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星 《科技信息》2009,(28):172-172,174
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是20世纪早期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小城畸人》(Winesburg,Ohio)是他的代表作。它的迷人之处便在于作者生动地写活了这些平凡小人物奇特、畸零的性格与遭遇。本文试图通过探讨舍伍德·安德森的创作背景来分析《小城畸人》孤独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2.
《小城畸人》是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作者通过对俄亥俄州温士堡镇上各色畸人思想感情和行为的描写,刻画出人们不满现实,追求个人自由的生活状态。他们的生活与精神状态能从萨特关于"世界是荒诞的"、"人是自由的"、"人要行动"等存在主义观点中得到解释。运用萨特的这三个命题对作品内涵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3.
《手》是安德森的代表作《小城畸人》中开篇的第一个故事,其中的自然描写不仅提供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而且提供了解读安德森创作意图的线索。在《手》中,安德森并不直接抨击讽刺那些迷失在虚妄之中的"常人",也不直接评价肯定那些探寻真理的"畸人",而是间接地利用自然描写来阐释创作意图。安德森赋予自然以净化虚妄、展现真理的特殊意义,"畸人"比德尔鲍姆只有在自然环境中才能抛弃自卑懦弱,而充满激情地追忆心中的真理。  相似文献   

4.
<手>是安德森的代表作<小城畸人>中开篇的第一个故事,其中的自然描写不仅提供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而且提供了解读安德森创作意图的线索.在<手>中,安德森并不直接抨击讽刺那些迷失在虚妄之中的"常人",也不直接评价肯定那些探寻真理的"畸人",而是间接地利用自然描写来阐释创作意图.安德森赋予自然以净化虚妄、展现真理的特殊意义,"畸人"比德尔鲍姆只有在自然环境中才能抛弃自卑懦弱,而充满激情地追忆心中的真理.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的《大地》,通过描绘中国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在《大地》中,男主人公王龙与大自然(土地)的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他重返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态理念,体现了中国农民的土地情结及对大自然(土地)的热爱,他对土地的热爱也获得了物质和精神的回报.王龙的生态观,有助于当代人对生态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生态批评以整体主义的视角和对自然、生命的关注,为重新阐释文学经典提供了理论武器。以生态批评的视角重读玛丽·雪莱的经典小说《弗兰肯斯坦》,可以看出作品对人的精神生态、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强烈关注。精神生态的失衡导致了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灾难和悲剧。鉴于目前全球生态灾难的现实语境,重读这部小说将更具有现实警示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弗兰肯斯坦》堪称是一部生态警示录。  相似文献   

7.
安德森在<小城畸人>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群生活在美国俄亥俄州温士堡小城上的"畸人"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对其中的<母亲>这则故事的个案研究来探讨作家是如何通过捕捉"畸人"们生活中的一些"瞬间"来揭示他们的追求、失败、痛苦以及内心深处的奥秘的.  相似文献   

8.
以新兴的生态文学批评角度解读海明威的优秀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笔者透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个切入点,挖掘作品中所体现的人类回归自然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9.
黄琳斌 《凉山大学学报》2001,3(4):116-118,98
畸人是《庄子》中极具代表性的意象,有心理、思维、社会和文献的多元背景。浓重的感情色彩、大幅度的变形和多种艺术技巧的运用使畸人意象呈现出浪漫主义的文学特征,这是齐文化和楚文化双重作用的产物。畸人意象体现了庄子对人之美的看法,即重视精神美,否认形体美的独立价值。  相似文献   

10.
《潍坊学院学报》2019,(5):47-51
生态批评理论为理解小说《老人与海》的创作思想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作为海明威创作后期文化反思和思想启蒙的主要载体,这部作品通过一个隐喻故事的书写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共存关系和生态审美关系建构,并对引发生态问题的文化现代性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11.
生态批评视域中“自然”的涵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批评的视野,运用中西比较的方法,在历史演进、时代变迁的过程中阐释了"自然"的涵义,从而展示了"自然"这一常用词蕴含的异常丰富的内蕴,并希望藉此为生态批评理论建设提供一些必要的参照。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试从生态批评角度管窥《蝇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关系为切入点,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新兴的生态文学批评理论要旨,解读英国当代作家威廉·戈尔丁的名著《蝇王》。指出戈尔丁在小说中通过对荒岛美景、孩子回归自然以及荒岛残忍暴行的刻画,表达了其向往回归大自然的生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安德森在其代表作《小城畸人》中不仅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畸人形象,更体现出了他对于双性气质的推崇与追求。他不仅提出了双性气质共生的理想状态,揭露了传统的性别现对于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的戕害,更构建了“坦迪”的理想形象,揭示双性气质共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乐波 《孝感学院学报》2010,30(1):125-128
美国俄亥俄州格兰维尔在名镇名村建设中,制定了详尽的发展规划,鼓励民众参与,充分利用政府的扶持政策,其经验对中国名镇名村建设有借鉴意义。名镇名村建设中,要进一步提高对这一工作的重视;加大名镇名村的规划工作力度;积极鼓励民众等广泛参与;因地制宜,发挥特色。  相似文献   

15.
美国长篇小说《飘》中,女性与自然是紧密联系的,女性是自然细心的保护神,而自然又是女性的避难所和力量之源,她们相互慰藉,又互相依赖。小说通过对斯嘉丽这一形象的塑造,揭示出女性在困境中的觉醒与奋起以及她们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体现出作者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6.
在综观海明威作品的基础上,选取作品中的捕鱼情节,运用生态批评的有关方法审视海明威自然观的两面性。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现实背景下,建构并传递着一种生态批评的思维方式和阅读方式以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7.
《红字》是霍桑最具浪漫主义色彩,也是他最成功的作品。小说中大量的隐喻和象征,不仅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赋予了作品以丰富的涵义。从“精神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对齐灵渥斯进行深入的解读,尝试寻找这个人物形象给我们的启发。如果说齐灵渥斯的结局说明了个人自身的精神生态严重失衡最终会导致人自身的毁灭,《红字》则是用它的“尾声”提醒人们,人的“内部自然”的回归,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文艺理论视野下的自然观,是从作为文艺研究对象的自然和作为文艺内容与创作方法的自然两个角度,结合西方文论发展史,探寻了西方文艺理论领域对自然涵义认识的发展脉络,以及作为文艺内容和创作方法由古代的一元论到近代自然与人分立,再到现当代的自然内化于人心的辩证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