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去美国买房!     
在中国各大城市房价一再飙升之际,美国各大城市的房价却一跌再跌。中国人收入远低于美国人,但房价却“敢与天公试比高”。既然在中国买不起房,何不到美国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2.
基于Granger因果检验的地价与房价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研究不同房地产市场发展阶段的地价与房价的互动关系.从地价与房价关系的作用机理出发,建立理论假设体系,以美国、日本、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美国,房地产市场处于成熟、平稳的发展阶段,地价决定房价;在日本,房地产市场处于异常发展阶段,房价决定地价;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尚未达到稳定阶段,地价决定房价.因此,地价与房价的互动关系取决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阶段,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3.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形成很大的冲击,房价经过一段时间的回落后又逐渐回升。宏观调控政策对房价的干预力度明显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房价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自由发展。分析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对房价调控的作用,通过对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的分析,解析了政策调控失灵、中国房价过高的原因,提出从四个方面加强对房地产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房价波动协同性越来越明显,首先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了不同国家房价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进而在按地理区域特征进行分组的基础上,考察世界不同区域的国家房价变动对中国房价的相互影响关系.然后用面板变系数模型考察不同影响因素对国际房价波动的作用,结论表明影响国际房价波动的主要因素在于人均GDP的增长,同时在美国货币宽松政策的带动下,全球各主要国家的货币发行量超发也是影响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失业率和汇率在不同国家对房价波动影响的方向和大小差异都较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目前房价过快上涨的现状,已跻身世界的前列。从表面现象来看,中国目前的房价已经超过居民家庭收入的支付能力,但是房价仍然居高不下,基于中国灰色收入的视角来分析中国房价过快上涨的原因是大量"灰色收入"支撑中国房价高企,同时保障性住房跟不上。因此,降低灰色隐形收入和提供充足保障性住房是控制中国房价过快上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房价与地价的关系,采用中国1999—2007年全国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土地交易价格指数,运用现代动态计量研究方法进行定量描述。结果表明:房价与地价的长短期关系是不一致的。一方面,地价对房价具有显著的长期影响;另一方面,房价对地价的短期影响很小,地价在短期内更多地受前期地价水平的影响。Granger的检验结果显示:短期内房价和地价之间只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长期内房价和地价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赐翔 《广东科技》2006,(3):243-244
近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房价的持续攀升,使房地产业再次成为政府和公众的焦点.房地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圈地运动”产生的泡沫阴影依然缠绕在心中.理性地对待房价上涨问题,是必需的,不能盲目地认为房价上涨是件坏事,用数据说话是最好的方法.房价是由市场决定的,对于真实需求并与购买力相符的房价是区域城市活力体现,与国民经济的同步增长相互辉影.对于脱离购买力支持的房价则是虚高人为炒作的结果,会渐渐形成泡沫.正确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业的周期性规律,把握机遇和风险,确保住房金融稳健运行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郎朗 《世界博览》2013,(17):53-55
美国不动产投资小贴士夏威夷作为度假胜地,房地产市场的活跃程度也不能忽视。想要投资夏威夷房产,该注意些什么呢?随着美国经济的逐步回暖,大多数美国大中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也重新升温,开始了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夏威夷作为传统的度假胜地,度假房产市场一直非常活跃,即便是在美国楼市整体低迷的时期,夏威夷州主要城市的房价也远高于平均水平。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檀香山等城市房价明显回升,在新一轮的房产投资热潮中,除了传统的美国本土和日本、韩国的海外投资人群以外,来自中国内地的投资客的数量也有明显的攀升。《世界博览》记者走访了檀香山资深房产经纪朱继雄先生,了解到了投资美国不动产的一些小贴士:  相似文献   

9.
晓岚 《世界博览》2011,(4):68-69
虽然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工资物价也相差甚远,但一边是美国人在头痛房贷,一边是中国人在热议"蜗居",房市成为两国人民共同关心的头等大事。比较一下各自的房价,看看从美国房市中汲取什么教训、学习什么经验,是个很有必要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周楚书  吴磊 《科技信息》2008,(1):250-250
04—06年为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的政策挤破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引发了这次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以下简称次级房贷危机)。和危机前的美国一样,今日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中国的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占有相当的比重,中国房价也节节攀高,央行从去年开始连续5次加息。本文简要分析了美国此次的次级房贷危机对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的警示。  相似文献   

11.
刘颖 《科技信息》2011,(21):I0224-I0224
近年来国内房价持续升温,我们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近年来中国房价急剧升高的原因并对未来房价的走势作出一个合理的推测。研究发现通过波浪理论,人口统计学理论和M2发行量均能较好解释近年来中国房价急剧升高的原因,多个指标对未来房价走势的判断也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30个大中城市1998~2009年季度面板数据,采用非平稳面板计量方法对房价与房租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大中城市的房价与租金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这种长期均衡关系在各城市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短期而言,各大中城市的房价与租金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长期来看,房价是租金的Granger原因,但租金不是房价的Granger原因,表明房价已脱离租金所确定的基本面,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非理性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世界知识》2013,(2):10-10
标普日前发布的一项楼市报告显示.美国大城市房价已经连续9个月上升。20个大城市的标普房价指数2012年10月则同比上涨4.3%.其中涨幅最大的是底特律,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房价与租赁价格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99~2009年中国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房屋租赁价格指数季度数据,运用季节调整、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等方法,对房价与租金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房价与租金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内房价变动不影响租金变动,而租金变动影响房价变动,但影响力有限.从需求面看,房价变动主要由投资和投机需求而非自住需求引起;租金上涨使部分有自住需求的人转向房屋购买,引起房价上涨,但此部分人不是买卖市场的主导者,所以影响力有限.  相似文献   

15.
正房价涨跌,在全球范围内亦是热点。根据独立国际房地产顾问机构莱坊(Knight Frank)对2015年第二季度~2016年第二季度全球房价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房价维持两极分化趋势,大部分欧洲地区、北美、中国和新西兰房价上扬,部分亚洲地区和中东地区房价放缓。  相似文献   

16.
正同为东亚国家,同为人多地少的国家,同为城市化速度极快的国家,日韩两国的城市化进程非常值得中国借鉴。北上广深同比涨幅高达20%,26个主要城市涨幅超10%,69个城市房价上涨……2013年中国房价以"涨声"收尾,这与2013年年初各地制定的房价控制目标相差甚远。2014年刚刚开始,就有多位专家高喊,"2014年房价还会继续上涨,下跌根本不可能"。而据一份最新数据显示,预计2014年房价将上涨5%,城市间分化的局面还将加剧。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是近年来中国利益博弈最典型的领域,房价过高已是不争的事实,集团利益决定着房价走势,高房价下的集团利益分析有助于弄清中国房地产价格的来龙去脉,有利于房地产市场政策的制订和实施。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是近年来中国利益博弈最典型的领域,房价过高已是不争的事实,集团利益决定着房价走势,高房价下的集团利益分析有助于弄清中国房地产价格的来龙去脉,有利于房地产市场政策的制订和实施。  相似文献   

19.
王淇 《科技咨询导报》2007,(21):241-242
一般而言,房价是由成本因素、竞争因素、供求关系、消费者对未来房价预期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增长、土地稀缺程度加剧,长期来看,房价趋涨。此外,还有成本论、泡沫论、结构论等种种解释分析了近年来房价飞速上涨的原因。其实这些因素只是房价变动的组成部分,并不能完全诠释房价超速发展的内在动因,真正起决定性的因素其实是消费者预期。本文将从购房者预期的角度来分析当前房价飞速上涨的原因,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选择中国土地交易价格指数和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的季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在单位根检验、理想滞后阶数选择以及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VAR(1)模型,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房价和地价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地价是房价的Granger原因,而房价不是地价的Granger原因;短期内,地价对房价的影响大于房价对地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