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贵州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3个演替阶段的乔木层优势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方调査,对种群结构进行分析,并运用C、I、I_δ、M*、M*/M、C_A、K等聚集度指标测定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樟叶槭和革叶铁榄在整个演替序列的胸径形状均为L型,其中樟叶槭的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泊松分布-随机分布,革叶铁榄除了演替中期的分布格局接近泊松分布外,演替早期和晚期都是聚集分布;香港四照花的胸径形状在整个演替阶段均为间歇型其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柿树和青冈栎的胸径形状均为演替早期L型,演替中期和晚期为间歇型,柿树的分布格局是聚集分布-泊松分布-随机分布,青冈栎整个演替阶段都是聚集分布;轮叶木姜子除演替晚期胸径形状为间歇型外,演替早期和中期均是L型,其分布格局在整个演替阶段都是聚集分布;石岩枫演替早期和晚期的胸径形状为逆J字型,演替中期为间歇型,其分布格局为泊松分布-随机分布-聚集分布;狭叶润楠除演替早期胸径形状为间歇型外,演替中期和晚期均为L型,其分布格局除演替晚期为随机分布外,演替早期和演替中期都为聚集分布;齿叶黄皮的胸径形状为演替早期和晚期都是间歇型,演替中期逆J字型,分布格局为泊松分布-聚集分布-随机分布。研究结果可为退化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广东黑石顶森林演替过程群落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May的控制论模型,对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演替系列5个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每一群落设置一60m×60m的样地,并将其划分为36个10 m×10 m样方.理论模型中的3个参数按下列方法进行测定,①元素个数n:用群落中频度≥5/36的物种数表示;②元素间平均作用强度α:分别用种对间达到显著关联的联结系数AC和点相关系数PCC(P<0.05,AC=0,PCC=0)的绝对值之和除以种对总数表示;③关联度C:显著关联的种对数除以总的种对数.结果表明,群落演替各个阶段的不稳定指数α(nC)1/2,分别介于0.006~0.041(α用AC表示)或0.005~0.035(α用PCC表示)之间,都远小于1,说明黑石顶森林群落在各个演替阶段都是稳定的群落.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把中心点——四分面和我们提出的“树冠权重更新面积”(TCWRA)结合起来,运用于野外植被资料的取样。在此基础上,用Markov过程描述了琅琊山森林群落线性和非线性演替,预测了平衡时群落空间各层次林木的组成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琅琊山森林群落在没有外界大的干扰下,麻栎、化香种群将从该群落中消退,发展成以青檀、五角枫、榉树为优势种群的顶极群落。  相似文献   

4.
对狮子关库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和结构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演替过程包括从针叶林阶段,以针叶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阶段到顶极常绿阔叶林阶段等6个过程;2)演替过程中不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呈现规律性变化;3)演替主要标志体现在乔木林层优势树种的更替和物种分布格局的变动方面。  相似文献   

5.
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过程中根系生物量的变化及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低海拔(2 900~3 250 m)还是在高海拔处(3 250~3 600 m),随着森林的恢复,根系生物量逐渐增加。在低海拔处,不同恢复时期根系生物量为21.000~51.583 t/hm2;在高海拔处,不同恢复时期根系生物量为20.363~35.316 t/hm2。对于相同林龄的林分,高海拔处根系生物量比低海拔处均有所减少。在低海拔处,10~20 cm土壤层根系生物量最大,而在高海拔处,0~10 cm土壤层根系生物量最大。90%以上的根系生物量集中分布在0~30 cm的土壤层。径级5 mm的粗根生物量占根系总生物量的65.0%以上,径级2~5 mm的小根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小。对于相同林龄的林分,粗根(径级5 mm)、小根(径级2~5 mm)和细根(径级2 mm)生物量呈现低海拔处大于高海拔处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四川缙云山森林群落演替机理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据根对缙云山森林群落中优势种生长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有的种间线性相关显著,有的不显著.对线性相关显著的优势种,进一步应用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同其它方法预测结果及实地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分析说明了在这些线性相关显著的种间,种间竞争是演替的主要动力;而那些线性相关不显著的种间,其它因子才是演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7.
万木林主要森林群落特征及演替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闽北较有代表性的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封禁保护达600多年的中亚热带森林,包括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及与万木林相连的七道村罗浮栲次生林作为研究对象,据群落中各组成成分的重要值对群落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演替分析。  相似文献   

8.
琅琊山森林群落演替及其经营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本文根据3200m~2样带和15条样线上的抽样资料,以优势种群组为主线,研究结果表明:1.琅琊山森林群落25年后将进入平衡态;如无外界大的干扰,终将演替为以青檀、五角枫、榉树为优势种群的顶极群落。2.麻栎、化香不耐荫,林下幼苗长势微弱,枯损严重;若不采取人为促进更新措施,麻栎、化香将从群落中消退。3.琅琊山森林公园可划分为三个地理区域,即主景区、缓冲区和生产区。  相似文献   

9.
黑石顶森林群落演替过程种间总体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Schluter的方差检验法,在2种尺度下采用物种出现与否的二元数据及物种多度数据,对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5个演替阶段种间联结动态进行了研究.同一尺度下采用2类数据进行测定,对测度结果表现出的差异所隐含的生态学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多物种间环境适应性相同时,为降低种间竞争强度而产生的一定程度的种间分离.研究结果显示,演替过程各个群落多物种间的总体关联性在2个尺度下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正关联或无关联;不同群落种间分离随正关联程度的增加而加大,表明植物群落可能是一个自组织系统,通过自我调节,实现多物种间的稳定共存.  相似文献   

10.
选择苏北山丘区典型、有代表性的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进行植被调查和土壤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化学性质在演替方向和土壤剖面上表现出较强的规律:土壤有机质随植被从低级向高级演进逐渐积累;土壤全N、碱解氮和速效钾等也呈上升趋势。在土壤剖面上,有机质、全N等指标表现出A层>B层>C层的趋势,同时土壤化学性质的空间变化趋势是与植物群落的演替进程相适应的,随着大量凋落物在表层聚集,土壤肥力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南亚热带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群落优势种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群落立木年龄级的比较研究,以及对优势种种群在群落中重要地位的变化规律和生态位移动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森林群落演替的进展,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群落的优势种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变化是很有规律的.马尾松和荷木在群落中的地位明显地由大变小,不同步地被后来者取代.森林群落优势种种群的生态位移动的研究结果也同样说明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飞播油松林的形成与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组成、成分消长以及群落结构变化的特征,并分析了影响飞播油松林的形成与演替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退化草场浅耕翻撩荒处理后群落演替动态进行了研究,9年的结果如下;群落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在9年中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状发布,植物种的均匀性指数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状分析,群落的稳定性呈波动状态,演替过程可分为羊草11-12年生杂草,羊草群落和羊草10多年生杂类草原群三个阶段,从第7年开始,演替向原生植被方向进行,羊草重要值在九年中分布符合方程y=202.9-78.4/x-0.22/x^2,表明在演替开始的前几年,羊草重要值增加较快,随着时间推移,增加变缓并保持在一定水平。  相似文献   

14.
河流动力及海洋动力对北仑河口河槽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波  邱绍芳 《广西科学》1999,6(3):227-230
根据历史和现代调查资料,北仑河口河槽演变主要是受河流动力和海洋动力共同作用。在不同的区域,其动力作用的程度大不相同。在河口北侧地区,作为较为强烈,河边滩,沙洲等发生明显变化,河岸也出现侵蚀现象。  相似文献   

15.
在古罗马继承法演进中,妇女继承地位的变迁成为亮丽的风景线。妇女地位从低到高,两性地位逐渐趋向平等,这在罗马继承法中有鲜明的体现,至今仍然影响着各国的继承立法。从遗嘱继承制度和无遗嘱继承制度的相关方面可了解这一变迁。  相似文献   

16.
退化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恢复演替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退化羊草(L.chinensis)草原围封后11年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退化草原在恢复过程中单位面积内植物种丰富度增加,但组成整个要地的种类成分变化不大,多样性指数中期增加后期呈现下降趋势,物种在群落中所占比例大小是造成多样性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而与丰富度关系不大,均匀性指数在恢复过程中呈下降趋势,羊草、冰草(Agropyron michnoi)、针茅(Stipa)在演替过程中呈持  相似文献   

17.
芦芽山森林优势植物种群竞争与群落演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采用样方取样的方法对芦芽山森林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应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描述了优势植物种群的竞争。结果表明,芦芽山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的竞争能力依次为:青杄>白杄>华北落叶松>油松>山杨>白桦。竞争的结果,证明了寒温性针叶林是本区的演替顶极,优势种群竞争是群落演替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8.
对广东南亚热带森林次生演替序列的不同阶段群落优势种的苗木叶子形态等特征开展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叶子等形态特征,认为马尾松苗木最适合生长在全日照(供水正常)的环境和林缘(荫蔽度0.2左右)的环境中;荷木、藜蒴、茸荚红豆和黄果厚壳桂,适合生长在每日照光1h和林富以及荫蔽度0.2左右的林缘环境中.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模n的原根及逆的分布性质,并给出了一个较强的的渐近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