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文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系统,以构建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宗旨,全面论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系统演变、系统整体思想、系统辩证思想、系统和谐思想,以营造贵和环境,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良性健康社会秩序的建立与形成是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系统回顾社会秩序及其构建途径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地考察了和谐管理理论对建立、形成和谐社会秩序这一发展主题的系统性启示及其价值,并以该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及分析工具,运用系统工程视角,从政府设计规划职能的优化与完善、环境诱导下社会系统的自主演化以及二者围绕发展主题的有机整合等三个方面对和谐社会秩序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构建,从而探索出一条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和谐社会中预期的人造秩序、演化的增长秩序乃至最终完整秩序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杨必仪 《系统科学学报》2007,15(2):20-24,29
以差异协同律为核心的系统辩证学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它扬弃了哲学对和谐的理解,把整体、秩序、协同作为构建和管理和谐社会的要素。管理科学要有效地处理复杂环境中涌现出来的不确定性,就应将系统辩证学作为管理和谐社会的一种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4.
差异协同论指出,任何一个系统内部的结合能力都来自系统内部各个元素之间差异性相互作用下的协同。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其本质内涵来看就是一个具有系统质的差异协同体。和谐社会就是社会诸要素协同发展基础上的和谐,即是协同中的和谐;和谐社会就是社会诸要素保持差异与和谐之间的平衡基础上的和谐,即是差异中的和谐。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和谐,是差异、协同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和谐论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自我进化的系统过程,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还体现了系统辩证思维的特征,这对和谐社会的实现既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也有深刻的现实实践效用。  相似文献   

6.
生态和谐与和谐社会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交互性适应即为我们现在所追求的"和谐"。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系统的基础系统。以损害自然生态来满足人类无节制的需求,只能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失衡,最终危害人类自身。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眼于系统和制度的整合,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核心价值理念,实现"自然—人—社会"整个系统内在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民族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民族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基础,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并相互促进的。应当注重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民族问题,从系统的高度思考民族和谐的对策,而且要实现民族与社会和谐,必须注重区域发展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系统科学的视角深入探究、解析邓小平经济和谐发展思想,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不具有重大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系统科学的观点看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运用系统科学的思维和方法。社会系统的和谐,有赖于各要素和子系统的共同作用、相互关系和谐、有序运行、协调发展,社会资源兼容共生。形成和谐的社会结构,包括:社会结构合理,人们行为规范,管理有序和有效。和谐社会要实现的功能目标包括:政治民主,法制完善,公平正义,经济发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充满活力,文化多样,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应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人力建设,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人的文明协调发展,进入一个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人全面发展的总体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0.
协同论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凡是符合最小作用量原理的物质及其思想都应该是和谐的。以不和谐的思想为指导,要想达到和谐社会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进行思想范式的转换。为了达到相对终极态的和谐社会,中国必须要有总体的改革设计,并系统的实施、系统的调控与反馈、还要求操作的适时性、成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这就意味着:政策的系统配套。否则,中国现在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弊端将无法消除,还将会不断扩大,并严重影响中国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