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介是信息、情绪的放大器,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媒介一方面发挥着社会公器的作用,对社会生活进行监督,维护社会各个“零部件”的正常高效运转.而在另一方面,媒介强有力的“发声”功能一旦被滥用,就很容易披着“监督”的外衣从社会公器转为凶器,介入司法程序对其进行干预,对新闻当事人造成伤害.尤其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新技术、新平台使媒介的优势与弊端都得到了放大.“媒介审判”和“媒介监督”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前者是对司法独立的干预,而后者是对公民知情权的保障,是媒介职能之一,“媒介审判”与“媒介监督”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由2010年“药家鑫案”而引发的“媒介审判”的诸多反思,对于媒介功能的思考才刚刚开始,人们对于“媒介审判”的认识在随后一系列相似事件中一点点的加深.“媒介审判”带来的暴力杀伤力强、影响面广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审判委员会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司法形式,从设立以来,其对审判经验的总结以及对审判工作的研讨、监督、指导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案件较多的基层人民法院来说,审委会更是显得必不可少。但随着人们对现代司法理念的追求,现有制度存在的问题日益明显。近年来,审判委员会的改革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如委员的任用、工作程序等。针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基层审委会改革的思路以及建议,期待它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3.
李家有 《科技信息》2011,(10):92-93
在我国现行的诉讼制度中,调解最常用于民事诉讼,并且是民事审判的一大原则,而在公法诉讼中却被限制使用。但是,在现实的行政审判中,却存在着大量通过法院协调结案的案件,这类案件以原告撤诉的方式出现,并且早已形成了一种法官和当事人心照不宣的,被社会所默许的行政诉讼"准调解"机制。  相似文献   

4.
民事检察监督制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主要以分权、防止司法专断、维护社会公益、实施法律监督与保障司法公正为价值目标。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在诉讼法理和制度构造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其改革的路径应当是:增加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提起诉讼或参与诉讼;增加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案件的检察监督;加强检察机关对法院审判程序的监督;严格限制检察机关对审判结果的监督。  相似文献   

5.
潘巧丽 《科技信息》2013,(25):199-200
麦克卢汉曾凭借"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冷媒介"与"热媒介"、"地球村"等媒介理论,向人们阐述了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本文将通过对麦克卢汉媒介技术观的分析,试以技术哲学的角度更加理性的去看待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证明麦克卢汉并非彻底的"技术决定论"者,从而进一步对麦克卢汉的媒介技术思想做了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6.
对“媒介审判”的再“审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t"rial by media"翻译为"媒介审判"忽略了媒介的受动性,影响到"媒介审判"内涵的准确提炼。媒介传播效果的有限性和网络的开放性使媒介审判难以实现。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法官造法和媒介作为第四权力的特点是媒介审判得以实现的突破口。中国法院的审判根据和准绳以及媒介喉舌功能的准确定位最大限度避免了媒介审判。应分清言论自由权和审判权的各自边界、深化司法改革,加快新闻立法。  相似文献   

7.
在由河北大学校园车祸所引发的"李启铭案"中,肇事人李启铭的一句"我爸是李刚"深深地触动着整个中国社会的神经。经河北省望都县人民法院审理,此案已作出一审判决,伴随刑法学界的支持声音,该判决给人以一个"公正判决"印象。但是,通过对整个案件过程的梳理,在对可能适用的罪名相关理论进行对比及其具体适用的再思考后,结合在审判过程出现的李刚央视大哭、叛三缓三的网上传言和"自我审查"的影响等事件,对"李启铭案"给出了另一种解读。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大众媒介和其传播的内容渗透到社会每一角落,从某种程度上讲,当代文化就是媒介文化。媒介构成了被真实化的虚拟环境。而个人身份的认同,并不是独立于社会情景的,而几乎完全是由社会情景所界定的。当代社会情景是由媒介塑造,人们的思想、行为无不受到媒体文化的影响。勿庸置疑,媒介从一开始就控制着人的生长轨迹,其中之一便是对个人身份认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由于迷信风水而导致的民间纠纷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特色,同时也是传统司法中一类不可忽视的特殊案件。"刁讼陈仲垣、陈杰二杖"案系明代《盟水斋存牍》中记载的一个典型的风水诉讼案件。分析其诉讼双方的利益分歧和诉求,以及官员的审理过程,对于探究传统社会中百姓的生活常识和内心信仰,以及这些观念是如何影响司法案件的审判,司法官员对民间的风水禁忌这一案外社会现实又有着何种见解与认同,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游雅琴 《科技信息》2011,(1):I0410-I0410,I0365
媒体与司法就像天平的砝码,需要相等的重量才能达到最佳的状态。媒体"猎奇"的天性往往造成"过分干预",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近来的各种案件所引发的舆论狂潮,将法院的审判推向了风口浪尖。分析我国媒体与司法的关系以及现状,寻找到两者和谐共处的方式,减少"媒体审判"对司法独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案件文书作为司法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需要在审判之后向公众公开,某些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文书极有可能会造成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信息泄露.为了能从大量案件文书中准确地识别出涉及未成年人信息的文书,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隐私保护处理.同时,为解决现实数据集因有标注样本缺乏而难以进行有效的有监督学习的问题,文中提出了基于半监督学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媒介研究中的"受众参与"理论以及社会学中的"社会分层"理论的整合,提出"受众分层参与"观点,致力于借助社会学的分层视角展现一种对受众民主参与的研究,为受众分析提供一条更为细化的、冷静的判断路径,并探讨其在媒介发展、在社会进步以及民主化过程中可以起到的积极作用。认为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中国社会的进步,日常民众接触信息的流动性增加,人们意愿表达交流所涉及的领域趋于宽泛,这些使得公民生活的社会空间变得越来越开放、自由。  相似文献   

13.
公众对案件的"满意度"与"司法公正"的内涵本身存在的原理性冲突,当事人对事件结果公正的不同理解、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导向,直接影响着公众对司法案件的认识和评价。一旦舆情被某种因素引导,社会舆论就容易发展趋向于一种或几种极端的论调,产生"群体极化"现象。其中非理性的部分社会舆情将产生巨大的力量,可能引发"满意"与司法公正的较量。"河北王朝案"就是发生在审判质量管理背景下舆情与司法的一次激烈冲突。因此,应弱化以"满意度"作为案件质量评估的指标,从而回归司法独立、司法公正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中,新型案件不断出现,鉴定在这类案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传统证据理论和制度使法官查明案件事实真相出现困难.其根本原因是没有一个宏观的理论指导,导致制度与审判模式不配套.若从裁判的视角重新审视鉴定人在诉讼中的作用,便可明确鉴定人的中立地位,以期完善我国的鉴定制度.  相似文献   

15.
廖冲 《科技信息》2013,(17):150-15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沟通思想最重要的渠道。媒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人们对媒体也更为依赖,所以媒介素养自然而然就成为新闻传播者的重要素养之一。但是我国的新闻传播者在传播活动中还依旧存在着不少素养问题,同时专门分析传播者媒介素养的研究也很少。因此,本文选择在新闻传播者的传播活动和媒介素养上立论,从"神舟六号"升空这一媒介事件入手,研究新闻传播者在传播活动中的媒介素养状况及其影响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新闻传播者媒介素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工智能(AI)热潮一次次席卷而来,不断突破人们想象,渗透各行各业.2021年4月14日,《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5(2021)》指出,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司法审判.在司法领域,案件审理过程中,有大量的文书工作,需要上交诸多证据文件,人工智能在其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能迅速完成案情记录、证据梳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当前,媒体对刑事审判的监督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媒体监督究竟会给刑事审判带来什么影响,如何看待媒体监督对刑事审判的影响,本文就媒体监督分成了以党政力量为主导推动的媒体监督,以民众的意愿为基础推动的媒体监督和以法学家阶层为核心推动的媒体监督等三种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承办法官制度是在审判实践中确定一名法官为案件主要负责人,将案件的权、责、利集中于其一身的一种不成文制度。该制度能够缓解法院审判压力,落实审判责任,调动法官积极性,但实践中也暴露出种种弊端,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审理减刑、假释案件是目前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减刑、假释作为一项行刑制度,不仅仅是刑罚执行过程中的一项内容,也是行刑法律中体现改造罪犯目的的重要制度。而在目前的法治水平下,减刑、假释在司法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影响着该制度实施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20.
人民法院依照《民诉法》规定对案件部分事实清楚的可先行判决;当事人提供证据证明另一部分事实时,人民法院应适用什么程序审判,法律没有规定,最高法院也未作司法解释,导致这部分案件续审被视为再审案件而一律适用再审程序。但此类案件适用再审程序,违反"原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再审原则,应当分别情况分类受理。可以适用初审程序的,另立新案处理,使审判更符合诉讼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