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硫酸苯酚比色法测定铁皮石斛中多糖的含量,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分析该方法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对测定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进行了量化。干燥的粉末状样品经乙醇回流脱去游离糖后,用纯水提取其中的多糖,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多糖含量,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待测样品多糖含量为29.9%,扩展不确定度为0.31%,测定结果可以表示为(29.9±0.31)%,k=2。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是标准溶液的配制过程,所以,在测定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标准物质的称量和稀释过程;该方法相对不确定度为5.14×10-3,因而可以认为该方法适用于铁皮石斛中多糖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对分光光度法测定钼矿石中钼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建立数学模型,评定测量过程中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曲线拟合、重复试验、样品称重等因素的不确定度。计算了钼含量测定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3.
根据GB 7475—87《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建立地表水样测定的数学模型,并根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要求,计算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度分量,最终得出扩展不确定度.经检测计算,该地表水样品中的铜含量为1.53 mg/L,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36 mg/L,包含因子k=2,地表水样品中铜含量的测量结果应报告为(1.53±0.036) mg/L, k=2.结果表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表水样中铜含量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标准曲线拟合、标准溶液配制和样品重复测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重复6次测定矿石中铜的含量,计算标准偏差,并用标准添加法,计算回收率,阐明了矿石中铜的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和评定方法,归纳出铜的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分量及影响的分析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有:样品的消解产生的不确定度、待测物测量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度、样品重复性实验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5.
王红  卢玉环 《科技资讯》2010,(11):73-74
用钠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绘制了氨氮标准曲线。同一实验室不同实验员,3个月绘制的三条标准曲线,经F检验,残余标准偏差S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经t检验斜率b及截距a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认为用钠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分析水质氨氮,其标准曲线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可以较长时间使用同一条标准曲线进行未知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酚酞不溶于水的性质对用分光光度法测定β-环糊精的含量有一定影响,本实验研究了酚酞显色液吸光度变化的规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光光度法进行β-环糊精含量的测定,能保证吸光度差(△A)的计算与空白点吸光度的变化无关,有使酚酞工作液放置时间短和测定过程快速的优点,对β-环糊精样品的测定结果偏差小。  相似文献   

7.
改进的酚酞分光光度法测定β—环糊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酚酞不溶于水的性质对用分光光度法测定β-环糊精的含量有一定影响,本实验研究了酚酞显色液吸光度变化的规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光光度法进行β-环糊精含量的测定,能保证吸光度差的计算与空白吸光度的变化无关,有使酚酞工作液放置时间短和测定过程快速的优点,对β-环糊精样品的测定结果偏差小。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质样品中金元素含量的不确定进行评定,分析其不确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表明影响其测量不确定的主要原因是标准溶液引入的不确定度、标准曲线引入的不确定度和重复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头孢氨苄胶囊为分析样品,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将头孢氨苄溶解于不同溶剂并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标样溶液,根据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求得样品中头孢氨苄的含量。本研究对头孢氨苄胶囊及其他药物中头孢氨苄含量的分析测定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常用的汞分析方法 ,如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等均为吸光光度分析法 ,在已颁布的汞标准分析方法中都采用标准曲线法。然而 ,通过对汞质控标样的分析及将多年环境监测的结果经数理统计 ,发现用标准曲线的回归系数来计算样品中汞的测定结果 ,使低含量样品中汞浓度偏高 ,高含量样品中汞浓度偏低 ,若用相应吸收值的标准溶液浓度来计算样品中汞浓度 ,测定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食用植物油样品皂化后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样品在80℃水浴条件下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皂化后直接以亚硝酸钠-硝酸铝溶液显色,选择353 nm波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以芦丁为标样,用测定过含量的脱色油样制备标准溶液,显色后测定标准曲线。实验显示,测定大豆油样品的日内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2%,日间精密度RSD为1.8%。食用油中的抗氧化剂、甾醇、多酚类成分对本法没有干扰。加标回收率99.1%±0.7%。用于实际样品测定市售大豆油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为10.1 mg/L,大豆油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为13.1 mg/L。通过对样品皂化处理,避免了实验过程中的乳化现象,精密度较好且操作简便。可用于植物油中总黄酮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火焰原子吸收测定柿饼中锌的不确定度。方法用原子吸收仪测定柿饼样品中的锌含量,根据公式模型从样品称量、标准储备液配制、定容、重复测量和标准曲线回归方程等方面进行不确定度分析。结果当样品中锌的含量为23.96时,火焰原子吸收测定柿饼中锌的不确定度2.01mg/kg,在全部主要测试过程中的不确定度为2.01mg/kg。结论通过检测模型的建立,样品中锌浓度测定的不确定度包括样品重复测定、标准溶液配置、标准曲线制作、天平称量和样品定容体积等;分析以上影响因素,对火焰原子吸的测定柿饼中锌的不确定度可以进行较为科学的评定。  相似文献   

13.
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5750.5—2006中规定的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进行氰化物的测定:分别用取样体积、馏出液体积、加入试剂均不同的两种标准样品制备方法进行标准样品制备并分析;在样品制备、实验条件均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分别用3cm、1 cm比色皿进行比色定量,得出了标准样品水质总氰化物的正确制备方法,并且可以用1 cm比色皿比色定量测定地下水中氰化物含量,不同比色皿在测定同一溶液时吸光度和比色皿的光程长度成倍数关系。  相似文献   

14.
将采自六安市某茶园的同一品系及产区,不同地段及树龄的茶叶样品进行灰化处理,用HNO3(1:1)溶解后,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采用标准曲线法分析测定各茶叶样品中的铅和铜的含量。结果表明,茶叶中铅的含量离公路越近,其含量越高,与树龄的关系不明显。茶叶中铜含量的波动与地段及树龄的关系均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温消解水样,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标准样品和环境水样的质量浓度,并与传统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标准方法重铬酸钾法(GB11914—1989)相比较,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具有时间短、效率高、结果准确可靠、能耗低、少污染的特点,在应急检测、大批量样品检测时可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药“免疫增强散”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日立Z-80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免疫增强散”和其中七味中药中K、Na、Ca、Fe、Cu、Mn、Zn、Co含量,利用722型分光光度计测定了P含量,利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各样品中的17种氨基酸,采用国标法测定了各样品中的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  相似文献   

17.
铁线莲属含有黄酮成分,用溶剂法萃取不同季节粉绿铁线莲叶、与枝干的总黄酮,以卢丁作标准品,用比色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叶中黄酮含量高,其中8月份的含量最高;枝干中含量少,变化不明显.初步揭示了粉绿铁线莲总黄酮含量随季节变化的趋势.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样品测定不同季节不同部位中的总黄酮的含量变化,采用正交实...  相似文献   

18.
利用日立Z-80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复方“催情促孕散”和其中7味中药K、Na、Ca、Fe、Cu、Mn、Zn、Co含量,利用722型分光光度计测定了P含量,利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各样品中的17种氨基酸,采用国标法测定了各样品的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粮食中铁的含量,讨论了各种条件对测量的影响,并采用灰化法处理样品,此法可用于测定粮食中铁元素的含量,符合粮食检验与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组分蛋白含量,快速简便,极具应用价值,但其测定波长的选择缺乏研究与指导。本研究以牛血清白蛋白和牛血红蛋白的混合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波长的选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BSA与Hb的相互干扰程度受测定波长的影响显著;采用两组份最大吸收波长为测定波长,或以BSA等吸收波长作为测定波长,又或单纯选择单组份标准样品相关系数较高的波长为测定波长,均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测定结果。以RSDBSA+RSDHb最小为判断依据,获得的最佳测试波长(235nm,410 nm)可以兼顾BSA与Hb的测定,在此条件下BSA的回收率为(101.25±1.03)%,Hb的回收率为(99.26±1.39)%。上述研究结果可用于BSA-Hb双组分蛋白样品的快速检测,并对多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波长的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