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成了吡唑啉酮单偶氮黄色和1,4-二氨基蒽醌系蓝色四乙烯五胺型交联染料,利用分子链上剩余氨基的高反应性及同一分子链上存在多个可反应基团的优点,通过交联染色和固色实现染料在纤维上的超高固色率,实现染色的绿色化.用浸染和轧染的染色方法将交联染料应用于丝绸和棉纤维染色,然后用硫酸酯乙基砜型交联剂,两浸两轧、焙烘固色染色纤维.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4时该两只染料竭染率最高,并且用交联剂固色后交联率均大于98%,染色纤维具有较好的日晒牢度、摩擦色牢度和水洗色牢度.  相似文献   

2.
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可以指导染色理论和染色工艺的建立.考察了pH、温度和时间对四乙烯五胺交联染料在羊毛纤维上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四乙烯五胺交联染料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平衡模型.研究显示四乙烯五胺交联染料的染色pH在羊毛的等电点以上,染料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并且活化能为130.3kJ/mol,以化学吸附为主.染色温度的提高可以加快染色速率但降低了染料的平衡吸附量,吸附平衡为Langmuir型,吸附的各项热力学参数均为负值,说明吸附过程是自发放热的过程.另外,测定了染料的交联反应性能和各项色牢度,结果表明四乙烯五胺交联染料在羊毛纤维上可得到近100%的交联反应率和优良的色牢度.  相似文献   

3.
含萘环通用染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实现用同一支染料对不同类型的纤维进行染色的目的,通过间(对)氨基苯基-β-羟乙基砜硫酸酯与7-乙晚氨基-4-羟基-2-萘-β-(N,N-二甲基氨乙基)磺酰胺的重氮化偶合反应合成了含萘环的通用染料,其结构通过质谱分析进行了表征.通过调节染浴的pH和加入适当的染色助剂,用合成的通用染料分别对棉、羊毛、丝绸、尼龙、腈纶、涤纶等纤维进行了染色实验,并研究了染料在上述纤维上的日晒、水洗等牢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含萘环通用染料对羊毛、丝绸、尼龙、腈纶等纤维均有较好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4.
从超分子化学角度研究了双萘环和单萘环通用染料在染色过程中的构效关系.对腈纶纤维染色时,由于双萘环染料分子对相邻阴离子染席的空间屏蔽作用,其上染率下降.对涤纶纤维染色时,染料分子自身的空间结构对上染率的影响不明显.对棉纤维染色时,由于双萘环染料分子对纤维的直接性好、磺酸基在分子中所占的比例低,其上染率提高.对羊毛和丝绸染...  相似文献   

5.
以2-氨基-5-硝基苯酚、HC l、NaNO2为原料,发生重氮化反应得到重氮盐,该重氮盐与5-羟基-α-萘磺酸钠盐偶合得到中间体1#Base,与间羟基-N,N-二乙基苯胺偶合得到中间体2#Base,再以硫酸代替部分甲酸与重铬酸钠反应生成甲酸铬,甲酸铬与1#Base的1∶1络合物再与2#Base络合得到酸性284蓝染料。同时研究了硫酸替代甲酸的量对1∶1络合物产量及酸性284蓝染料产量和色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棉短绒浆粕为原料,在不同的纺丝条件下制备了羟乙基纤维素(HEC)纤维,并对所制备纤维的结构及拉伸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喷头拉伸率从-55.7%增加到-25.3%时,纤维的干态断裂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喷头拉伸率不宜太高,否则不利于纤维干态断裂强度和塑化拉伸比的提高;当喷头拉伸率固定时,随着塑化拉伸比的提高,纤维的干态断裂强度显著增加,可达2.2cN/dtex.傅里叶变换红外测试结果表明,戊二醛与HEC纤维发生了交联反应,交联后纤维的湿态断裂强度明显提高,其湿态断裂强度从原来的0.57cN/dtex提高到1.10cN/dtex.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传统的酸性络合染料在结构上进行改性,使其可在相对安全的pH条件下(3.5~4)对羊毛染色.在上述条件下,与传统染料染色情况相比,染料对纤维的上染速率明显下降,同时染料在纤维上的扩散速率明显提高,从而为这一改性染料在上述pH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匀染性能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在热敏CTP(computer-to-plate)版材中,染料在曝光时会把光能转化成热能,使产酸源迅速产酸,从而使两种酚醛树脂在酸的催化作用下迅速交联,因此染料的性质对版材的灵敏度和成像效果有很大影响.本文对红外吸收染料对热交联CTP版材灵敏度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9.
粉煤灰合成沸石中间体的表征与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热电厂粉煤灰为原料,通过控制碱处理条件合成沸石中间体,利用XRD、FE-SEM和吸附-脱附过程对物相、粒子的形貌以及材料的性质进行表征,吸附实验表明所合成沸石中间体对阳离子染料有明显的脱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酸性媒介黑T低温低铬染色工艺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氨/盐溶液在一定条件下预处理的羊毛,在80~85℃下加适当稀土染色、其上染率高于常规染色,染色牢度达到常规染色水平,并能减少红矾用量、降低纤维损伤、节约能量和染料、降低铬污染.  相似文献   

11.
保护胶体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热敏型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乳液聚合法,以聚乙烯醇为保护胶体、染料隐色体为芯材、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壁材,制备了热敏型微胶囊.利用红外光谱仪、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表征了保护胶体不同质量分数下制备的微胶囊的结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形貌、热稳定性、玻璃化温度和热敏释放性能等.实验表明,保护胶体质量分数为4.5%时,所制备的微胶囊的平均粒径最小,为189.7 nm,粒径分布最均匀,呈规则的球形,包覆率为95.0%,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热敏释放行为.  相似文献   

12.
以咔唑为原料,经溴乙烷的烷基化、NBS的溴化,得到3,6-二溴-9-乙基咔唑3,然后与噻吩硼酸偶联和Vils-meier-Haack反应,得到一种新型咔唑衍生物5.化合物5是一种制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染料的重要中间体,经IR及NMR表征表明结构正确.  相似文献   

13.
拉伸羊毛分子结构的显微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显微镜偏振红外光谱法分析了拉伸羊毛纤维大分子结构的变化,通过对特征谱带的分析,得到了羊毛大分子链段结构和大分子构象随拉伸率的变化情况;由此可知,显微红外光谱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应用偏振显微红外光谱可以准确地对纤维大分子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和表征。  相似文献   

14.
采用TAZ-110光产酸与间甲酚树脂、交联剂、红外吸收染料作为热交联CTP版材的感光体系组成物,通过研究TAZ-110在感光液中的浓度及交联剂的选择,得出浓度为2%的TAZ-110四氢呋喃溶液与交联剂HMMM与红外吸收染料、间甲酚树脂组成感光体系,提高了版材灵敏度和保存期.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制的整理剂 TDEA 和 TDEB 对丝绸进行整理。通过耐洗率度,DSC、红外光谱和氨基酸分析测试证明 TDEA、TDEB 与丝素发生了化学反应;并通过丝素的溶胀试验、溶解度试验进一步证明TDEA、TDEB 与丝素发生了共价交联反应,从而可以认为 TDEA、TDEB 与丝素间发生共价交联作用是使丝绸湿弹性获得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针对联苯胺作为合成染料的重要中间体已被确认为致癌物的情况,以对硝基氯苯为原料,经磺化、缩合、还原,合成了一种无致癌性并取代联苯胺的双胺化合物染料中间体4-氨基二苯胺-2-磺酸,利用红外光谱、差热和氢谱核磁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以2,2’-联吡啶取代物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两种新的具有不同配体的联吡啶钌光敏染料;利用红外吸收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各光敏染料及其中间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两种光敏染料的光伏性能,结果表明两者性能良好:两者在可见光区分别存在最大吸收波长521nm和545nm,带隙计算值分别为1.87eV和1.58eV;将它们制成DSSCs器件,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AM1.5),其能量转换效率分别达到了10.21%和9.97%.  相似文献   

18.
常压阳离子染料易染共聚酯纤维微观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法,表征常压阳离子染料易染共聚酯(ECDP)纤维的微观结构,并通过测试ECDP纤维和聚酯(PET)纤维的拉伸性能、吸湿性能和导电性能,探讨了微观结构对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CDP纤维中第三组分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的加入使结晶度减小,因此,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比PET纤维小,而断裂伸长率有所增加,回潮率较大,体积比电阻较小.  相似文献   

19.
以芳香小分子苯为基本原料,氯甲醚为氯甲基化试剂,无水氯化锌和无水三氯化铁为催化剂,一步合成出超高交联吸附树脂BE-CME.利用红外、元素分析和比表面积测定等方法对树脂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树脂BE-CME的比表面积高达812.43 m2/g,元素和红外表征结果证明,树脂BECME上还残留有部分未反应的氯甲基.对树脂BE-CME进行了二次交联反应,得到比表面积为974.37m2/g的超高交联吸附树脂P-BE-CME.以苯胺为吸附对象,考察了树脂BE-CME和P-BE-CME对苯胺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树脂后交联以后的吸附性能有所提高,树脂BE-CME和P-BE-CME对苯胺的吸附能力均优于相同条件下的XAD-4.随着温度的升高,树脂的吸附量下降,说明吸附是放热的.  相似文献   

20.
根据β-环糊精(β-CD)分子形态和空腔的结构特性,分析和探讨了β-CD与6种不同纤维的反应历程,分别为:通过以环氧基为交联桥,制备β-CD接枝纤维素纤维;采用β-CD和1,2,3,4-丁烷四羧酸对羊毛织物进行接枝研究;利用含磺酸基的β-CD对聚酰胺纤维进行改性,将β-CD接枝到聚酰胺纤维上;选用乙二醛或戊二醛为交联剂改性壳聚糖生成交联结构并接枝到壳聚糖纤维上;以邻碘酰基苯甲酸为氧化剂合成环糊精单醛,在弱酸性的条件下通过还原氨化反应接枝到蚕丝纤维上;利用β-CD与多元羧酸反应所得的共聚物接枝聚酯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