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干岛”对北京夏季高温闷热天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喜全  龚晏邦 《科学通报》2010,55(11):1043-1047
利用北京1940~2000 年的气候资料, 对北京夏季高温闷热天气的年代际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 20 世纪40~70 年代, 北京夏季高温闷热天气日数逐年代减少; 70~90 年代, 高温闷热天气日数逐年代增多. 虽然上述年代高温闷热天气日数的变化趋势与气温的变化趋势一致, 但高温闷热天气日数在40 年代最多, 而不是在相对最热的90 年代(90 年代的平均气温比40 年代高1.0℃左右). 从形成北京地区夏季高温闷热天气的天气系统和北京地区高温闷热天气日数与副热带高压活动的相关性的分析来看, 90 年代的高温闷热天气日数应比40 年代多, 但事实并非如此. 为了解释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 分析了80 年代以来北京地区“城市干岛”的演变趋势. 结果表明, 虽然80 年代以来北京地区的气温也和全球其他地方一样呈现出变暖的趋势, 夏季的“城市热岛”强度也呈现增强的趋势, 进而增加了北京夏季发生高温闷热天气的可能性, 但由于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城市干岛”效应使北京城区夏季的相对湿度减小, 加上高温时人体舒适度对相对湿度的变化更敏感, 从而对冲掉了部分由于气温变暖和城市热岛增强而增加北京发生高温闷热天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极端天气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敏感性强、幅度大,而极端天气气候变化是高原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过去几十年高原气温增暖幅度明显大于全国平均值,高原绝大部分地区极端高温事件频次显著上升、极端低温事件频次显著下降,并伴随有风速和地表感热加热等气候要素的显著变化。高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以及相应的地表和大气热源变化会对高原周边区域天气气候产生重要影响。高原冬春季积雪、春季感热强度以及夏季高原低涡东移发展是东亚夏季风异常和旱涝灾害预报的重要指标,可影响到其下游地区的大气环流和中国东部的天气气候异常。为构建稳固的青藏高原生态屏障,深化对高原极端天气气候环境事件及其对周边区域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建议国家加强高原上对流层-下平流层水汽和微量成分输送过程与机制的研究,加强高原湿地及其对周边区域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研究,以及加大投入灾害卫星监测和灾害预警系统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张德二 《科学通报》2004,49(21):2204-2210
根据中国历史气候记载和新近在欧洲发现的北京早期器测气象资料, 研究1743年夏季华北高温极端气候事件, 指出这是中国最近0.7 ka来最严重的炎夏事件, 高温区域广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 1743年7月北京的日最高气温高达44.4℃, 超过了20世纪的极端气候记录. 指出1743年的天气气候特征如旱涝分布、梅雨特点以及相应的太阳活动、海温场等外部因子条件, 发现这些特征均与现代1942和1999年华北炎夏事件相同. 该事件出现在气候相对温暖的背景下, 是工业革命之前(CO2较低排放水平时)出现的极端高温实例.  相似文献   

4.
全球变暖与中国极端气候事件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以下简称极端气候事件),是指一个地点或地区发生概率较小的天气气候现象,又称异常天气气候事件.极端气候事件往往可以造成很大的危害.其中,高温(热浪)、低温(寒潮)、暴雨洪涝、少雨干旱、台风和沙尘暴等常能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引起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气候变暖的切身体会是气候本身。比如平均气温升高,暴风雨、大雪、龙卷风等极端灾害天气越来越多.天气出现时冷时热等异常情况。气候的变化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出行不方便.健康受影响。然而,科学家告诉我们,气候变暖的某些影响并非是我们都能感受到的,一些恶果是需要科学仪器和广泛的调查研究来认知的。最近,  相似文献   

6.
在2010年的大半年里,地球上的很多地区出现了极端异常的天气.特别是在夏季的几个月里,酷热的高温使北半球的许多国家和城市,都创下了同期有记载以来的最高纪录.在一片高温的恐慌中,俄罗斯这个历来以严寒著称的国家,首都莫斯科在7月11日这天,竟达到了37.2℃……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气候灾害特征,成因和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世界上气候脆弱区之一。气候异常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气候灾害,尤其是旱涝灾害。这些灾害每年约造成200亿kg的粮食损失和1000亿~2000亿元的经济损失。因此,气候灾害的成因及预测已成为我国大气科学的前沿研究问题。习惯上,人们把气候灾害与天气灾害...  相似文献   

8.
声音     
正"天气尺度本身是以天来衡量的,相比气候尺度要远远小得多、短得多。这也是开展北极科考的意义,去揭开更多的谜团,从而能够更好地保护北极和我们的家园。"——中国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宋晓姜入夏以来,全球多地出现高温天气,甚至北极圈内的一些陆地城市也未幸免。那么,今年北极热吗?答案是否定的。"在中国第九次北极考察的沿航线区域,进入冰区后,气温维持  相似文献   

9.
夏季不仅天气热,而且雨水较多,气候潮湿,加上垃圾过量,致使蚊虫猖獗.不少人家中的花盆底座、下水口、鱼缸、垃圾堆放处及室外的公园湿地、湖边、地下停车场、厕所、小区内的水景假山等,都是夏季蚊虫繁殖地方.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城市高温屡屡刷新,天气因素和人为因素都有了很大比重,怎样才能有效地应对高温呢?推广屋顶绿化是最有效的建筑降温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科学通报》2021,66(30):3787-3790
正最近几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温度升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今年夏天美国高温天气造成多地火灾,阿联酋甚至出现70多摄氏度的极端高温天气,我国部分地区超出正常气温的天气也常有发生.因此,开发极端炎热天气环境中的绿色低碳的降温技术,对于解决气候变化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个人热管理(personal thermal management)对人体周围微环境的高效调控能力,可以帮助人类应对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户外极端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2.
清末拉萨有泰天气日志及其科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振耀 《科学通报》1984,29(12):768-768
最近,我们发现清朝光绪年间(1904年2月9日—1907年4月17日)驻西藏办事大臣有泰的日志中,每日都记录了拉萨天气概况,以及物候等自然现象和气象灾害的实况。这就为研究本世纪初拉萨气候的寒冷程度,气象灾害,物候期和农事安排提供了科学依据。经过整理后的有泰日志,堪称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拉萨天气日志。  相似文献   

13.
正前一段时间,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欧洲部分地区洪水肆虐;加拿大、美国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干旱情况日趋严重;美国西岸、东岸呈现干湿两重天,东边"水深"西边"火热";日本遭遇史上最早超强梅雨;中国华北、黄淮地区极端暴雨频发……将这些极端事件的发生区域"连线"可以发现,它们主要集中在北纬40°附近的中高纬度地区。那么,是什么触发了北纬40°的气候异常,让周边国家打开了极端天气预警的"开关"?这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之间是否存在类似蝴蝶效应?背后的主导因素能否归咎于全球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14.
“热在三伏”是对夏季温度特征的一个气候概括,其中“伏”字本身,也有“天气太热,宜伏不宜动”的寓意。气象观测资料表明,三伏是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一年中气温最高、天气最热的一个时段,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最高日平均气温常常都出现在这个时段。  相似文献   

15.
斑叶秋海棠(Begonia rex-cultorum Bailey)是一种温室栽培的花卉.上海植物园自1979年从外地引入试种,由于上海地区夏季高温干燥等原因,该种花卉难于忍受这种气候环境,往往不能安全越夏.为此,必须解决其种质保存和种苗保留的问题。我们试以斑叶秋海棠的叶片作为外植体,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繁殖试管苗。经反复试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暖早已不是气象学家的预测,而是不容置疑的残酷现实。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而引发的各种天气气候的小概率事件频频发生,自2009年入冬以来,由于北极涛动指数处于负位相,意味着极地冷空气向中纬度地区扩散,西伯利亚高压偏强,冷空气活动也偏强。北方的严寒天气也波及浙江省。  相似文献   

17.
夏季:室内污染最严重室内环境调查证明,与其他季节相比,夏季室内空气污染指标会高出20%左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首先是由于高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在高温季节,人们普遍会减少室外活动,由于空调设备的普遍使用,室内的空气往往形成一个密闭系统,缺乏通风换气的环境,使得室内空气污染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冬半年大雪-暴雪日数气候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可  田宝强 《科学通报》2013,58(8):699-706
大雪和暴雪是东北冬半年(前一年11月~次年3月)发生主要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是我国当前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此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东北大雪和暴雪天气个例的成因和天气预测,对其气候预测研究甚少,因为大雪-暴雪年际变率非常大,气候规律复杂,同时动力模式对中高纬气候预测能力较低,预测非常困难.本文基于东北冬半年大雪和暴雪日数的年际增量的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影响系统,尝试开展东北地区大雪-暴雪日数的气候预测.本文选取4个具有物理意义的预测因子,包括东北北部地区前期9月土壤湿度异常的陆面过程的影响、表示冬季西北太平洋海气过程的预测因子、前期夏季马斯克林高压和前一年前期冬半年东北暖湿气流,研制东北地区冬半年大雪-暴雪日数气候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模型进行1963~2011年(48年)独立样本交叉检验和1983~2010年(28年)独立样本回报检验,两种检验结果均表明该预测模型对东北大雪-暴雪日的年际增量及其距平百分率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48年的交叉检验中,年际增量(距平百分率)相关系数是0.86(0.77),均超过0.01的显著性水平.距平百分率绝对误差是16%,平均均方根误差是20%.本研究结果为东北大雪-暴雪日数的气候预测研究提供一个有效预测方法和预测模型,值得在预测实际业务中试验应用.  相似文献   

19.
人类生活在大气中,大气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尤其是灾害性天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活动,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在古代,人口不多,生产规模也不大,人类聚居在气候条件最好的地方,利用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生产。几千年前,黄河流域冬无冰雪、终年温暖多雨、林木茂密、农牧兴旺,优越的气候条件成了生产发展的温床,才有了象征中华文明发祥的“仰韶文化”时期。千百年来,人们无不企盼“风调雨顺”,以保“国泰民安”。但是,一旦气候发生变异,当严重的气象灾害降临时,由于生  相似文献   

20.
绿洲和湖泊的冷岛效应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苏从先 《科学通报》1987,32(10):756-756
城市小气候特征有一种所谓“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是行星边界层内的一种重要气象现象。并得到广泛的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 我们于1984年夏和1985年夏在河西的野外观测实验表明,夏季晴天或少云的天气条件下由于日照辐射对不同下垫面加热的非均匀性使沙漠或戈壁等干旱地区的绿洲或湖泊相对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