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解剖和光镜技术详细观察了黄石爬鮡(Euchiloglanis kishinouyei)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结果显示黄石爬鮡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1)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及肛门共5部分组成,肠道系数(肠道长度与鱼体全长的比值)为0.52±0.05,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口咽腔及食道粘膜层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内含杯状细胞、棒状细胞及味蕾;胃呈“V”形,粘膜层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无杯状细胞,胃腺在贲门部及盲囊部丰富,幽门部缺失;肠由前肠、中肠、后肠等3部分组成,肠道由前向后粘膜皱褶数量依次减少,粘膜皱褶及粘膜上皮柱状细胞高度依次降低,杯状细胞数量逐渐增多,肌肉层逐渐增厚。2)消化腺由肝胰脏和胆囊组成,肝脏分两叶,胰腺弥散分布于肝脏和肠系膜上,胆囊呈椭圆形,体积较大。黄石爬鮡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特点与其消化、吸收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2.
3.
大鳍鳠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组织切片技术首次在显微水平对大鳍消化系统的胚后发育特点作了系统观察研究 .结果表明 :食道内侧纵行肌纤维属于粘膜下层 ,而不是肌层 .胃腺的分化较早 .食道胃衔接处环肌在成鱼为横纹肌 ,仔、稚鱼及幼鱼期发育不完善 ,横纹不典型 .肠上皮的纹状缘出现较早而且发育较快 ,1~ 3日龄时就可见 ,7~ 8日龄时很发达 .5日龄仔鱼肝后部开始贮存脂质 .胰腺为弥散型 ,主要分布于肝脏边缘、胆囊和肠道周围、肠系膜上和脾门部及其周围等处 ,少量随肝门静脉入肝 ,分布于肝叶的边缘实质中 相似文献
4.
5.
大鳍(鱼艹隹又)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组织切片技术首次在显微水平对大鳍Hu消化系统的胚后发育特点作了系统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食道内侧纵行肌纤维属于粘膜下层,而不是肌层。胃腺的分化较早。食道-胃衔接处环肌在成鱼为横纹肌,仔、稚鱼及幼鱼期发育不完善,横纹不典型。肠上皮的纹状缘出现较早而且发育较快,1-3日龄时就可见,7-8日龄时很发达。5日龄仔鱼肝后部开始贮存脂质。胰腺为弥散型,主要分布于肝脏边缘、胆囊和肠道周围、肠系膜上和脾部门及其周围等处,少量随肝门静脉入肝,分布于肝叶的边缘实质中。 相似文献
6.
7.
豫北地区大鳞副泥鳅胚胎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养殖热潮正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优良新品种的培育早已经为养殖者所期待.胚胎发育过程特征的研究是进行新品种培育的基础工作.对产自豫北地区的大鳞副泥鳅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对其各个胚胎时期的发育特征和持续时间进行了记录.结果表明从受精卵到出膜共划分为6个阶段和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肌节期、尾芽期、胚动期、出膜前期、孵出期、眼黑色素期等10个连续的典型时期,在23℃时胚胎发育历时共24 h 20 min. 相似文献
8.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
利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对0~50日龄(Days after hatching,DAH)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消化系统胚后发育进行显微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大鳞副泥鳅初孵仔鱼口咽腔封闭,消化道为一条封闭的柱形直管;3DAH仔鱼卵黄囊体积明显减小,肠道前端开始膨大;4DAH时,仔鱼开口摄食,口咽腔可见味蕾和杯状细胞,消化道迅速发育,食道结构开始分化为前后两部;5DAH时,卵黄囊基本耗尽,肝脏呈网状结构,肝血窦出现;7DAH时,仔鱼的口咽腔味蕾和粘液细胞大量增加,肝脏出现脂肪空泡;15DAH后,食道前后段结构差异显著,后段呈"I"形状;20DAH时,食道粘液细胞丰富,肠道、肝脏和胰脏发育逐渐完成;50DAH幼鱼前肠粘膜褶皱结构复杂,粘液细胞丰富,中肠到后肠毛细血管逐渐丰富,管壁也逐渐变薄,形成明显的消化区与呼吸区。研究认为20DAH后大鳞副泥鳅消化系统逐渐发育完善;10~20DAH为肠道呼吸功能形成期,肠道呼吸功能的形成与之生存在静水低氧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人工繁殖技术获得大鳞副泥鳅幼体,采用石蜡显微切片技术对幼体性腺发生、分化的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是在出膜后14 d出现了未分化性腺,卵巢分化始于25日龄,到45日龄分化完全;精巢则是分化于30日龄,于75日龄分化为I期精巢.卵巢分化早于精巢.从性腺分化开始,将要发育为卵巢的性腺还表现为体积快速增大,向体腔中间靠拢,横截面变宽,而将要发育为精巢的性腺则呈两端尖中间稍突的梭形,增生并不明显,这些特征可能与雌雄性腺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分化速度有关,可以作为大鳞副泥鳅性腺早期分化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0.
对江苏邵伯湖区的野生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肌肉中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者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泥鳅肌肉中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大鳞副泥鳅(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大鳞副泥鳅(P<0.05);泥鳅肌肉中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大鳞副泥鳅(P<0.05);泥鳅肌肉中饱和脂肪酸比例显著低于大鳞副泥鳅(P<0.05),而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长链多饱和脂肪酸、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以及∑n-6/∑n-3比值均显著高于大鳞副泥鳅(P<0.05)。对肌肉蛋白质和脂肪品质进行评价,发现泥鳅比大鳞副泥鳅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野外及室内喂养观察、野外采集、室内解剖等方法,对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消化系统的结构、性别差异及摄食行为进行了全面观察。结果表明:福寿螺消化系统结构独特,咽内具有颚片和齿舌,能够有效摄取食物;唾液腺发达,有助于食物的搅拌、消化和吞咽;胃内壁皱褶较多,具有舌形角质栓和胃盾,有助于容纳和磨碎食物。福寿螺的消化系统具有雌雄差异,雌螺肝脏全部灰色,上面密布黑色花纹;雄螺肝脏顶部黄白色,基部灰黑色。雌螺消化器官的测量指标大于雄螺,与雌螺生长速度大于雄螺相适应;但雄螺的咽长/消化道长、胃长/消化道长显著大于雌螺(p<0.05),肠长/消化道长、肝重/去壳重大于雌螺,食道长/消化道长小于雌螺,可能与雄螺的体型、摄食行为和肠道的消化补偿机制有关。研究认为福寿螺为广食性动物,它的消化系统结构与摄食行为相适应,使之有广泛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2.
长耳鸮Asio otus消化系统形态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解剖、测量、石蜡切片、HE染色等方法,对2只成年雄性长耳鸮的消化系统进行了形态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长耳鸮食管粗大,无嗉囊,黏膜褶发达,黏膜层为复层扁平上皮.胃内腺体发达,分布有大量的单管状腺和复管状腺.肌胃内未见明显的类角质膜.十二指肠绒毛长而密,空回肠绒毛稍短且粗.小肠肠腺发达,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肌肉层以环行肌为主.盲肠壁薄.直肠壁厚.肝脏和胰脏的小叶界限不清晰. 相似文献
13.
锯缘青蟹幼体消化系统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锯缘青蟹幼体消化道随幼体发育逐渐复杂化.食道壁逐渐增厚,肌肉层越来越发达.贲门胃胃磨的结构组成逐渐完善,以适应不同发育时期对饵料的需要,幽门胃内腺滤器的结构逐渐发育形成,以使其过滤功能逐渐完善:ZI只有腺滤器的雏形,ZIV-ZV才出现过滤结构,大眼幼体和仔蟹,壶腹内具有由刚毛组成的纵行嵴,发育更加完善.中肠壁上皮细胞的形态特征在幼体不同发育时期存在明显不同.幼体肝胰腺的复杂性逐渐增加.中肠前后盲囊随幼体的发育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镉暴露对斑马鱼(Daniorerio)肝脏的组织学结构和抗氧化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成年斑马鱼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暴露组和高剂量暴露组,分别暴露于Cd2+ 质量浓度为0,5和25μg·L-1的水体中30d后,取肝脏进行组织学分析,并检测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抗氧化酶基因sod1,cat1 和gstr 的表达水平。【结果】镉暴露导致雌、雄斑马鱼肝细胞空泡化和细胞核固缩。低剂量暴露组雄鱼肝脏中仅MDA含量与对照组雄鱼肝脏中MDA含量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升高(p<0.05);而高剂量暴露组雄鱼肝脏中SOD,CAT和GPX的活性,GSH和MDA含量,以及cat1基因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雄鱼肝脏中的相应指标,比较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暴露组雌鱼肝脏中的SOD和CAT的活性、MDA含量以及sod1 和cat1 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雌鱼肝脏中的相应指标,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剂量暴露组雌鱼肝脏中的GSH含量和gstr基因表达水平与对照组雌鱼肝脏中的相应指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下降(p<0.05)。【结论】镉暴露可诱导斑马鱼肝脏的组织学损伤和抗氧化反应,且呈现出性别差异性。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5.
人工诱导四倍体大鳞副泥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热休克诱导方法研究了抑制第1次卵裂诱发四倍体大鳞副泥鳅的最佳条件。在受精后37min左右,采用40.5℃热水处理4.5min,不但能导致较高的四倍化率,而且胚胎存活率相当高,表明热休克是诱导多倍化的有效方法,需用设备简单,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东亚飞蝗染色体的减数分裂观察 (动物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查分析了东亚飞蝗精巢细胞减数分裂各主要时期的特征及分裂高峰期,为昆虫染色体结构、功能及进化研究提供标本材料,为蝗虫染色体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生物遗传实验教学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本实验采用每只活体注射0.04%秋水仙素0.1mL、细胞悬液滴片的方法,对东亚飞蝗的精巢细胞进行染色体制片。实验观察到东亚飞蝗精巢细胞减数分裂Ⅰ、Ⅱ各主要时相的鲜明特征,双线期同源染色体的四分体结构明显,浓缩期染色体形状多种,8月中旬是制作东亚飞蝗减数分裂标本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生态环境SD仿真建模研究 (三峡地区资源环境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生态环境问题的准确仿真模拟,对于更好地进行统筹发展政策设计与决策有着重要意义。基于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原理,建立了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重庆市城乡生态环境系统SD仿真模型,模型共涉及"人口"、"资金"、"污染指数"等112个变量及"PPI=FPFPI+FSPI+PFPI"等116个方程,并能够较好地模拟实际系统;最后对模型进行了动态模拟和优化仿真。模拟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实际系统,仿真结果不仅可为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决策提供一定参考,并且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和政策试验。 相似文献
18.
通过总结国内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的研究现状,在现有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概念分析的基础上阐述生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内涵,概括生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环境竞争力3个方面构建生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获得生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各层评价指标的权重.研究发现潜... 相似文献