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卷首语     
《太原科技》2012,(3):I0001-I0001
2012年是建设一流自主创新基地和国家创新城市的关键之年。太原市按照“板块化发展、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的发展思路,结合各县(市)区产业特色,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作建设太原新兴产业科技园及若干符合县域经济特色的专业科技工业园。本刊结合实际特向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陈智国约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特色产业基地作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产业集聚的重要途径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优化工业空间布局、整合各类要素资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依旧存在企业规模小、科技人才短缺、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为加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基地对宁夏优势特色产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深入分析了宁夏火炬...  相似文献   

3.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集群是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至关重要的战略决策。本文对国家层面中央及各部委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绘制政策主体合作网络图谱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主体合作与协同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可持续快速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立足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与产业优势,从中关村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的战略价值出发,探讨了中关村引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一、铜陵市"十三五"以来科技创新发展成就 "十三五"以来,铜陵市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抓手,以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催生更多的科技型企业(集群)为主攻方向,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优化创新环境、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壮大创新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建成了铜陵狮子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铜陵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火炬铜陵电子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电子基础材料及新型元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先后通过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验收,成为安徽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连续5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并成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  相似文献   

6.
甘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加快建设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甘肃的科技、文化、产业和金融力量高度集中于兰白都市圈,具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化基础、战略条件和战略地位。建设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现实路径:建设兰白科技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创新化构建引导激励与创新追赶两个政策层次一体化发展的创新政策体系,解决诸多制约产业创新能力建设的发展问题,将区域长期积累的特色产业基础、潜在科技"势能"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创新"动能",打造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西部科技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甘肃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甘肃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产业发展呈现出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新兴产业增速明显、第三产业领先发展、循环经济有效推进等新特征,然而,工业结构重型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贡献小、农业现代化发展缓慢、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低等问题依然存在。基于此,提出加快甘肃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谷雨 《广东科技》2007,(7):31-32
从2002年底湛江海洋特色产业基地建立至今,广东已认定了65家国家和省级特色产业基地,这已成为广东发展区域经济、推动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同时,特色产业基地政策也是继专业镇创新试点政策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之后又一项重要的产业集群政策。在本刊2007年6月号编者专门组织了以"聚·变"为题的关于特色产业基地的专题报道,作为对特色产业基地工作的报道的延伸,我刊从本期开始设置"特色产业基地"栏目,它将延续我们对广东特色产业基地发展的关注,集中反映我省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本期刊登的佛山精密制造特色产业基地是2003年经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的广东第一批特色产业基地之一,是我省特色产业基地的开拓者之一。基地建立的华南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开发院不但成为特色产业基地建立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和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楷模,更为我省集群经济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从经济学层面论述了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建设对特色产业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战略意义,分析了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产业集群案例的实证分析,为地方政府的特色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既具有创新活力优势,也存在资源不足劣势,实际创新绩效依赖于创新环境。中关村利用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在示范区聚集创新要素,根据企业规模特点促进企业发展,按照产业发展规律促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帮助中小企业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形成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关村创新示范区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在创新投入上力量基本相当,而在创新产出上贡献较高,在创新强度和创新效率上表现更佳,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关村区域创新的重要力量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是发展区域经济的有效途径,具有空间集聚、合作共生及地方根植等特性。认为大连金州新区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支撑,企业间缺乏关联、协同效应和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金州新区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应当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新兴产业,延伸完善产业链,努力构建“生态型”产业集群,以及构建集群创新和生态发展的激励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针对甘肃省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甘肃省省情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方法 以2005年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综合分析方法 ,对甘肃省的城镇化发展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十一五"时期,甘肃省城镇化发展既有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良好机遇和资源基础丰富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自身基础薄弱、生态环境脆弱、地理环境限制等不利因素.结论 提出了甘肃省五大地理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等城镇化发展模式,以及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产业集群、加快制度创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晶晶 《科技信息》2010,(24):111-112
河南省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是对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贯彻实施。在我省产业集群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产业集群内布局分散、规模小、企业数量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政府在制度创新过程中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而政府由于其特殊的角色,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起着调控及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也是山西省标志性引领性产业集群之一。通过对山西省医药产业现状、优势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本地化产业资源禀赋,服务好龙头企业,聚焦中小企业,从运营驱动到创新驱动、从盈利模式到生态模式、从面向企业到面向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北京中关村示范区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强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突破,推进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突破3万亿元大关。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打造最具吸引力的创业中心。成立由九个相关部委参加的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指导委员会。"1+6"部分政策获批延长适用期限,国务院新批复同意开展文化科技融合企业认定、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法人合伙人所得税、5年以上非独占许可使用权技术转让、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向股东转增股本个人所得税等四项政策试点,"高  相似文献   

16.
《安庆科技》2010,(1):37-48
1月15日,国家科技部发文批复我市建立国家火炬计划安庆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在实施国家火炬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或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集聚优势,依托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较大、产业链较完整、技术水平较高、创新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和与之密切相关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而建立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或创新集群;  相似文献   

17.
徐汇区依托信息产业综合发展的优势,在"十二五"期间提出培育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以移动互联网为重点,有效整合区域内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主体和要素,争取通过3~5年的发展,形成年销售超过800亿的创新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8.
刘晓萍 《创新科技》2019,19(7):62-70
当前,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各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主要的战略力量,成为引领区域技术创新和转型发展的战略先导。文章以河南省为例,依据统计数据对河南省国家级高新区的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将7家国家高新区与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武汉东湖、成都、西安6家科技部认定试点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进行对比分析,建议今后从加快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加快构建国际产能输出与转移机制、加快构建全面配套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4个方面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19.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六因素模型",即所谓的"钻石模型",分析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关联产业、企业战略及其结构与同业竞争、政府和机遇等六个方面提出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战略模型,并得出重要启示: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聚区由低成本型企业集聚向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变;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构建产业集聚区创新的公共支撑体系;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0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对于推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包括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电子核心产业、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5个大类。近年来,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创新能力持续强化,企业竞争力逐步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