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3 毫秒
1.
一种多Agent协商中多目标群决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多Agent多目标群决策情形中属性的权重或决策Agent的权重未知时无法进行有效决策的问题,提出了采用迭代思想改进模糊多目标群决策模糊优选算法的途径.在模糊多目标群决策中,将未知模糊权重通过有效地迭代计算得出,从而确定出决策的最优排序结果.实例演算证明该算法可行且决策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用数学模型难以预测能源系统供需结构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Agent的能源供需模型结构.定义各Agent抽象结构与具体实现,提供与各Agent任务匹配的控制方法与控制规则,构建基于多Agent的能源系统分层递阶结构,并在Simulink平台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多Agent方法建立的能源供需模型可有效地实现能源供需结构预测,可以为政府部门的能源规划和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技术准备过程的集成与协同,将多代理技术和模糊综合评判技术引入到技术准备过程中来.在分析系统业务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多Agent的技术准备集成系统框架,该框架由管理Agent、功能Agent和信息Agent构成;提出了由功能适配器、工作引擎、知识库和外部接口构成的Agent模型,并设计了各Agent的内部功能结构,为了解决Agent之间的协同问题,给出了Agent之间的协作模型,并在研究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Agent之间的冲突消解算法.最后,通过一个应用实例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实际系统所具有的内在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具有学习能力和通信能力的混合型模糊Agent结构,该结构由学习模块、通信模块、控制算法模块、知识模块和输入输出模块组成.文中根据Agent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定义了它的模糊愿望集、模糊信念集及模糊意图集,介绍了每个模块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同时给出了Agent以自治方式工作的流程图.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混合型模糊Agent可实现对复杂系统在3种状态下的稳定控制,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Agent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模糊控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多Agent的模糊控制系统.根据Multi Agent System的设计原则,将系统分解为三个Agent,通过建立三者之间的协商策略,使各Agent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完成了单个Agent所无法完成的任务.对倒立摆系统的仿真验证了Agent思想与模糊控制理论结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交互式动态影响图是一种以动态影响图为基础,利用有向图构造Agent之间交互作用的决策概率模型,目前只能解决2个Agent的问题.根据概率图模型理论、交互式部分可观测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性质、最大奖励期望值原理等以3个Agent为例建立多Agent交互式动态影响图(I-MADIDs)模型,探讨除建模Agent之外,其他非建模Agent之间存在稳定关系时,如何简化I-MADIDs模型.最后对老虎问题进行建模,利用HUGIN7.0对其进行求解,分别讨论了建模A-gent和其他Agent的决策情况,对比了精确方法和简化模型中贝叶斯参数学习近似方法中Agent的决策情况,证明了近似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知识影响图的多Agent集成诊断与决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造一种包括应用Agent和系统Agent的2层多Agent诊断系统结构,提出应用Agent诊断与决策及系统Agent全局决策的集成方案;设计基于知识的诊断与决策影响图及推理方法,分别用于应用Agent内部的诊断与操作决策、局部的运行决策、以及系统Agent的全局运行决策;实例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企业在营销信息网络环境下预测市场需求量、调整市场营销策略和确定营销调拨计划的智能化决策支持技术和方法,包括Agent、计算机模拟以及BP神经网络等技术,并提出了模糊调整-模拟反馈方法,研究这些技术和方法的原理和工作步骤.  相似文献   

9.
为了克服单个Agent知识的局限性,提高系统决策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证据推理和粒计算的Muhi.Agent决策信息融合算法,并对Muhi—Agent合作决策进行了定义和描述。Multi.Agent决策融合划分为观测和决策两个阶段,观测Agent从环境信息中提取特征向量作为输入,信息粒化后降低了合成计算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10.
研究并提出了意向模型AIOM,把Agent社会中的制度、组织和Agent用一个等价意向结构进行了形式化描述,把社会规范和社会控制机制也纳入同一个框架之下.基于AIOM,给出了Agent社会规范的语义解释,并通过社会Agent在该模型中的决策过程,显示了模型的有效性.AIOM适合于描述不同规模的社会,在统一的框架下,有可能对Agent的个体思维属性和Agent社会的群体思维属性作出一致的解释,有利于使A-gent社会的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得到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为考虑影响雷达库存器材重要性的各种因素,建立了雷达器材重要性评价的指标体系。针对评价指标的模糊性,通过单指标模糊评价,给出了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合雷达器材重要性评价的实例给出了使用多级模糊评价进行评价的步骤。其结果比较准确反映出评价对象的重要程度。  相似文献   

12.
模糊测试中随机变异生成的测试数据破坏了目标程序的输入规范,导致测试数据无法通过验证,造成代码覆盖率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变异策略动态构建的模糊测试数据生成方法,该方法利用插桩执行的反馈信息动态构建控制变异策略和关键字变异策略,指导模糊器变异出高覆盖率的测试数据.实验结果表明,与随机变异相比,该方法平均使代码分支覆盖率提高了约40%;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模糊测试的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应用模糊数学法评价食品感官质量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方法。对于“模糊数学法与微机联用在食品感官检验中的应用”一文中编制的 B A S I C 数据处理程序,提出了一些问题来与作者商榷;并对其作了修正,从而调试出一个可以正常和准确运行的实用程序。对于迄今为止已经提出的四种常用方法作了评述,简要讨论了这些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的二进制程序模糊测试中关键数据定位方法资源消耗大、误报率较高等问题,提出一种结合路径标签和数据变异的模糊测试关键数据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静态分析对二进制程序中的危险操作进行定位;使用动态插桩跟踪程序的执行过程,获取危险操作的路径标签和参数;通过分析输入数据变异前后跟踪结果的异同从而进行关键数据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较低的资源消耗下有效进行关键数据定位,误报率小于0.3%,同时查全率大于70%,精确率大于60%;可用于提高二进制程序模糊测试的漏洞挖掘能力,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二进制程序模糊测试中加解密函数定位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进制熵的加解密函数定位方法.该方法对二进制程序的控制流信息进行模型构建以定位程序关键代码,提取关键代码前后的数据流并计算其二进制熵,通过前后二进制熵的关系确定被测代码中是否存在加解密函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发现程序中的加解密函数,准确率大于99%;该方法可以用于提高模糊测试发现漏洞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常绿阔叶林地被层在群落中的作用:以浙江天童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常绿阔叶林地被层在群落中的作用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地被层阻碍凋落物进入地表,地被层枯死物与森林凋落物构成层层交错重迭的密层,大量减弱地表光照,阻碍土壤蒸发,使地表过度阻湿,不利于乔木优势种种子保存及幼苗存活.森林更新幼苗主要来源于草窗  相似文献   

17.
模糊聚类、识别、优选统一理论与循环迭代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模糊聚类、识别与优选是系统优化模糊集分析理论的数学基础.通过以全体样本对全体类别加权广义欧氏权距离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模糊聚类、识别与优选决策统一的理论与循环迭代模型.其中模糊聚类是核心,模糊识别与优选决策模型均由模糊聚类导出.该模型发展了模糊数学关于模糊聚类、模糊模式识别、模糊决策理论.循环迭代模型及其多种组合模型,不仅可用于水资源系统,对其他学科领域模糊集分析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家素质的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决策法,在所选定的评价准则情况下,建立了企业家素质评价的数学模型,将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有利于对企业家素质进行全面评价。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对教师职务考核、干部选拔、科研成果评估亦适用。  相似文献   

19.
起球是影响织物服用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YG502型园轨迹织物起毛起球仪,对50/50兔羊毛机织物进行磨球,并通过投影显微镜观察磨球次数与球体结构形态、球体密度和数量的关系,同时,就起球的影响因素,包括茸毛高度、定型程度、以及化学树脂整理剂及柔软剂进行研究。显微镜观察发现,50/50兔羊毛机织物球体中2/3以上纤维是兔毛纤维,而球芯则以较粗的羊毛纤维为多。为综合考虑球体大小、数量和纤维纠缠密度对感官的影响,提出了起球程度评价指标——等价面积值,其较传统五级分类法更为客观,准确。 对织物起球过程的研究表明,由茸毛转为球体的临界磨球次数为10~20次;磨球20~200次是球体大量形成时期;之后球体形成减少;磨球1000次以后落球开始。此规律可由起球曲线反映。试样经优化处理后,其起球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不变,但绝对值与相对变化率均较原样对应值为小。 本研究显示定形与起球关系不明显;降低绒毛高度、添加一定浓度的树脂对减少起球效果明显,柔软剂的添加则可增加起球机会。此实验结果对生产上正确应用剪毛工艺、树脂和柔软剂添加与保持优良织物外观和手感的关系处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rapid and efficient method for woolen textile simulation-Cmapping synthesize. This method uses a stochastic function to simulate fuzz on some types of wool textile. The wool yarns are simulated on the basis of Phong illumination model. In order to obtain a visual effect of the wool textile with fuzz, the light intensity of fuzz is synthesized as a color parameter in the Phong illumination model after the yarns have been simulated. The model of woolen textile with fuzz can be built eventually. With synthesis mapping methods, user can choose his favorite fuzz density on the wool by controlling some appropriate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