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和动物肿瘤移植于免疫缺陷和正常小鼠脾内后肝转移形成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肝转移形成机制和生物学特性,用人类鼻咽癌(CNE—2Z)和小鼠子宫颈癌(U14)分别在裸鼠和615近交系小鼠脾内移植。结果人类鼻咽癌脾内移植后43—50天有8/10例(80%)在脾一端形成瘤结节的同时肝内也形成转移瘤,其中4例合并肺转移;小鼠子宫颈癌在615小鼠脾内移植后,13—14天处死,结果1和3天切除原发瘤,分别有11%和63%发生了肝转移,而未切除原发瘤有73%发生肝转移。同时有程度不等的肺和淋巴结转移。结果表明凡有足够的癌细胞接种到脾内均可发生原发瘤,继而沿血流系统进入肝脏,在肝内形成转移瘤。 相似文献
2.
3.
人体肿瘤细胞系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的爪垫和皮下移植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人体肺腺癌和人体鼻咽癌两株细胞系,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的背侧皮下和后肢爪技爪垫移植;(1)爪垫移植组,两种肿瘤细胞系各用6只scid小鼠,分别于每只动物左后肢爪垫移植2个瘤组织小块,同一只动物右后肢爪垫接种。 相似文献
4.
<正> 第七届免疫缺陷动物国际讨论会于1991年9月25—29日在美国缅因州杰克逊实验室召开。会议主席由杰克逊实验室Shultz博士担任。来自世界各国的12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共收到论文79篇,其中30位代表在会上作了口头交流。丹麦专家Rygaard作了会议总结发言。本次会议国际组委会成员钟品仁研究员、吴秉铨教授等10位中国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7.
8.
摘要: 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 PDX) 的小鼠模型使用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是肿瘤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工具之一。与传统细胞株荷瘤小鼠模型不同的是,PDX 小鼠模型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患者体内肿瘤真实的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学以及异常的信号通路特征,被广泛用作肿瘤患者的替代模型进行个性化药物筛选等诸多方面的研究。近年来,随着肿瘤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对PDX 小鼠模型的需求和利用正日益扩大,尤其是借助于PDX 小鼠模型进行肿瘤有效药物的筛选和评估,并逐步将其应用于指导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正逐步走向临床。本文就PDX小鼠模型制备的关键因素、临床应用和潜在的不足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CEA高表达人肺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例人肺高分化腺癌手术标本直接移植于NIH裸小鼠皮下,建立了CEA高表达人肺高分化腺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LAX-91),裸鼠间已传32代,历时2年余。LAX-91潜伏期短,生长稳定,移植成功率100%。各代和多植瘤病理组织学观察均保持了原病人肿瘤的结构,并且有分泌功能,染色体分析显示人恶性肿瘤特征。血清CEA含量多次测定结果表明,LAX-91具有稳定高分泌CEA的生物学特性。该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SCID小鼠肿瘤模型,为筛选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受试对象。方法 将肝癌组织移植到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皮下,待移植瘤生长到6~7 mm时,50只荷瘤SCID小鼠分为不饱和脂肪酸低、中、高剂量组【50 mg/(kg·d)、100/(kg·d)、200 mg/(kg·d)】,五氟尿嘧啶(5-FU)组【100 mg/(kg·d)】,模型组【蒸馏水2 mL/(kg·d)】,连续给药21 d,剥取移植瘤测量其体质量和体积,比较肿瘤生长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瘤组织P21、P53、P13K、PKB/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不饱和脂肪酸低、中、高剂量组和5-FU组肝癌移植瘤质量或体积显著小于模型组(P<0.01);肝癌移植瘤P21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P<0.01);P53、P13K、PKB/Akt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不饱和脂肪酸对肝癌移植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可能机制与上调移植瘤P21水平,下调P53、P13K、PKB/Akt水平,抑制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小鼠精原干细胞的分离、分选、移植和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原干细胞具有自我增殖和分化为精子的能力。精原干细胞的培养、移植和体外诱导分化等研究将使我们最终阐明精原干细胞的自我更新机制和精子发生机理。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我们不仅建立了用含血清培养基对分离的乳鼠睾丸细胞进行差异贴壁分选来富集生殖细胞的简单方法,而且成功地对分选出的精原干细胞进行了近一个月的无血清培养。流式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贴壁分选能将精原干细胞富集11倍以上。移植分析表明,分选出的精原干细胞具有在受体鼠的曲精小管中产生克隆的能力和正常生精作用。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检测表明,培养的细胞表达精原干细胞标志基因。该研究为体外长期培养小鼠或其它哺乳动物的精原干细胞提供了一个范例,也为利用基因修饰的精原干细胞通过移植产生转基因动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15.
~(211)At标记的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3H_(11)对裸小鼠人胃癌移植瘤的生长在短期内有明显抑制作用。治疗后第9天药物对人胃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211)At—3H_(11)(5μCi/只)对人胃癌的抑制率:尾静脉给药为80%,胃癌移植瘤内给药为93%,相同剂量的离子型~(211)At尾静脉给药对胃癌的抑制率为48%.第20天处死动物时~(211)At—3H_(11)尾静脉和肿瘤内给药的抑制率分别是66%和81%,离子型~(211)At尾静脉给药的抑制率为6%,抑制作用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17.
18.
报道将从人类鼻咽癌细胞系(CNE-2Z)分离出的不同克隆株细胞悬液,分别移植于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和BALB/c裸鼠的背侧皮下,于56天后处死所有小鼠,进行了大体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当每只scid小鼠移植2×10~6个瘤细胞时,CNE2-L2克隆株为高转移株,其淋巴转移率为100%,肺转移率为71%;而CNE2-L4克隆株为低转移株,其肺转移为13%,淋巴结未见转移;而当每只小鼠移植2×10~5个瘤细胞时,CNE 2-L2也为高转移克隆株,但比上者为低,其淋巴结转移率为71%。肺转移率为14%;CNE2-M2克隆株为中转移株。其淋巴转移率为43%,肺转移率为14%。与其裸鼠相比,当给每只BALB/c移植2×10~6个瘤细胞后56天时,尚未查见转移。说明两种免疫缺陷动物对恶性瘤细胞表型的表达,scid小鼠比BALB/c裸鼠为敏感。另外,皮下移植瘤细胞的数量也可能与转移出现的时间有密切关系。在相同时间内移植瘤细胞数越多,转移率也相对地增高,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建立RAG2 /IL2RG 双基因缺陷的CRG 小鼠杂交群体。方法将RAG2 基因缺陷小鼠与IL2RG 基因缺陷小鼠分别进行繁殖,选取RAG2 基因缺陷雄鼠RAG2( - / - ) 与IL2RG 基因缺陷雌鼠IL2RG( - / - ) 进行配对,培育杂交后代,通过PCR 扩增基因组RAG2 和IL2RG 基因进行鉴定;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RAG2 /IL2RG 双基因缺陷小鼠外周血T 细胞( CD3 + ) 、B 细胞( CD19 + ) 和NK 细胞( CD49b + ) 含量; 并测定8—12 周龄RAG2 /IL2RG 双基因缺陷小鼠血液生理生化及主要脏器重量指标。结果成功繁育RAG2 基因缺陷小鼠和IL2RG 基因缺陷小鼠,筛选获得稳定的RAG2 /IL2RG 双基因缺陷小鼠并成功保种和扩群; 该双基因缺陷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 细胞、B 细胞,NK 细胞比例显著降低( P < 0. 05) ; 与相同周龄野生型C57BL/6 相比9 项血清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 P > 0. 05) ; 18 项血液生理指标中红细胞( RBC) 和血红蛋白( HGB) 含量显著降低( P < 0. 05) ; 白细胞( WBC) 、淋巴细胞数( LYMPH) 、淋巴细胞比率( LYM) 、单核细胞、中性细胞数( NEUT) 降低极显著( P < 0. 01) ; 脾脏重量显著均低于野生型C57BL/6 小鼠( P < 0. 05) ; 人肝肿瘤传代细胞移植于RAG2 /IL2RG 双基因缺陷小鼠后,肿瘤移植成功率和生长速率均明显高于亲本单基因缺陷小鼠( P < 0. 05) ,成功获得了临床肝癌病人肿瘤组织的异种移植模型。结论 成功构建筛选出RAG2 /IL2RG 双基因缺陷小鼠杂交群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