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闲扯西游     
话说唐僧奉唐太宗御旨,出差到西天取经。以下便是唐僧师徒四人在路上发生的一件事。师徒四人走在路上,齐唱:“太阳出来我爬上坡,爬上山顶我想唱歌。”这时,走在最前头的孙悟空说道:“咦!师父,前面有个亭子,我们过去休息一下吧!”唐僧:“好!”于是师徒四人走到亭子里,坐下。孙悟空看了看四周,说:“师父,这里风景如画,不如我给您照张相吧!”唐僧:“好!”说完打个响指。于是猪八戒跑到唐僧面前,递上一包烟,说:“师父,这是您的万宝路。”沙和尚掏出打火机,弯腰给唐僧点火。唐僧猛吸一口,吐出烟后,说道 :“先让我摆个pose。”唐僧摆了个很自以为…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中唐僧的形象与历史事实中的唐玄奘的形象有着根本的不同,其形象在过去的评价历来不高,评论者大都把他一笔带过.唐僧形象是值得重新探究的,他具有双层象征意义:从个体形象而言,唐僧是一个伟大的文化僧侣,是中国古代历代取经者的形象代表;从整体意义而言,唐僧是佛教在古代中国的地位与处境的一种象征.唐僧形象寄寓了作者很深厚的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3.
正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走得又累又饿。唐僧叫猪八戒去找些吃的。猪八戒听后纵身一跃,便消失得无影无踪。猪八戒腾云驾雾,四处寻找。他找了很久,才发现一个果园。果园里种了许多桃树,树上结满了沉甸甸的桃。猪八戒可高兴啦。他脱下外衣铺在地上,爬上树专挑又红又大的桃  相似文献   

4.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喜讯传来,唐僧师徒欢欣鼓舞。奥运会开幕前夕,师徒四人穿越时空隧道,匆匆赶到北京,分别报名参加了马术、110米  相似文献   

5.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他可能是唐僧。带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他可能是鸟人。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他们找去。我不是随便的人,我随便起来不是人。  相似文献   

6.
话说当年唐僧率领三名爱徒前往西天取经,在历经千难万苦、横跨千山万水后终于功德圆满。五百年后的今天,师徒四人受玉皇大帝之命下凡考察民情。  相似文献   

7.
杨树欣 《科技信息》2009,(25):119-120
唐僧是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但是与孙悟空和猪八戒相比,他的研究却远远薄弱得多。专门研究唐僧的论文极少.由于角色和作者塑造人物的需要,唐僧的形象无疑不够丰满,我们在他身上甚至看不到多少佛教徒以外的特征。现以《西游记》第五十四回《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中唐僧和西梁女王的对比看作者情色问题的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8.
韩吉辰 《小学科技》2011,(12):8-9,11
《西游记》中描述:唐僧西天取经,路遇盘丝洞,洞中的7个女妖精是得道的蜘蛛精,号称七仙姑,经常变成美女妖作怪,祸害人畜。  相似文献   

9.
正大人们都称呼我们是学生,其实我们都是"小唐僧"。当然,我们背着书包不是去西天取经,而是去学校取"知识之经"。唐僧去西天取经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护送,而我们学习过程中有老师的指引和爸爸妈妈的陪伴;唐僧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而  相似文献   

10.
<正>古典名著《西游记》写道,唐僧师徒途经黄风岭,忽然一阵狂风大作,八戒忙让唐僧躲一躲。孙悟空道:"且莫言语,等我把这风抓一把来闻一闻!"话未落,山中跳出一只斑斓猛虎,却是黄风怪手下的虎先锋……这个"抓风辨妖"的神话,反映了古代人们的一个愿望:希望能扩大人类的"嗅觉"功能,闻出一般人闻不到的气味。  相似文献   

11.
正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刮着,它们无情地往好不容易找到破庙暂住的唐僧一行人的衣领里钻。他们这一路是顶着纷飞的雪花来的,又冷又饿。而唐僧这个凡人怎能受得了这样的饥寒交迫呢?"为师饿极了,你等谁能化点斋来?""我去吧。"八戒在孙行者的推推搡搡下无奈地答应了。八戒刚走不久,悟空就坐不住了:"俺老孙去瞧瞧!"说罢,他腾云驾雾,离开了。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组成的西天取经团队进行剖析,认为进一步深化团队精神,必须建立坚强的领导核心,树立具有挑战性的团队目标,实现团队成员的优势互补,尽可能获得外部支持。  相似文献   

13.
赵丹萍 《科技信息》2009,(16):112-112
本文通过对《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组成的西天取经团队进行剖析,认为进一步深化团队精神,必须建立坚强的领导核心,树立具有挑战性的团队目标,实现团队成员的优势互补,尽可能获得外部支持。  相似文献   

14.
韩吉辰 《天津科技》2003,30(1):33-34
古典名著《西游记》第十六回,说唐僧师徒来到观音院,院主为窃取七宝袈裟,企图放火烧死唐僧。孙悟空去南天门找广目天王,借来神奇的“避火罩”,护住了唐僧师徒。 这个神话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有一种神奇的“火灾防护品”,使火灾的损失减少。我国古代就有一种“火浣布”,是一种不怕火烧的布,穿上它制  相似文献   

15.
《西游》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传至今只仍有其诱人的魅力。只要一谈起它,人们脑海中就会浮起一个四人取经集团:骑马的唐僧、降魔的悟空、开路的八戒、挑担的沙僧。可以说此四人是支撑《西游》矗立于文苑的网根台柱。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第20回写道,唐僧师徒途经黄风岭,忽然一阵狂风大作,八戒忙让唐僧躲一躲。悟空道:“且英言语,等我把这风抓一把来闻闻!”只见大圣让过风头,把那风尾抓过来闻了一闻,“果然不是好风!断乎有些蹊跷。”话未落,山中跳出一只斑斓猛虎,使手段化作一四狂风,将唐僧摄将而去此后便是孙悟空大战黄风怪,几经周折,最后在灵吉菩萨的帮助下,收服黄风怪,救出了唐僧。这个“抓风辨妖”的神话,反映了古代人们希望能扩展人类的“嗅觉”功能,闻出常人闻不到的气味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中布满了观音菩萨的行迹,找取经人,收服悟空、八戒、沙僧,送唐僧袈裟、锡杖,一路助唐僧师徒降妖除怪,直到取得真经。作品从观音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多个方面描绘了观音菩萨的天生丽质、端庄妩媚、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神通广大、有求必应、勇于负责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同时,作品中还穿插了大量的有关观音法门的经典——《心经》内容,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作品受观音信仰影响之重。  相似文献   

18.
一部《西游记》,在唐僧师徒四人聚齐之前的故事都不是特别好看。收服了沙悟净之后,四个人一起奔赴西天,战胜一个个妖魔鬼怪,度过一道道艰难险阻,精彩的故事才一一展现。其实真正的取经,乃是玄奘一人的辛苦,三位徒弟都是作者的杜撰和想象。作者为什么安排了三位徒弟呢?一方面是因为故事的需要,毕竟  相似文献   

19.
许多学者认为《西游记》中唐僧这一人物形象的光彩逐渐被他的三个徒弟所掩盖,尤其是孙悟空。胡光舟先生《吴承恩和西游记》中的一段话:他(唐僧)懦弱无能,胆小如鼠,听信谗言,是非不分,自私可鄙,优柔寡断,昏庸糊涂,几乎是屡教不改,在取经集团中,他既不是精神力量,也不是实际的战斗者,竟是一个百分之一百的累赘,至于他在取经事业中的作用,说得不客气些,应当是个负数,他的眼泪多于行动,没有白龙马就寸步难行,没有孙悟空将万劫不复。如果一定要说唐僧也有作用,那么,他的作用是一个傀儡、一尊偶像、一块招牌,只因他是如来的犯错误的大弟子金蝉子转世,要靠他这块招牌才能取到经。正如沙和尚所说:“世上只有唐僧取经,自来没有个孙行者取经之说”仅仅把唐僧这一人物存在的意义归于是一种取经的代表符号,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文本意蕴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运用别具匠心的艺术构思,通过人格分解手法,把“一个人“的生命之躯、精神追求、本能欲望、道德品质和肌体力量,分别塑造成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五个生动丰富的文学形象,并依此发表了对社会人生的真知灼见,表现了强烈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