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可以说,《世界知识》与日本有着“不解之缘”。70多年前创办这本杂志,就是要通过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鼓动民众全民抗战。《世界知识》和老一辈世知人有着传奇般的抗战经历,也为抗战付出了巨大代价。胡愈之奉周恩来之命到南洋,在极其危险和艰苦的环境中组织和鼓动华侨支持国内抗战。钱亦石殉职在抗战宣传的第一线。金仲华一次次带领杂志抢在日军到达之前、时常冒着日军  相似文献   

2.
抗战爆发后,新桂系主张团结抗战,反对投降;认为抗战必须成为有全国民众积极参加战争的全民族抗战,抗战的基本原则是“自力更生”;在此基础上努力争取外援,首先是与苏联的联合;军事上要执行阵地战与游击战、运动战相结合的方针。在台儿庄战役中,李宗仁坚持了正确的战役作战方针的作战部署,努力以爱国主义思想激励官兵和团结全军,并较好地协调了与统帅部的关系,在夺取战役胜利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林磊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11):101-104
抗战时期,在广东战时省会曲江(今韶关),由中共主办、支持的左翼进步报刊积极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抗敌策略,在内容方面呼吁团结抗战、民主政治、关注民生,在民众中树立了权威性和公信力。作为省港抗战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左翼文化人群体推动的粤北进步报刊文化活动在加强民众的民族观念、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在各种政治力量竞逐文化主导权时体现的传播优势,在融合城乡之间文化差异所做的努力,对于当下新时期的区域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作为1938年中国抗战的临时首都,武汉荟萃了来自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地的大批文化人士,抗战文学得以在此蓬勃兴起。作为唤醒民众、教育民众的重要工具,抗战文学以“大众化”、“通俗化”的话语实践服务着民众,并在特定历史语境中形成自身独有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抗日救亡思潮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一种主要思潮,是在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群众性的思想潮流。抗日救亡思潮在广西传播的基本主张包括:1.主张政治民主、思想言论自由、实行宪政。2.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主张焦土抗战。3.主张动员民众,实行全民抗战。4.主张发展教育、加强文艺创作和宣传要以抗日救亡为主题,服务于军事。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初期,为了支援抗战,各地抗战爱国民众团体和后援组织纷纷建立。陕西省内也出现了一些爱国民众团体和后援组织,而由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发起成立的陕西省各界抗敌后援会是其中影响较为突出的一个抗敌后援组织,该组织成立后积极开展抗敌宣传、民众动员、抗战募捐和劳军运动,在鼓舞士气、组织陕西民众在人力物力上支援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地妇女纷纷参加抗日战地服务团、妇女救国会、抗日救亡协会等组织,积极投身到全民族抗战的大潮流中,妇女逐渐成为抗战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谢冰莹女士的组织号召下,有志为抗战奉献一份力量的妇女们纷纷加入到“宜昌妇女抗战训练团”的组建和训练当中,训练团在抗战时期完成了艰难的训练、救护和抗战动员工作,为前线抗战将士们提供了强有力的伤兵救护服务、民众动员等后方支持,在唤醒当地民众、宣扬抗战、妇女解放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重庆抗战文献整理开发具有较为突出的意义。抗战文献整理开发有利于为世人提供全面客观、丰富翔实的第一手抗战文本资料,完整展现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抗战历史画卷;有利于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内涵,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凝聚力,激扬中国民众的爱国精神;有利于凝聚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怀,增强海峡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有利于弘扬以重庆地区为代表的中国抗战大后方军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爱国精神与抗战文化。  相似文献   

9.
节约献金救国运动是抗战时期轰动全国的一场爱国运动,其献金数额和民众精神动员都有效地支援了抗战.这场运动的思想萌发于冯玉祥与基督教界人士在四川成都座谈有关抗战救国的方式问题.在冯玉祥的倡导下,座谈会上的基督教界人士形成共识,一致将节约献金视为他们参加抗战救国的主要方式,并积极付诸行动,发起基督徒节约献金救国运动.中国基督徒节约献金救国运动成都分会的成立标志着节约献金救国运动真正开始,而后逐渐发展为中国国民节约献金救国运动.  相似文献   

10.
蒋介石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在1937年至1945年8年抗战期间,他组织了全民族的抗战,粉粹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为中华民族的存亡做了重要贡献。然而,出于自身性格和经历的影响,“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根深蒂固。从1923年开始,一直到1949年败走台湾,对共产党都是一种仇视的态度,一直积极反共。8年抗战期间,一方面消极抗日,一方面扼杀革命势力,对共产党采取政治挤压,武装打击等手段,游离于抗日与反共之间。本文通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对蒋介石性格进行分析,结合当时国内外形势对他的影响,去寻找他游离于抗日与反共之间的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11.
章通过中国抗日战争的地域、规模、激烈程度、死亡人数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认为,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国家之一,始终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要国家和主要战场,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虽然不是纯粹的军事理论家;但他在对先秦军事思想充分吸纳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了独到的战争观。司马迁对战争人才、作战指导原则及战争目的也有自己的认识。司马迁的战争观涉及战争观的基本方面的同时,在理论性与系统性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它通达而富有智慧,具有鲜明的历史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是一位通晓兵略的历史学家,他对战争和军队问题有系统而独到的理性认识。他的战争观是其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司马迁对战争起源、战争定义、战争性质及民族战争等有深刻的见解。司马迁的战争观直到今天仍有其闪光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4.
《左传》记载了春秋时期二百五十余年的四百八十多次战争事件,包含了丰富的军事思想。古朴性是其军事思想的重要特点。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决定的: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军事思想具有历史继承性;西周文化强大的向心力;《左传》是儒家经典。古朴性主要表现:“事鬼敬神”,在军事行动中伴以卜筮;进行战争要以仁为本,崇礼尚德。  相似文献   

15.
中日战争初期,美国政府奉行了一条举棋不定的“中立”政策:一方面,为了维护在中国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美国不甘心让日本独占中国,对中国的自卫行动表示了一定程度的同情和支持,以牵制日本扩大侵华;另一方面,由于罗斯福政府对外政策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在国内受到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的牵制,既不愿意放弃有利可图的对日贸易,在军事上又没有作好对日作战的准备,因而不肯切实采取支持中国抗战、制裁日本侵略的有力行动。  相似文献   

16.
孟子的“充实之谓美”,将道德伦理直接升华为审美体验,强调了磅礴的阳刚之美。在人生境界上,它是通过养浩然之气实现的。他的共同美感思想,将声色感官愉悦与心灵的愉悦贯通起来领悟,体现了生理与心理的贯通原则。而在社会领域,这种共同美感思想又被他拓展为“与民同乐”思想。他的“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思想,本来是谈人格修养和人际关系时说的话,同时也是一种颂诗读书的方法,对后代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西南联大聚集了当时中国各个领域里最杰出的绝大部分学者,这些大师级人物在抗战极其艰难的环境里,依然产出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其中西南联大学者们的经济思想独具特色,对抗战和战后经济重建以及新中国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其中,代表人物有如陈岱孙、赵迺抟、费孝通等三位著名学者。探讨和总结历史上西南联大学者对我国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发展所做出的积极贡献,能对当前的经济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兵学经典,历来被列为中国兵书之首,它在世界军事理论研究中占据突出地位。《孙子兵法》包含了丰富、深刻的军事思想,其中也包含了心理服务思想。通过梳理、总结、概括,《孙子兵法》的心理服务思想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帅心理素质选拔思想;二是心理攻防思想;三是心理调节与疏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范蠡是我国春秋时期十分重要的政治家、谋略家、军事家。他多被后人称为"商圣",而他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则为多数人所忽略。从客观的历史事实上来说,范蠡是先作为一位军事家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才离开越国,发展生产经营成为"商圣"的,《汉书·文艺志》也记载范蠡曾有兵书流传于世。本文总结了范蠡的军事思想:顺应天时的战争观,灵活多变的战术观和富国强民的国防建设观,并且追溯了范蠡军事思想的来源——道家思想,提出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也可以运用范蠡的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