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阐述了X射线在等离子体中的散射截面研究的潜在价值及对惯性约束聚变 (ICF)研究的重要意义 ,介绍了神光Ⅱ装置上的实验方案及诊断设备靶场排布。给出了该项研究的实验结果 ,并对实验结果作了初步的分析 ;给出了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 ,从获得的结果表明有望发展一种新的等离子体状态参数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卡尔西格班的生平,回顾了他为适应不同波长的测量精心改进X射线光谱仪、改进X射线管,发现标识谱中M和N线系所做的重要贡献;精益求精、努力改进仪器装置、善于学习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激光聚变实验中为了获取等离子体的重要信息,采用球面弯曲晶体成像谱仪来研究等离子体辐射的X射线,利用球面弯晶对X射线进行诊断而提供时间、空间、光谱分辨。该强聚焦晶体能增强信噪比,提高谱仪的空间分辨能力及立体角收集辐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球面弯晶分析器对波长范围为0.2~0.4 nm的X射线其分辨率可达600~1 000,聚光效率在同样距离条件下比平晶分析器高一个数量级以上,适合于研究等离子体X射线光谱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SXRFS(x射线荧光谱仪模拟)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SXRFS是在AppleⅡ机上开发的计算机软件,采用浮点BASIC语言实现。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XRFS(x射线荧光谱仪)简介、基本原理、仪器结构、样品制备和操作模拟。系统具有较强的交互功能,操作方便、灵治。SXRFS采用了计算机图形显示技术,特别是动画技术,使系统形象,逼真地模拟XRFS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强激光产生的高离化态铪离子发射的0.41~0.50nm范围的X射线光谱结构的实验观测和理论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6.
天体物理和实验室等离子体的紫外线和X射线光谱学,引起许多学科专家的兴趣。本书收集了1992年2月在美国加里福尼亚伯克利召开的第十次天体物理学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的报告文章。  相似文献   

7.
一、历史回顾 1960年,在美国加州南部的休斯顿实验室内,梅曼(T.H.Maiman)以红宝石作为工作介质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这种新光源一问世,就以其高亮度、单色性和方向性等区别于普通光源的特性吸引了广大科技工作者致力于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使激光技术获得了迅速发展。60~70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激光等离子体光谱(平面固体靶)的主要特性、实验光谱诊断技术和在这领域内取得的一些重要结果.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作者在德国达姆斯达特大学(TechnishceHochschuleDarmstadt)应用物理所进行细管放电产生软X射线激光研究得到的初步实验结果。该细管放电装置的储能仅为40J(50nF,40kV),放电电流30kA,电流上升时间120ns。硼硅酸玻璃(pyrex)细管直径为2.5mm,长度为5mm。采用预电离氩气的充气细管放电工作方式,气压为1hPa。等离子体柱的径向压缩速度约为4.5×104m/s,它在电流最大时刻附近被箍缩成一根直径为300μm均匀细长柱。所拍摄到的谱线主要来自氩的+7价(ArⅧ)离子,它说明该装置所产生的等离子体的温度及其对应的氩电离等级接近产生氩类氖离子(ArⅨ)软X射线激光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个用于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谱仪的多丝正比室的研制。重点讨论了补偿电压与并丝技术的运用对丝室性能的影响。前、后多丝室最高计数率分别可达3×10~6计数/秒和6×10~6计数/秒。测量结果表明,室的性能适用于EXAFS测量。  相似文献   

11.
    
《科学通报(英文版)》1996,41(24):2047-2047
  相似文献   

12.
    
《科学通报(英文版)》1990,35(7):601-601
  相似文献   

13.
利用调QNd:YAG激光装置,测量了390~470nm范围内AlⅠ—AlⅢ的激光等离子体光谱,并报道了压强为01MPa时O2气氛下激光等离子体谱线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TAP晶体中铊离子的价态,发现TAP晶体中除了一价的铊离子Tl+外,还有少量三价铊离子Tl3+的存在.实验还测定TAP晶体中存在的金属离子杂质,总量为0207mg/g.联系TAP结构的特点讨论了TAP晶体存在Tl3+和金属离子杂质是产生TAP晶体结构缺陷的重要原因,并分析了TAP晶体位错线基本走向平行于c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利用Fokker-Planck模拟并结合我们的数值模拟研究工作,对激光等离子体中电子非局域热输运现象进行了模拟计算与讨论.简要介绍了电子的非局域热输运的基本特性以及激光加热过程中温度烧蚀前沿稠密等离子体子区的预热效应、临界面附近的限流效应,以及冕区的反扩散与限流效应.结合Fokker-Planck模拟与相应流体模拟对比研究,探讨了限流因子的取值以及高强度激光作用下局域限流模型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人体全血和血液中的各个成分以及某些病人的血液进行了光声谱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全血的光声谱主要反映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光吸收特性,其特征取决于血红蛋白中血红素的分子结构。血红蛋白浓度改变和血红素分子结构不同,均使血红蛋白光声谱发生变化。因此,光声谱技术为研究血红蛋白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应用XRD,IR和MS谱对加热过程中的一个紫红色含铬镁铝榴石样品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000℃时,镁铝榴石转化为辉石和非晶态的Al_2O_3,但在加热只达800℃的过程中,其十二面体中的Fe~(2+)逐渐氧化为Fe~(3+),并与四面体中原有的Fe~(3+)和八面体中的Al~(3+)一同析出。从而得出,在镁铝榴石结晶过程中,高温有利于Fe~(3+)和Cr~(3+)取代Al~(3+)进入八面体,但却不利于Fe~(3+)进入四面体。这一结论对重新认识镁铝榴石在金刚石找矿方面的标志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T)和X光电子能谱(XPS)的测试手段,对不同化学配比钨酸铅晶体中缺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丰W样品增加晶体中铅空位(VPb)浓度(物质的量比)、而丰Pb样品则少晶体中VPb浓度。这一结论对大尺寸钨酸铅晶体生长过程中关于温度梯度、生长速度和加温制度的有效选取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并结合发射谱的测试,提出钨酸铅晶体中的绿发光很可能产生于由VPb引起的WO3+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