、娱乐教育为主,而忽略了对学生不太喜欢的身体素质练习。2006年公布的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学生肥胖、近视等问题相当严重,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这就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体育工作者面前的新的问题。如何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9.
李家发 《科技资讯》2013,(13):196-197
“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意识.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也是广大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在最近的第六次全国体质测试报告中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趋势明显,同时中小学学生的身体素质则获得一定的提高。这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表现不及中小学学生身体素质。为究其原因,本文针对四川省39余所高职高专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具体情况.及开展阳光体育的目标.现实意义出发,通过阳光体育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实施开展过程中的现状调查和分析,进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期达到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少年应付方式和父母养育方式的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在统一指导语下.用应付方式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323名大学生和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如下:(1)男女青少年在应对方式上存在性别差异.(2)大学生与中学生在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更多地采用求助的方法,中学生更多地采用退避、幻想的方法.(3)父母在对青少年的养育方式上存在性别差异(4)父母养育方式影响青少年应对方式.结论:良好的父母教育方式有利于青少年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