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张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0,(14):237-238
本文通过对比传统精读课课堂教学模式与应用语类语域理论的课堂教学模式,试图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运用语类语域理论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一个特定的语类在结构形式上是相对固定的,但现实生活中理想化的简单的语类结构是很少的,而实际情况是语类在不断变化动态地发展,语篇世界也是复杂的、多样化的和不可预测的.语篇中的语类转换现象与以下因素有关:语境因素的不断配置、与语篇的目的性不单一以及与社会生活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5.
朱惠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57-63,73
语言学家从功能的角度用语篇的社交目的来定义语类,不同的语类是有着不同的社会目的的语言运用。Martin认为语类是文化的一部分,认为语类体现意识形态(ideology),而语类由语域体现,更具体而言,体现在语法词汇层面。在社论和报道这两种不同的新闻子语类中,情态表达的语义、量值及取向三个方面均有较大差异。从情态的角度区分了两种语类的交际功能,证明了情态与语类之间的辩证关系:语类限定了情态表达的使用,而后者反映并实现了前者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迁和价值观念的转变,英语委婉语突破传统的使用域,在历时性,语域和语用目的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多种开放性语体特征。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认知的角度分析美国最高法院意见书和美国法律评论文章中的模糊限制语。两个语类之间的差异可与语类本身的某些特征尤其是语境和交际目的相联系,因而,就法律语类而言,模糊限制语是因语类而异的。 相似文献
8.
9.
10.
不同的语言环境所产生出来的语篇是不一样的,从这个视角折射出语类的概念。法律语言本质上是一种技术术语,像其它术语一样只有一定人群才熟悉此类语言的运用。语类的介入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研究法律语言的语篇结构。本文基于这种观点先对语篇,视角,语类分别进行了阐述并表明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接着从法律语言的精确性的特点对语类在法律英语中的应用进行了举例说明,就一个大语类如审判,分析了其所属的三个语类:判例汇编语类,律师与当事人咨询性语类和认知性审讯语类。 相似文献
11.
12.
维吾尔语的几种特殊空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6,33(3):112-116
维吾尔语中有几种与名词的形态变化有关的特殊空位,即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引起的语义空位、中心名词移位引起的句法空位和靠上下文解释的语用空位等,它们与名词构形成分的不规则重叠、其他词类带名词的构形成分等现象有着潜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王朔小说常被人以"痞子文学”一言蔽之.本文力图在深入王朔小说的基础上,通过对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归类分析,探寻三种人物模式各自意义并整合出一条不同形象间相承和嬗变的轨迹,由此发掘出王朔小说荒诞表面下的严肃意义,即认为痞子形象是社会转型时期既有的人的构想破碎后对新生活模式的一种努力尝试,虽然这种偏激化的尝试注定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PC机西文状态下汉字显示问题进行讨论,并对点阵式字库和矢量字库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自制字库及汉字字型放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尚杰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5):9-15
汉语与西方文字的差异,即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与拼音文字的差异。这种差异的根子,在于由对待判断系词“是”而导致的两种不同的思想制度。透过西方文字的“being”,可以追溯到亚里七多德形而上学的“本体”和附属于本体的属性或形式的学说。化为形式逻辑,则是以同一律为基础的三大逻辑规则。Being不但是哲学与逻辑统一的基础,也是宗教、科学的基础,又是以主体一客体或文化一自然为代表的各种范畴一一对立的基础,总之,being标志着一种“垂直的逻辑”思维模式。汉语中的“是”从传统使用中就没有严格的形式逻辑意义上的系词效果,而是一种横向的类比思维,也就是把不一样的事物说成是一样的。在传统上称之为“兴”,即所谓“象征”。在效果上,汉语思维传统属于一种“横向的逻辑”思维传统,它模糊西方意义上的学科界限。 相似文献
17.
吕会华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2(1):76-84
以建设聋人汉语书面语语料库为目的,以服务于语言研究和教学为基本原则,以典范的现代汉语作为判定偏误的标准,对聋人汉语书面语中存在的词语偏误进行了分类与分析,对聋人汉语书面语词语偏误产生的根源作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从历史语言学和描写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林语堂在20世纪20—30年代对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吸收和传播。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从历史语言学和描写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林语堂在20世纪20-30年代对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吸收和传播。 相似文献
20.
设C为小范畴,D为预加法范畴,根据范畴D上自加法函子F,定义函子范畴F上自加法函子f,并给出一族范畴同构(D∝F)C≌D∝F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