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基础隔震体系隔震效果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底隔震技术目前已逐步得到应用,为了避免滑动减震的盲目性,需要预先判断结构的减震效果,针对以剪切变形为主的多层和中高层基底隔震体系,提出了以隔震系数定量评价结构隔震效果,并给出了隔震系数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利用隔震储罐三质点力学模型,编程计算隔震储罐的地震反应,分析了隔震频率和阻尼对减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适当参数的隔震基础,能够明显降低储罐的地震反应.在理想隔震频率范围内,隔震频率对储罐地震反应控制起主导作用,而阻尼的影响较弱,而且增大阻尼不一定降低储罐地震反应;当隔震频率大于6rad/s时,阻尼对地震反应的影响增强. 相似文献
3.
4.
国内中低层隔震建筑物发展已渐成熟,国外由铅心橡胶隔震组件与消能组件组合或多种隔震组件组合(如滑动隔震组件、磨擦单摆隔震组件、滚动隔震组件)所构成之隔震系统经多次地震验证其性能,证实可行,并使用于超高层建筑物;国内现阶段采用隔震系统之超高层建筑物受日本影响已见起步,本文特以日本大阪西梅田大楼、南堀江大楼两栋超高层建筑为例,说明超高层隔震建筑之设计、施工等原则,作为国内推动超高层隔震建筑设计与施工之参考。 相似文献
5.
建筑物滑移基础隔震结构的基本体系分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滑移隔震结构基本体系的概念,根据振型分解法将上部结构解耦为互相独立的单质点体系.如果隔震层质量合理分配到上述单质点体系,则结构有可能进一步解耦,形成与上部结构模态数目相同的隔震基本体系.上部结构的反应可由基本体系的相应反应通过振型叠加得到,隔震层的反应与任一基本体系的相应反应量相同.工程算例表明,该方法完全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对该类非线性系统进行降维解耦的思路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7.
建筑物滑移隔震研究现状及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滑移隔震的研究现状及特点,并对滑移装置和限位消能元件作了简析,介绍了我国滑移隔震的应用情况及隔震构造.根据滑移隔震特点,提出了建筑滑移隔震设防目标和设计原则,指出了有关问题,并对这一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建筑结构基础隔震的发展历史,阐述了基础隔震的基本原理、计算模型、动力方程.用MATLAB程序模拟计算一个算例,通过对比分析非隔震结构和隔震结构的时程反应,得到建筑结构基础隔震可以有效降低地震反应的结论,从而达到隔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坡高、坡角和岩性的岩质边坡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ANSYS的模态分析功能研究了岩质边坡的自振频率随不同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其次,将数值计算模型导入CDEM软件中计算岩质边坡在不同频率正弦波作用下的动力放大系数;最后,以此探讨了岩质边坡自振频率对其动力放大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硬岩和软岩边坡的自振频率均随着坡高的增加而减小,且坡角对于前3阶边坡自振频率影响较小.2)当边坡自振频率大于地震波频率时,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地震波频率的增加而增大;当边坡自振频率小于地震波频率时,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地震波频率的增加而减小.3)坡高和坡角相同时,加速度放大效应主要受岩性影响,且软岩边坡的加速度放大系数整体上大于硬岩边坡. 相似文献
10.
工程背景同安工业集中区湖里园办公大楼是一栋12层带地下室的建筑.由于设计方案调整.主楼由用地南侧调整到北侧。调整后地下室施工范围内有一座已建成的化粪池。化粪池的长轴线与地下室外墙刚好重合。经与设计单位研究认为,该化粪池必须拆除,迁移到办公楼范围之外。化粪池已投入使用一年.型号为G13-100SF,有效容积100m^3。 相似文献
11.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层间隔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阐述了层间隔震体系的隔震原理、动力性能等及其与一般的基础隔震的区别,然后以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例,利用ANSYS软件分析了层间隔震的减震效果;说明了层间隔震结构对于大震具有比较明显的减震效果,并且施工方便,是一种具有发展前途的减震体系。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解决工程界比较关注的隔震建筑串联隔震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建立基于传递矩阵法的临界荷载求解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稳定性分析单个支座的场矩阵和连梁等效成抗弯弹簧的点矩阵:其次根据传递矩阵法建立串联隔震系统稳定性分析的特征矩阵,并根据所得特征矩阵建立其临界荷载的控制方程,该方法避免了繁琐的力学推导过程:最后通过计算两种不同型号的串联隔震系统的临界荷载和探讨参数变化对柱串联隔震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连梁对提高柱串联隔震体系临界荷载不明显,建议隔震建筑下部结构应优先选用地下室悬臂柱方案. 相似文献
14.
Base isol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alternatives among the structure control methods. In recent decades, base isolation has been seriously considered for civil structures, such as buildings and bridges, subjected to ground motion.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development of seismic base isolation technique for civil structures i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ST) are introduced. The achievements include project applications, experimental research results and theoretical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5.
吴应雄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6):806-813
对7度抗震设防的某七层框架结构,采用底层柱顶隔震技术进行设计与分析,包括减震方案和底层结构形式的确定,有限元分析和隔震设计,构造设计以及工程经济性.结果表明:在多遇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34,底层层间剪力减震效果同样明显;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底层位移角为1/1 682,隔震层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表明隔震设计提高了结构安全性;设计的底层柱和拉梁截面尺寸较大,但不影响底层的使用功能;工程造价有小幅提高,但综合效益好. 相似文献
16.
根据超高层隔震结构等大高宽比隔震结构体系地震反应分析的单质点、双质点和三质点剪切型简化计算模型,对大高宽比隔震结构隔震层特性参数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隔震层水平刚度、最大设计位移和隔震支座压应力与界限荷载、压应力的关系.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通过对地震反应分析预测简化计算方法的研究,提出大高宽比隔震结构的层间剪切力、层间变形以及层间最大位移反应等预测计算方法,以及多质点体系隔震层和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分布计算理论式等. 相似文献
17.
李明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1):77-80
结合某扩建工程实例分析了连接形式对扩建多层砖房抗震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扩建部分的高宽比过大时 ,连接形式是影响结构抗震承载能力的关键因素。根据研究结论和工程实践 ,对扩建多层砖房的抗震设计及施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将隔震结构简化为等效单自由度系统(ESDOF),隔震层采用铅芯橡胶支座,应用直接基于位移的性能设计方法(DDBD)分析隔震结构。重点讨论多自由度隔震结构(MDOF)向单自由度等效体系的转化方法,分析体系等效阻尼比、目标位移与等效质量。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立了位移反应谱,改进基于位移的性能设计方法的流程。设计高烈度区某隔震工程,假定各楼层的目标位移与体系等效阻尼比,通过性能设计流程最终得出各楼层的剪力分布;对设计的结构进行了时程分析校核,表明方法不但简单有效而且满足工程设计精度要求,可用于隔震结构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9.
建筑结构隔震体系的动力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隔震理论建立结构隔震体系的动力模型和运动方程,着重考虑了隔震体系的恢复力特性,进行了隔震体系在时域内的地震反应程序设计。算例表明,隔震体系上部结构的动力反应幅值均可以大大降低。其中,顶层相对地面位移降低了13.62%,层间位移降低了35.57%,最大绝对加速度降低了33.68%,层间剪力降低了35.60%。 相似文献
20.
固井封固系统初始作用力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建井过程和水泥浆的水化硬化过程对封固系统初始作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固井作业完成时封固系统受到初始作用力的作用,初始作用力包括井眼附近地层承担的钻开井眼后重新分布的地应力、套管内部流体对套管的静液柱压力、一界面处水泥环对套管的挤压力及其反作用力、二界面处水泥环对地层的挤压力及其反作用力,作用在一界面处的初始作用力形成的初始应力稍小于地层孔隙压力;作用在二界面处的初始作用力形成的初始应力与地层孔隙压力相等;一、二界面处的初始作用力是水泥浆水化直至形成水泥石的过程中逐渐传递地层孔隙压力的结果。现场测量数据验证了一、二界面处初始作用力的存在。封固系统初始作用力的变化会对封固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